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及那一年与诗人同行
收藏人生

诗人 桑恒昌
丰采园曾是外交官的火石姐夫妇,退休后依然从事中德等国家的文化交流,于是就有了2012年8月火石姐率旺兄夫妇、依依和我组成的"干人"团,蹭中国"诗人"代表团的欧洲行。
在这次行程中有幸认识了诗人桑恒昌老师,20多天里,我们同吃同喝同唱同跳,他的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丝毫没有摆大诗人的架子,却在言谈话语中出口即诗,令人敬佩不已!
前几天看到桑老师的短诗《生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深有感触,就录在这里留作纪念吧!
生 日
桑恒昌
亲人围着餐桌
餐桌围着蛋糕
蛋糕数着蜡烛
蜡烛数着岁月
尽管所有的蜡烛
都点燃了心
并且发愿要为我
从这头一直燃烧到那一头
我还是刚刚点燃
就把它们吹灭了
在祝福的歌声中
心圆泪圆的我
操刀在手
一下一下切割着自己
我不知道
哪一块是童年
哪一块是中年
也说不上
哪一块是昨天
哪一块是今天
多少把血当泪流的日子
多少把泪当汗洒的日子
这会儿送进嘴里
都是不能承受的甜
当生命中需要蜡烛的时候
常常没有烛光相伴
生活中不会缺少蜡烛了
总有一天我将不再点燃
我真的好怕
怕给后人
留下一堆
时间的骨灰
下面的文章是诗人周塬写的,详细地介绍了他所认识的桑恒昌老师及其诗歌,一并学习了,谢谢原作者!
"至情,至真,至简"——"三至诗人"桑恒昌
周 塬
"至境无我""至思无言""至理无辩",桑恒昌老师是个"至人"——纯粹的诗人。让我读过他的诗,生仰慕之心者,当下不少于十余;让我读过他的诗,渴望去拜见,甚至只为一见的诗人,桑恒昌老师是第一个。当想亲近一个人,像亲近河流与海洋或者一棵老树,无疑是温暖的感觉,心灵的温暖,情感的倾慕,自然的血性,会有心有灵犀般的愉悦。果然第一次拨通桑老师的电话,声音似曾熟悉,深沉而近人。他说:"周塬,很早就知道你,读你的诗.....",对于一个诗歌"未名者",温热是透心的,也许许多相似的经历,许多共同的情感,让一位老师更懂得像我这样一个诗歌痴情者吧。
今年四五月间(我缺乏时间观念),我带着诗集《走过桥去是更大的水面》的清样,去济南拜访老师,以求指导,因为桑老师到杭州接受来自台湾出版社与诗人的专访,未能谋面。不久再次约见,如愿以偿。时到中午,桑老师的电话不停催参加他一个晚辈的婚宴,依然把我引进他与夫人建工舜苑的六楼雅居,到了他一尘不染的客房,书房,还有植物人卧榻一年多的师母床边。他向鼻子插着饲管,只有眼神交流的夫人俯下身去,轻轻擦着她的嘴角,深情呼喊般唤着他夫人的昵称说:"周塬来看你了......",看着身体缩小如空荡荡薄被,只有微弱呼吸,眼角噙着微光第一次见面的师母,我的心就翻腾起来,热泪就涌出来,尽管我带着针灸针,多年娴熟的按摩经验,却只能问桑老师夫人的病程与治疗情况,知道安静,维持一息尚存的生命,延长她一些生命时光,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变卖了房子,用尽了治疗方法。
对于一位老诗人的生活状况,有揪心之痛,暗自无限地喟叹!
