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南道北(上)
作者:武稳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东起东海之滨的千里海疆,西到西域雪原的苍茫边陲,南自南海南端的曾母暗沙,北达冰峰汹涌的黑龙江畔。纵横万里 气吞八荒!版图恢弘 恰似雄鸡引颈长鸣,全国面积共960万平方公里。整个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故有天下江河朝东流之说。5464公里长的九曲母亲河—黄河 两岸是我中华民族的发源摇篮,6380公里长的我国第一条大江— 长江浇灌着繁花似锦的大江南北。
8851、8公里长的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 东迄山海关,犹如一条巨龙、穿山越原 纵横七个省市,蜿蜒蟠伏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它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七大奇迹!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美国的白宫、俄国的克里姆林宫)。
北京的颐和园本是大清乾隆皇帝为其母亲修建的清漪园,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扩建后更是美轮美奂,堪为我国的群园之冠!横贯我陕西的万里终南山是我国南阳北阴的自然分水岭…… 我国犹如一头醒狮雄踞于亚洲的东方,在世界民族之林 名列前茅 当之无愧!拥有如此众多而又引以为豪的灿烂辉煌,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 无不感到又骄傲又自豪!
我国有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区,共34个省市。有近14亿人口,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2 %以上,其它有:壮、满、回、蒙、维、藏、苗、彝、瑶、朝鲜、布依、哈萨克、黎、傣、佤、水、土、羌、俄罗斯、鄂伦春、高山族等。众多的兄弟姐妹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
我国不但人多地广物博,而且历史悠久辉煌。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定乾坤。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至今。上下5000年,共有83个封建王朝,从秦至清、共有408位皇帝见于史籍。历朝历代都出现了无数诸子百家、明君贤臣、雄杰志士、巾帼英豪、诗词高手、文赋名家、…… 好似一望无际 浩渺苍茫的夜空里,群星闪烁、璀璨辉煌!
黄河两岸 沃野千里,气温和中,四季分明,适宜农耕。远古时期,炎黄二帝就率我汉族先民在此习农耕种,生息发展。我国北方强健彪悍 擅长骑射的游牧少数民族,由于北方寒冷荒凉,常常羡慕中原地区的富饶繁华,屡屡南侵犯边。岁月漫漫,风云变幻,世事沧桑,战乱不断。铁骑横行,杀人抢掠。
我汉族大部分有文化的士人、为了避难都逃到南方的蛮夷地区去了。经过多少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发展繁荣了南方偏隅的僻壤水乡。使原本比较落后的长江流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有的方面竟都超过了原本比较先进的黄河流域。
说南道北(下)
作者:武稳祥
如历史上的赵匡胤创建的北宋,建都汴梁。在长于书画的宋徽宗赵佶时期,北方的金国强盛,金国完颜兀术率领大军南侵犯宋。虽有李纲 宗泽等人的拼命反抗,死守都城。但还是被攻陷京城,俘虏徽宗 钦宗二帝,抢掠金帛后宫北还,拘二帝于五国城枯井中坐井观天。大批士民被迫避乱南奔逃命,其中有 我国伟大的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携同夫君赵明诚颠沛流离,也夹在逃难的人流之中。
再如晋武帝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建都洛阳。因八王之乱而导致了五胡乱华,16国并存 而西晋被灭。大量的士民南逃,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世族领袖王导的辅佐下建立了东晋,建都建康(南京)。由于社会动荡局势的原因,大量的文人都由战乱的北方逃到了相对平静的南方。使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势南迁。因为大量的本地的汉族士民南逃,以致使大片的土地荒芜无主。于是 大批的北方人就迁徙到黄河流域,与本地汉人杂居 慢慢融合,并逐渐被汉化。如此状况 我三秦大地就为数不少。
由于这样民族大迁徙的情况,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因而造成了文化层次的南北差异。加之南北气候的悬殊极大,因而造成了南北人的脾性风格、生活习性等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如:南暖产稻,主食吃米。北冷产麦,主要吃面。南热品茗,茶馆林立。北寒喜酒,酒店遍地。南国水广,善于驾舟。北方土阔,长于驰马。南人多感情细腻,如:沪剧、越剧、黄梅戏,婉转缠绵。北人多粗犷豪放,如:秦腔、二黄、梆子戏,慷慨激昂!南人多柔软喜糖,北人多刚强贪盐。因而古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才子佳人之流”。
南好文 状元多,北尚武 侠士多。故广为流传曰:“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这个顺口溜 就概括地总结了这一独特天成的自然现象。远的暂且不谈、咱就先说说近的:
君不见:
一 代 伟 人 出 韶 山,
忠 诚 辅 佐 周 淮 安。
十 大 元 帅 多 岭 南,
北 人 唯 有 徐 向 前!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炎黄二帝均埋在咱陕西。炎帝陵在宝鸡渭滨区的常羊山上,轩辕黄帝陵在黄陵县北1公里的桥山上,号称天下第一陵。我们中国的根就在咱陕西,从古至今无论国内海外的华人,每年清明节都来要到桥山谒陵祭祖。场面宏大,庄严隆重,永远不衰!曾有一位外国人深有感慨地说:“你若没到过西安、就不算来过中国。”仅从此 论、就完全可以看出:我陕西在全世界的影响和分量。
我陕西的咸阳北原(毕原),丰野沃土,高干气爽。正是因埋葬了西汉的五位皇帝,而又被称为五陵原。由东向西 一字排序:汉高祖刘邦之长陵,汉惠帝刘盈之安陵,汉景帝刘启之阳陵,汉武帝刘彻之茂陵,汉昭帝刘弗陵之平陵。五陵并列,气势磅礴!
我西安西北的乾县,按照八卦属乾(天)位。唐朝的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就在乾县以北6公里的有龙蟠凤翥之势的梁山。684年建成,706年加盖。传说当年武则天委派闻名天下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为建陵选址。袁天罡遍访山川,最先选中了梁山,埋下一枚铜钱为记号回返复命。李淳风概不知情,后来走南转北 也选中了梁山。扎下一钢针为记号东归复命。武则天派人到实地一看,李的钢针正好扎在了袁的铜钱中间方孔。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武则天闻奏大喜,当即拍板:就在此地开始建陵。
乾陵以山为陵,是唐18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巍峨壮观 不必细说,天下独一无二的无字碑不能不说。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98、8吨。碑顶八条蟠龙巧妙缠绕,静中寓动。凝重厚实,浑然一体。至今一千多年了 竟无人敢写一字。仅此可见 武则天的胆略与才识,的确是无人可及的、天下无双的!
我少陵原上的汉宣帝刘询之杜陵,白鹿原上的汉文帝刘恒之霸陵。少陵原东部的大清襄壮候张勇之墓,南部的唐明皇之后武惠妃的敬陵,西部的唐天文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之墓,北部的明历代诸秦王之十三陵等等。
纵观上述,毋庸置疑,都说明了我陕西黄土高原确是厚土高亢、风水宝地,最适合安葬皇族贵冑、达官贵人了。我们作为一个陕西后裔人 怎能不为此深感庆幸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