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眼春秋》画册是著名画家杨必位对自己从事美术创作半个世纪以来的系列作品结集。书成之后,必位嘱我惠予评论。作为多年的朋友,理当义不容辞,但当我浏览其在画册中之自述,包括对美学的见解,以及绘画实践中对生命之感悟,无不显示其深邃之理论修养,自愧难以企及,何况自已非画界中人,缺乏绘画专业知识,所以我坦言无法了愿,一直心存谦意。
其实认识杨必位之前,曾有幸先欣赏其画。1987年我出访日本,托《红岩》杂志编辑部美编凌承伟替我找一幅画作为礼品。凌承伟送给我的这幅画就是杨必位的作品。其时,我刚调到文联。除文学界外,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不都熟悉。当我展视这幅山水画时,立刻被画面的厚重大气,酣畅淋漓的笔墨风采所震慑。画面上,千山万壑,烟云水流之中,点缀着小桥流水、崖上山羊、茅舍炊烟、暮归牛群,生动而分明地充滿着一种生活的情趣和朴素的情感。这幅画送给日本友人后,甚为喜欢,一直挂其客厅里。1990年,杨必位赴日举办绘画展览。时任日本首相的海部俊树收藏了他的画,友人觉得我送其画作尤为珍贵,我也感觉挺有面子,一直寻找机会想向必位表示谢意。
1992年,我调到市文联,负责各协会的联系。杨必位任市美协副主席后,我们在工作中开始有了接触。初次见面,我向他表示了感谢,他却淡然一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相处日久,我感觉他比较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陌生人面前还显得有些腼腆。他的书房取名“哑楼主”,似乎也是其性格的写照,也有美术评论家认为“哑“和“雅“同音,乃“大雅“之寓意。我没有问过必位,仍然按我的理解:他是以“哑“警示自已少说多做。其实,必位并非沉默寡语的人,每当召开学术会议,他在发言时总是先声夺人,侃侃而谈,判若两人。他对美术创作的真知灼见,使我感觉他不仅绘画岀众,而且具有较深的理论修养。这对于一些没有上过大学靠自学成才的画家来说,的确鲜见。我认识不少企业画家,靠着天赋和勤奋,他们的画作并不亚于美术专业院校的老师,但是往往欠缺在理论方面的修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绘画技艺的提高。而必位勤以补拙,于是出类拔萃。
和必位相处时间久了,与其不经意的交谈之中,逐渐知道其求学之路。在青年学艺时期,必位与四川美术界尤其是四川美院众多资深画家结为师友,不仅从中学得了专业化的绘画表現方法,也学得了绘画的理论知识。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四川美院老教授、著名油画家魏传义、四川美协著名版画家吴凡和号称“中国凡高“的国画家陈子庄等。通过与名家的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追求。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自己的艺术发展开拓了一条不凡之路。他从传统审美中探寻更具精神价值的表现形式,从生活中去挖掘更富有生命意义的象征符号,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和独特的语言表达。他的作品12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大展,多次被国家选派参加国外各级展览,多次获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
身为市美协副主席,必位不仅要自已从事创作,还担负着推动全市美术发展的工作责任。那时,市文联的经费甚少,市里财政拨款还不如现在的一个协会。尽管如此,市文联领导深知“要有所为,才有所位“,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依靠社会的力量,每逢国庆、党的生日等重大节日,市文联都会举办全市性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而这些展览的成功举办,虽然依靠企业赞助,但是作为对企业的回报,许多艺术家无偿地贡献了他们的作品,其中必位捐赠的作品最多。那时,必位的画作已蜚声画坛,他的多件作品被国务院办公厅、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京西宾馆、中国美术馆等处收藏,同时其画作在市场上也有较高的价位。因此,每当文联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为争取企业的支持,当我向他索画时,心里便有些歉然。大凡画家对自己的作品看得还是比较紧,不会轻意出手。当然,这要看出于什么目的,只有公益活动他才会这么大方。平时企业家组织的笔会,一般都会给书画家一笔出场费,但必位𨚫很少参加。除参加文联、美协组织的活动外,必位平时深居简出,潜心绘画。
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文联决定举办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正巧解放碑新世纪开业,我找到商社集团董亊长严德云,要求他支持这次展出。严德云是个转业军人,深知其展览的重大政治意义,但提出展览必须在新世纪展出,咱们一拍即合。但当新世纪的商品柜台布置完毕后,我们发现商品柜台布置过于拥挤,留下的空间太少,无法容纳这么多展品,即使见缝抽针,也难以形成整体效果。正当我们为难的时候,必位提出:“我们可以学习延安办展览的方式,把展品挂在大街上。解放碑步行街人流动很大,反而更能达到我们宣传的效果。”大家都觉得必位的点子不错,然而却要制作更多的展板,时已逼近展出的时间了。时任美协主席的彭召民年老体多病,必位身体赢弱,住家在大渡囗,到解放碑路程又远,制作展板和装裱字画的地方在解放碑的市群众艺术馆内,必位每天不辞辛苦从大渡囗赶来,和彭召民以及美协一批志愿者一起,连夜赶制,终于使展览在“八月十五“那天如期举办。副市长肖祖修参加开幕式时,看到观赏展览的人潮如流,感动地说:“你们发扬了延安精神,如果把展览束之高阁,少有人看,那还有什么意义?!”
