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兴文风华灼灼
——王湘萍《兴庆宫赋》用典试析
文/老悟
自古赋文难用典。用好典,即可为赋文增色添彩。长安女诗人王湘萍赋文《兴庆宫赋》巧妙用典,增添了作品韵致,提升了作品的质量,无疑增加了读者对此“赋”的阅读兴趣。这篇赋文所运用的典故及其文学艺术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运用的典故
1、花萼相辉楼:其名取自于《诗经·棠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花萼即花托,是花朵最外面的一圈绿色小片。花复萼,萼承花,宛如兄弟相依,其利断金。玄宗命名此楼,意在表示兄弟手足之情如花萼相互辉映,体现了深厚的家族情感和皇家风范。
2、梨园弟子与歌舞:文中提到“梨园弟子演歌舞”,这里的“梨园”是唐玄宗设立的皇家伶人习艺机构,其中的学员称“梨园弟子”。这一典故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精湛,尤其是音乐和舞蹈方面的高度成就。
3、沉香亭畔赏牡丹与李白的《清平调》:李白在沉香亭畔为杨贵妃挥笔题写《清平调》三首的典故,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和纵情洒脱,也反映了盛唐时期皇家的奢华生活和艺术氛围。这一场景被作者巧妙地融入赋中,增添了文学色彩和历史厚重感。
4、其他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赋中还提到了红梅、龙池、碧柳、瑞露等自然景物以及南薰殿、沉香亭、龙堂等历史遗迹,这些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为赋文增色不少。
二)关于文学艺术风格
一是辞藻华丽,意境深远:《兴庆宫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兴庆宫的美丽景色和辉煌历史,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悠长的意境。这种风格既符合唐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又能够充分展现作者对兴庆宫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二是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赋作为一种文体,特别注重语言的工整和对仗。王湘萍在创作《兴庆宫赋》时,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得整篇赋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她还巧妙地运用押韵技巧,使得赋文的韵律更加和谐优美。
三是想象丰富,情感真挚: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将兴庆宫的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同时,她也表达了对兴庆宫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之情,使得整篇赋文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兴庆宫赋》是一首充满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通过对兴庆宫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精湛。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汉唐文学艺术社理事,有诸多诗文发表、入刊、出版。退休诗人,居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