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这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县。
《郡国志》还记载了各郡距离京都洛阳的里程。北地郡在“雒阳西千一百里”,京兆在“雒阳西九百五十里”,(两地相差150里,即75公里。)安定郡在“雒阳西千七百里”。这说明,北地郡治富平距京兆长安很近,当在长安西北的冯翊境内。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 年),“省凉州刺史,以并雍州部”,北地郡又成了合并雍、凉二州为雍州后的22 郡之一。三国魏豁冯翊之祋祤县为北地郡的实土(今陕西耀县、富平、同官),北地郡由寄治变成了实土。魏晋二代,雍州虽先后分割出凉州、秦州,但北地郡一直属雍州不变,郡治改在泥阳。
最后,魏晋时北地郡内徙冯诩,郡治泥阳县也不再是两汉时故地。泥阳县故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因处泥水之阳得名。东汉永和六年(141 年)北地郡失守后,内徙冯翊,魏晋时长期未变。《晋书·地理志上》载:北地郡“统县二,户二千六百”。所统二县为泥阳、富平,泥阳为郡治所在,即今陕西耀县东南;富平即今陕西富平县。泥阳、富平均属以旧名称新地。
铜川 香山(李晓信摄影)
根据以上历史资料,北地郡迁到陕西以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当在陕西境内无疑。如姚苌兵变(白雀元年,公元384年),在(北地)香山脚下建立了白雀宫,年号白雀,史称后秦,建都两年,灭了符秦后,才进了长安城。这说明铜川曾为帝王都应为不争的事实了。(详见李晓信《铜川曾为帝王都》一文)。

铜川香山白雀寺(李晓信摄影)
说明:该文有关史实参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和网文。
附:作者简介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铜川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铜川市及王益区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市印台区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成员;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铜川乡村记忆》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
作者近照
2024年8月16日午 光脊梁 改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