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匆匆忙入户,急难愁盼可止休
文/崔和平 (河北)
夜色匆匆,悄然入户,乡村的宁静被一抹淡淡的忧虑所笼罩。在这宁静的夜幕下,家家户户的灯火中,透露出对乡村振兴的深切期盼与不懈追求。
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亿万农民心中的热切期盼。它不仅仅关乎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更关乎农民生活的改善与提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的征途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并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入户查访是通过贴近民心解决急难愁盼的最佳工作方式方法。我们务必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精心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入户查访活动,旨在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为确保入户查访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应当提前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首先,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其次,我们必须加强对参与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政策、掌握方法,能够准确收集并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通过"三大抓手”助推入户走访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在入户查访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的原则,深入到群众的家中,与他们拉家常、问冷暖,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关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的困扰,还是关于就业、创业、增收等发展难题的忧虑,我们都一一记录下来,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二是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针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帮扶方案。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我们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对于需要一定时间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寻求上级支持和帮助。
三是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入户查访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估,认真分析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长效机制,将入户查访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确保能够及时了解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总之,入户查访活动是我们贴近民心、了解民意、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征途中,我们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急难愁盼逐渐转化为希望与笑容。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再到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之路并非坦途。面对资源有限、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来应对。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传承好乡村的文明基因;要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夜色虽深,但乡村振兴和为民解忧的灯火却越来越明亮。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为民爱民亲民利民的道路会越来越宽敞。到那时,乡村将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和幸福乐园,老百姓的脸上会洋溢着灿烂的喜悦之光!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