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人系列之三十
——大姐的哈尔滨之旅
于 波

前天,在阿城的大哥给我电话说,大姐到哈尔滨了,他正坐车往道里区赶,等到了宫玲家再打给我。一个小时后,我再次打给大哥。大哥说,他刚到四姐给宫玲买的房子门口。
这次,是四姐和四姐夫带大姐来哈尔滨的。尽管大姐硬朗,但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出门还是要有人照顾的。四姐说,这次出门,大姐是得了外孙子李泽的济了。是李泽开车从红管局到双鸭山,送他们上高铁的。现在出门很方便,从双鸭山或是佳木斯到哈尔滨都有高铁。平时,大姐坐公共汽车都晕车,坐高铁却不晕了。四姐曾经跟大姐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姐俩感情没的说。这样,就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跟大姐视频通话,聊了四十多分钟。大姐还是那么瘦,但头发还没有我白的多,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不像耄耋之年。从大姐口中得知,哈尔滨还有姥姥家的亲戚。这事儿母亲没说过,至少是没跟我说过。大姐说,你们都太小,如果她要是没了,这些亲戚就都联系不上了。
大姐在哈尔滨生活了十四年,她的童年和花季时代都是在哈尔滨度过的。1955年,大姐随父母到了北大荒。离开了哈尔滨,离开了小伙伴们,也远离了童年的梦,但那份魂牵梦绕的眷恋与日俱增。
四姐说,大姐领着她去看过“大鹰楼”了,咱家曾经在那里住过。当时,父亲的工作就是看地下室的泵房。大姐目睹过苏联红军的飞机挂着小缸一样的炸弹在头顶上盘旋;也亲眼见过在“大鹰楼”驻扎过的东北民主联军。现在楼顶的鹰没有了,不了解历史的年轻人恐怕知道“大鹰楼”历史的也不多了。记得1999年我在哈尔滨培训时,大哥带我到西大直街看过“大鹰楼”。现在“大鹰楼”是哈尔滨市三类历史建筑,受到了政府的保护。对于出生在北大荒的四姐和我,也许这只是一个与父母曾经在哈市的家能联系在一起的唯一标识。可对于大姐,它却是童年记忆长河中的航标之一,阿城、双城、马家沟、平房等等,大姐能说出好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些艰苦的岁月和童年的往事怎能忘记。要不有人会说,人老思故乡是因为童年的印迹越来越清晰。
大姐说,此次到哈市想见见大姨姥的外孙女和三姨姥的孙子,他们都是一起从小玩大的。我真担心大姐会遇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情况。但无论是睹物思情还是物是人非,起码能让一个有牵挂的人把内心轻轻地放下,我想这就足够了。
大姐,等明年放假,我回哈尔滨陪你故地重游。
2024年8月23日于深圳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