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
不缺观点,缺思想;
不缺信心,缺信仰;
不缺文凭,缺文化;
不缺知识,缺常识;
不缺文化,缺内化;
不缺文人,缺人文;
不缺大学,缺大师;
不缺智力,缺智慧;
不缺制造,缺创造;
不缺规范,缺道德;
不缺共性,缺个性;
不缺物质,缺精神。
——节选自《大众教育学》
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怎样把它过好,活出精彩,活出自信,活出成功?这是个严肃的话题并且是个不容回避的大话题。
关于人生反思,既然有“反”,当然就有“正”。正思,我的理解就是人在顺境舒适惬意的时候,所自然引发的一些思考思辨,要么是总结成功的经验,要么是归纳顺遂之下的人生之心路历程。这个“正思”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到,自不必多言。
而说到反思,那便不是一个“难”字所能涵盖得了的。反思人生,意味着你在大小逆境中那些个不顺不利甚至沮丧、颓废甚至绝望的时刻,应当也必须做的功课。如果你漠视他进而躲避它,那么将来更大的不顺不利甚至是危险,将会不期而至。
所以可否这样结论:正思人生,当然是有益的事,而反思人生更必不可少并意义重大。
譬如生意由盛而衰时,你要反思:为何有的同行干的风生水起,我却出了状况?情场失意时,你去反思:是客观因素的干扰?还是主观自我的缺陷而导致。再比如拿教育行业而言,教育育人是一个系统的灵魂工程,是一门学问与科学,来不得虚伪,马虎,敷衍和草率。这是正思。但如果某些人,由于受思想认识限制或不良思潮的影响,则会出现上述误人子弟的那些虚伪马虎等等状况。例如有些孩子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学习走下坡路、思品不合格。个别的还走上了“校园霸凌”等邪路上去。这时候这些同行(我指的是个别)是不是值得深深反思一下?对于教师而言,反思自身教学工作中失误或错误的原因以及过程以及心路轨迹,不正是“人生反思”在具体行业中的体现和实践吗?
所以“人生反思”不是套话,不是不着边际的空话,它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事业、家庭等密切相关。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寻找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改正,避免向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一位名人这样说:“征服世界并不伟大,能够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这里的征服说的就是善于和慎于反思自身。
当然在教书育人这个大课题上,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多元促成的。仅仅反思某个人或许远远不够。这牵涉到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决策部门等复杂大系统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反思人生具体到反思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它既是个人行为,也应当是社会综合行为。只有多管齐下、协同反思,将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切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相渗透。经过不懈努力,经过一定时间,这样的总体性反思才有望走向成功,得见实效。
“人生反思”是一门深厚耐琢的功课。让我们用心、用情、踏实矢力地去做好它吧。
作者:朱洁(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