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万象归于天
(藏头诗)
作者:唐王紫苏
宇*空浩渺星河宽,
宙*际穿梭梦境欢。
万*里长空云影淡,
象*天浮世幻无边。
归*途虽远心亦静,
于*水于山觅清欢。
天*籁之音传古韵,月华如水照人安。
《藏头诗:宇宙万象归于天》赏析
《藏头诗:宇宙万象归于天》以其独特的藏头形式,巧妙地将宇宙、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联结,展现了一幅宏阔而深邃的画面。诗人以宇宙为背景,以万象为素材,将读者引入一个既遥远又贴近的哲理世界。
首句“宇空浩渺星河宽”,开篇即展现出一幅浩瀚无垠的宇宙图景,星河璀璨,广袤无边。诗人以“宇”字为引,将读者的视野瞬间拉伸至无垠的宇宙空间,令人心生敬畏。
接下来,“宙际穿梭梦境欢”,诗人将“宙”字与梦境相联系,表达了在宇宙间自由穿梭、无拘无束的欢愉感受。这种超脱现实的想象,既是对宇宙的赞美,也是对人性中自由与梦想的追求。
“万里长空云影淡”,诗人以“万”字为媒,将视线从宇宙拉回到地面,展现了一幅高远而宁静的天空画卷。云影淡淡,宛如人生的起起伏伏,都在这淡然的云影中得到了化解。
“象天浮世幻无边”,诗人以“象”字为喻,将世间万象比作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无有边际。这种对世间万象的描绘,既是对宇宙无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体悟。
“归途虽远心亦静”,诗人在“归”字之后,表达了无论归途多么遥远,内心都能保持平静的信念。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对宇宙的一种敬畏。
“于水于山觅清欢”,诗人在“于”字之后,展现了在自然山水间寻找清欢的场景。这种清欢,既是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生的追求。
最后两句“天籁之音传古韵,月华如水照人安”,诗人以“天”字收尾,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天籁之音,宛如古韵悠长,月华如水,洒落人间,给人以安宁与慰藉。
整首诗以藏头的方式,将宇宙、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宇宙的宏阔与深邃,又表达了人生的感悟与追求。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令人读后心生感慨。
(藏头诗)
作者:唐王紫苏
世*事浮沉如过眼,
间*中沧桑识真颜。
万*千磨难终将尽,
道*法自然见本原。
归*处幽幽花满地,
于*无声处听惊泉。
善*行如水润无声,明月照心映远山。
《藏头诗:世间万道归于善》诗评
《藏头诗:世间万道归于善》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人生哲学的浓缩。诗人以精湛的技艺,将“世间万道归于善”的哲理巧妙地融入藏头诗中,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世事浮沉如过眼”,开篇即揭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这种对世事的超脱态度,让读者不禁陷入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而“间中沧桑识真颜”,则进一步点明,在岁月的沧桑中,人们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和他人的真实面貌。
“万千磨难终将尽”,诗人用简练的笔触,道出了人生的不易。然而,正是这种磨难,让人们在痛苦中成长,在挫折中前行。而“道法自然见本原”,则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找到生命的本原,找到真正的自我。
“归处幽幽花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这里,诗人借“归处”二字,暗指人生的归宿,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于无声处听惊泉”,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使在寂静无声之处,也能听到内心的澎湃和生命的活力。
“善行如水润无声”,这句诗是对全篇的升华。诗人用“善行如水”来形容善良的行为,不仅表达了对善良品质的赞美,也暗示了善良行为的无私和伟大。而“润无声”则进一步强调了善良行为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明月照心映远山”,诗人以明月为喻,照亮人们内心的世界,同时也映照出远方的山峦。这既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之,《藏头诗:世间万道归于善》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哲理和感人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生画卷。它让我们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美好。
(古风)
作者:唐王紫苏
道存国自安如山,尚善民方乐若川。
天下为公乃至理,人心向善道之源。
风清气正乾坤朗,月朗星稀夜未央。
江山如画景常新,人寿年丰福满堂。
【注】:善良的本质是:遵循自然规律,秉持社会公理,以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去成就世间一切的美好。
《民善国安》诗歌赏析
《民善国安》这首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浩渺的文学星空中熠熠生辉。诗人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文字驾驭能力,将国家安定与人民善良之间的关系,以及善良的本质和深远影响,巧妙地融入了这短短八句之中。
开篇“道存国自安如山”,诗人以山为喻,道出了国家安定的根本在于“道”的存在。这里的“道”,既指国家治理的准则,也指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只有坚守正道,国家才能如山般稳固,不可动摇。
紧接着,“尚善民方乐若川”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民众。诗人认为,只有崇尚善良,民众才能如河水般欢畅流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里的“善”,不仅指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指社会的整体风气。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自然能孕育出幸福快乐的民众。
“天下为公乃至理”一句,诗人将视线放远至整个天下,强调了“公”的理念。天下为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只有以天下为公,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人心向善道之源”一句,则揭示了善良的本质和来源。人心向善,是道德修养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风清气正乾坤朗,月朗星稀夜未央”,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喻,描绘了社会风气的清明和夜空的宁静。风清气正,象征着社会的正气和公平;月朗星稀,则暗示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这两句诗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两句“江山如画景常新,人寿年丰福满堂”,诗人以江山美景和人民福祉为结,表达了对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江山如画,象征着国家的壮丽和美好;人寿年丰,则是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民善国安》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通过对于国家安定与人民善良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对于善良本质和深远影响的揭示,展现了其对于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喻,以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描绘了社会的清明与和谐,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