桑老师的"至情"是源自生活一颗滚烫的真心,对亲人友人对诗歌九死不悔的真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过他的诗与他主编的《黄河诗报》,他当兵时代的青春,诗歌艺术追求的沉浮,人生跌宕的际遇,都是年轻的我所难以清晰感触的。读他的怀亲诗集和有关的专题介绍,到第二次拜访,聆听他丰富的经历对诗歌执著的追求,他对《黄河诗报》念念不忘如数家珍的情感,越发印证了我的感动是他的真情至情。何以年已古稀的老人,诗歌如此精粹而不断有新意的超越,许正应了"问渠何以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歌艺术的真谛,是生活,是阅历,是无限至情的"雕塑"。
《路遇急雨》举起天大的状纸拦住太阳喊冤未开口已泪满乾坤俗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泪"在桑老师新诗集《观海》中,出现多处。《老夫泪》老天/几滴怜悯的泪/落下来/喂饱了/饿得只剩下骨头的/江河。《木鱼系列。之八》合着木鱼的节拍/心燃成香灰/祈祷未出口/早已泪眼婆娑。《读史》几乎每一页/都被洞穿过/或用冰冷的长矛/或用灼热的枪弹//几乎每个洞/都被缝补过/或用流泪的鲜花/或用麻木的时间。《滴水观音》牵牵挂挂的眼角总悬一滴连风都擦不干的泪不是母亲般的观音就是观音般的母亲除却她们谁有这般湿润的心《中秋月》自从母亲别我永去我便不再看它一眼哪怕那一大滴泪水落下来湿了人间。《安葬父亲》春,来有未来/冬,将尽未尽/掘开坟土/有大地的体温/也有母亲的体温//双膝伏地/泪水滔滔/满把满把地攥着/娘,你开门哪/俺爸来了。《清明祭》满天都是晶莹的泪/老天站着在哭谁/一年一度清明祭/是孝子、游子和浪子/淹心的日子/其实这一天/是天地三界/别样的中秋。《流浪者》心把泪水/洒向天涯//抓一把黄土/放下就是家。《爱》有一个字说了千遍万遍居然越说越新鲜就因为说到情满江河常常伴着泪香《泪做得你》把我含在眼里/用泪/去洗//水做的女人啊/偏偏/有个/泪做的你。《火烛》火烛啊/请你告诉我/你是流完最后一滴泪/才熄灭/还是熄灭之后/依然/在流泪。《思念》自磨得箭/自制的靶环/一次次/把自己射穿//泪眼望穿泪眼/生命载不动时间/那种痛彻心脾的感觉/叫思念。《掌纹》纵横交错/一张生命的网/幸运/常常是漏网之鱼//空空的网眼上/挂满泪滴。《最不幸》最不幸/莫过于/交出/最后的时间//只能闭上眼/潜回泪海/去探摸/往事的沉船。《爱之痛》(之十四)我的瞳仁是泪水浸泡的雨花石我看世界很模糊世界看我很鲜艳《伐木》锯子微笑着露出亮亮的牙齿树闭上眼睛任泪水湿透年轮《葬花》曾将一朵花/安放在书页里/是什么漂白了/彩色的泪滴/再也不想,看到它/如今的样子/暖暖的香冢/可有葬花的你。《红红的火烛》一经点燃/始而流泪,终而成灰/火烛啊/悔也不悔//所有的光/都在烛照/情感的深邃/悔就是心罪。 如其说这些是泪水浸泡的诗章,不如说是诗人"泪满乾坤"的生命。还有什么能过热泪江河的人生更叫人生,有什么掬掬捧着热泪的文字更富真情?诗人生为情种,无情不诗。至情人生,必有至情诗章。怀亲,怀人,怀史,怀天下,这些诗行正是乾坤情怀,天地至情的写照。章章忍泪,篇篇至情,岂不知诗的背后血泪相合的是诗人每一步韬励艰难的生命情感的历程!《观海》的扉页,桑老师题词为"诗能使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至生锈"小诗大情,弥深弥坚,又怎能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之可比,至情诗人,桑老师当之。
至情必至真,至真至情是人性的根本,少情寡义应愧于天地之间的行走。至真是纯粹,是澄明透彻,是大道原始。真情真性,真知真意,是心灵自然的焕彰,是天人相应的契合。诗无思行之不远,诗不真也就失去生命。至真是诗最为精粹精髓的内核,可谓无真不诗,至真即为瑰丽。《人》人用一年的时间去生,却用一生的时间去死,出生时,攥着地狱的钥匙,却总想打开天堂的大门 。"诗是哲学的近邻",哲学离不开生命,生死之感悟,是永远不能忽视的哲学命题。因为深刻的感悟,形象化的呈现,达到诗的理念。"地狱的钥匙,天堂的大门"构成人生命中两个极富至真的意象,这样的对立和矛盾,无疑是作为生之不绝,欲望难了,人性根本的刻画。
单纯的说理不是诗,这样形象动人的表达却如此震撼人心。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攥着""总想"用得精到熨帖,一年,一生的时间;去生,去死的对比鲜明深刻,诗意自然至真。两节短行,铺宣有致,清炫相宜,毫无虚饰雕琢,正贴合了对《人》至真的认知。