杨必位在美协,也策划了许多美术展览和组织画家的釆风活动,我也极力配合,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徐悲鸿艺术大展》。1998年,必位和高济民找到我,说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托人带信,想回重庆举办“徐悲鸿艺术大展”。由于徐悲鸿许多重要作品都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完成的,无比珍贵。举办这个展览,不仅让重庆广大市民有幸观赏到艺术大师的原作,同时也能提升重庆的文化形象。我们都觉得这个展览很重要。必位还拿出廖静文的来信,她在信中说:“重庆,我熟悉而又离我多么遥远!我在北京居住已52年了,但我却像怀念故乡一样怀念重庆……我在那里与悲鸿相恋、结婚,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这封信使我们深受感动,决意不管多大困难,我们都要促成“徐悲鸿艺术大展”在重庆成功举办。我们一方面向市政府申请经费,另一方面多方寻求社会的支持。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终于使“徐悲鸿艺术大展”在重庆如期举行。开幕那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我在文联工作期间,曾策划和操办过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但从来没有产生过这么大的影响,每天到枇杷山原市博物馆看展览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对徐悲鸿艺术作品的崇拜之外,还有的人就是为了见廖素文一面,她和徐悲鸿的爱情故亊,早已感动了国人。
我退休之后,和必位见面的机会少了,只能通过手机互通信息,那时他长居北京,为京西宾馆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会议室和中央领导接见大厅作画。每当他回到重庆,我见他有些憔悴,便开玩笑地说:“你在宾馆吃高档伙食,怎么反而更瘦了?”他说:“在京城云集的都是各国各地调来的大画家,压力很大,并且作品尺幅都很大,有的有四张乒乓球桌那么大面积,画得很累。”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中央领导接见外宾时,背面墙上挂着的那幅画,我一眼便认出是必位的作品,心里暗暗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他有些惋惜,本来以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和理论修养,完全可以到高校任教,有的大学美术学院也有意聘用他,然而大学现行的制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博士学位免谈,这样就把必位拒之门外。令人感叹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文联出版社相继将必位的作品作为“高等美术学院教学范本”出版,成为高等美术学院教材,而他𨚫不能站在高校的讲台上。不过,我也觉得一个艺术家的成就,不在于你有什么身份,而在于你的作品。当代著名美术大师齐白石、黃永玉有什么文凭?他们不是同样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人物?
看了必位的专著《画眼春秋》,感到他深受宗白华先生美学思想的影响,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成了他艺术活动的追求目标,他在在自由的思绪空间里,从中获得美的感受。近日,我在黃水避暑。突然收到喜讯:必位的作品于8月18日将参加由中国驻日大使馆文化处作为后援的在东京举办的“笔墨同源 珍爱和平”的展览,我为必位步入老年之后仍在不懈追求深感高兴,衷心祝愿展出成功!
( 2024年8月17日於黃水)
杨必位,1945年出生于湖南省南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曾授予之“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曾任重庆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重庆巿第九、十届,重庆直辖一届、二届委员,重庆巿文联委员及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艺苑副主编,重庆华龙网书画联谊会会长。
杨必位先后十二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曾与吴冠中等六人在美国西雅图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多件作品被国务院办公厅、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央党校、毛主席纪念堂、京西宾馆、中国文联、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和四川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湖北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洛阳美术馆、深圳博物馆、青岛博物馆以及日本三重县、山梨县府和日本原首相海部俊树收藏,并入选《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天安门五十年珍藏画集》《毛主席纪念堂珍藏画集》、中央党校《世纪辉煌》书画集、《荣宝斋》、《现代山水画库》《重彩山水画作品集萃》《当代美术教学意象山水范画集》《当代名家山水画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新时代中国画作品集》。以及在日本出版的《中国巨匠绘画作品集》《现代中国美术大展作品集》等数十种大型精装画集,被《人民日报》、《荣宝斋》、《中华书画家》《中国书画家》《收藏与鉴赏》等报刊专题撰文介绍,出版有《百杰画家杨必位作品精选集》《中国西部名家作品选集》等个人绘画专集。
作者简介:李耀国,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红岩》杂志原副主编、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参与策划和统筹影视剧一百多部,主要作品有《母亲母亲》《雾都》《一双绣花鞋》《街坊邻居》《铁核桃》等。多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
题图:滿江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