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生态观念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生态意识也几乎渗透于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文学类的文字艺术、歌唱类的声乐艺术、舞蹈类的表演艺术等。
12月7日晚,我们清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7人到英德市黎溪镇参加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清远市音协主席刘雪萍老师策划与导演的“2023年清远市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活动”,观看了十二个演出的文艺节目,令我眼前一亮的是舞蹈剧《呼唤绿荫》,它再次印证了我的以上观点。
我之所以喜爱《呼唤绿荫》,除了自己是生态语文的倡导、研究和实践者之外,当然是因为该剧给我了一种美的享受和生态艺术的思考。
一、设计理念,凸显艺术家的生态意识
也许之前的文艺节目有意无意地包含了一些生态元素,但终究极其少见,其表现力也不够强烈,只能属于潜意识的范畴。而《呼唤绿荫》显然不同,应该说这是一种有意识的精心策划与有意渗透。毋庸置疑,有意识的行为往往是比随意性的做法更具明显效果的。
任何艺术的出台都隐藏着艺术家背后的艰辛,尤其是其策划与设计理念。刘雪萍老师的《呼唤绿荫》,其生态意识主要体现在:剧名的生态性,以“呼唤绿荫”为剧名,毫不隐讳,直接了当地体现设计理念;视觉的生态性,该剧从开头到结尾无不是将自然生态渗透其中,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意识的设计;效果的生态性,看完节目,人们获得了一种满目柔和的色调与温馨的快感,这完全是人们深呼新鲜空气的感觉。可见,这个设计理念让该舞蹈剧凸显了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艺术。
二、主体色调,吻合自然界的生态颜色
理念是就是自我认知和自身定位,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尤其还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方向。在设计理念与生态意识背景下,《呼唤绿荫》也就名副其实要体现自然生态“绿”的本真了,故而自然界的生态颜色——绿色就成了这个舞蹈剧的主色调。这种主色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演员们的服饰着装都以绿色为主色,二是演员们都手持一小支绿色树枝作道具,三是舞蹈剧的背景音乐悠扬温馨,体现出了翠绿本色。这些色调吻合了自然界的生态颜色。
三、动作表演,遵循自然物的成长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均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作为以生态绿色为主色调的舞蹈剧,《呼唤绿荫》也就遵循了天然生成之物的成长规律。例如,一棵小树的成长,最初破土而出,或者移植幼苗,然后才慢慢长成参天大树。而该舞蹈剧也遵循了这一成长规律。像一棵小树破土而出一样,开始演员们都躺在地下,随后再慢慢地“破土而出”,长成幼苗,直到成为可以让人遮风挡雨的大树。这些都是演员们通过规范化的而又轻柔的各种表演动作来完成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简洁流畅图表示出来:
1.小树苗从地下“破土而出”——2.幼苗慢慢长成了小树——3.小树成长为大树——4.大树可以为人遮阴,完成了“呼唤绿荫”的艺术主题
总之,刘雪萍老师的舞蹈剧《呼唤绿荫》,既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也合乎相对应的表演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