《赌徒被斩》脑瓜落地,是他最后掷出的一枚骰子,翻滚时念念有词,盼得个如意的点数。有些诙谐,也有夸张的情趣,对于赌徒的心理,却是惟妙惟肖的刻画,诗间精到的比喻,典型化的心理表述,活灵活现地达到诗意真实的情景,于不可能意会到可能的是其意真。《雕刻佛像》先把心里的哪尊佛,嵌进石头,再从石头深处请出来,会想到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但这首小诗远不是成竹在胸于画前简述再现艺术的道理。"嵌进石头"需要何等的功力与修为,修道成佛需要多么虔诚与弥坚的过程!一个"嵌"字有千钧力,百世功。"请出来"似乎轻描淡写,正是诗人一张一弛,举重若轻布设的诗中真意。
《青花玲珑》我是土,不再飘动你是水,不在流动,集合在烈火里,成千古芬芳,青花玲珑不再看,钟表的长针短针不再想,古道的长亭短亭不再恋,睡榻的长梦短梦,冷却成一座寺院,没有僧侣没有俗众。这首迷人的短诗,来自超越了传统的托物言志,化身水土于烈火,用骨肉的芬芳,烧制成"青花玲珑',更真性情,与文相携;复踏对仗,排列的意象,在转换的"看,想,恋"呈现出追求的生命真意。佛家有"真就是空",是至真。所有的生命意志"冷却成一座寺庙",无僧也无俗众,此中真意,借青花玲珑的意象,表达到空而不虚,真而无意,如此境界,是生命皈真的高格化境。
《撕》台历先把我撕成年,撕成月,撕成日,钟表再把我撕成时,撕成分,撕成秒,还会有什么把我撕得碎如红尘。平常事物中感受深宏至真的诗情,是桑恒昌老师诗艺深力的表现。与岁月时间密切相关的台历与钟表,平凡而真切。"撕"是解读的诗眼,深情所在,痛楚所在,诗意所在。以此表达生命的破碎,每一个"撕"字,都碎在心头,仿佛听到肉体,情感,善良,好梦,片片撕碎的声音,撕成灰,撕成沫,撕成无情的破碎!诗末节的反问"还有什么,把我撕得碎如红尘",直蹈现实真情的人生,摇撼心魄,发人深省。不真何以动其情,不真何以洞其意!诗贵真,贵至真,至真无邪,真意就是诗。
《陀螺》如果我是陀螺,我会分开身去,把一半拧成鞭子,抽打另一半的自己。与桑老师交谈中,他提到这首诗的语言,并引用他与台湾大诗人郑愁予的会话中默契的共识"诗歌就是胡言乱语",我理解是说诗常常天马行空,语言瑰丽新奇,联想跌宕无稽。台湾另一位大诗人曾评说,桑恒昌老师的诗为一个"奇"字,奇思妙想,意象诡谲,诗意出人意外。"我会分开身去,把一半拧成鞭子,抽打另一半自己"非诗心不能如此异想天开,非真感受不能如此移情。
《诗如此说》你越是爱我,我越是恨你,恨你没有把我恨成钢。人世间还有比恨更狠的记忆吗?世间之情莫过于真爱与真恨,而爱恨又如此常常不分轩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恨之弥坚,爱之永挚"。诗人独有情衷,无需妄自揣度。情到至真恨也是爱,因爱成恨,终是伪命题,诗中"恨你没有把我恨成钢"后一个"恨"字,恰是首句"爱"的对应,爱恨这样融成一体。诗的结尾"人世间还有比恨更狠的记忆吗"这里的恨,更狠的记忆,不就是无以言表的无限多的爱吗?以恨写爱,强烈反衬,正是至真的情感表现。
《故乡》所有的村庄,都有自己的乳名,它们共同的大号叫故乡。故乡既是生命最初的牧场,又是安放灵魂的地方 这是诗相对平实,对故乡的诠释,真诚真感真挚。概念化的表达,真切明晰;贴切的比喻,恰到真情。"故乡既是生命最初的牧场,又是安放灵魂的地方"浏亮自然,熨帖稳健,真知灼见却又含咏有味。《教堂门前》那么多人去教堂干什么问问上帝天堂在哪里上帝怎么说?不是无语就是不语 真与伪永远对立,而虚伪终会妥协于真理。当下西方文人对宗教的疑惑与日渐的否定或逃避,注定将揭示天堂与神祗的蒙昧与虚无,不过是人世心灵的一剂安慰。异化和叛逆的极端日渐形成灾难,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深刻的提出这样质疑。"不是无语就是不语"对与上帝的表现多么苍白无力,真理远漠但谬论与虚伪不过是纸糊的窗棂,在诗人笔下巧妙地一捅即破,却不明说,意味成真。
桑恒昌老师的诗歌修为更在于诗歌的制式简截,意韵简约,文字简练,意象简峻,音韵简顿。类似古诗的绝句,宋词的小令,现代的断章,却又自成章法,翘楚簇新。简凝如三行五行,行意多一铺一宣,承转一体;以断成联,以意构聚,去缀饰,少虚藻,一计钟声,余音绕梁。语成千锤百炼后,意到披茧丝竟流。方寸之间,天地如幕遮,一钩飘起,锤纶似经纬。繁杂蘼芜尽除,虚景假意无设,旨外冗赘都去。在现代汉语诗中可谓奇葩独帜,至简如涓,让人远慕神往而不可追。 《观海》所选作品,无一不精致玲珑,不至简成大道。如《木鱼系列。之一》《巨浪》《我只有三滴泪》《蚕》《三江源速写》《陀螺》《中秋月》《昙花》《观海有感》《问》《企鹅》《一生》,这里只举两首。《观海有感》网老了鱼还年轻船年轻海却老了《问》骆驼向我问起过大海海鸥向我问起过沙漠 马启代先生曾评桑恒昌诗艺为"寸法",似咏春拳,断无花式虚架。意在表明桑恒昌老师的诗歌,用情直捣心口,立意直落至真,每首诗至纯至简至粹。"寸有所长",简涵深邃,如太极泰有极力,易藏鸿构。确是中国艺术去形写意的精粹。我以桑老为师,但此境界却是我望尘莫及,我以他的诗歌为精神,这样欣赏也不过得其龙鳞凤毛,只当功课吧与师友共享。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