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環梁盖櫺(木改缶旁)
王德埙
龙環梁盖櫺(木改缶旁)高40公分,上口内径6.2公分,肩径23.5公分,底径18.5公分:重:5.6公斤。
有铭文32字。意思是:王子乃(作)青铜礼器用以向神灵献祭以求神灵保祐。
作此宝器封为诸侯以健康强壮其子子孙孙。该器事实上是髦人诸侯年孙公奪赐给其第十子
告结婚礼物。王子娶了文子公的淑女。
根据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的青铜器断代理论,其页324指出:“双体龙纹(图14)。以龙首为中心,体躯向两侧展开。旧称双尾龙纹。﹍﹍这种纹饰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作为青铜器的主要装饰却鲜为人所知。本器双体龙纹如下图:

科技测年为商王朝武丁时代器。
按照马承源《中国青铜器》页238介绍,中国青铜櫺(木改缶旁)(lei)为“小口大腹的容酒器”,传世数不多。出现于西周晚期,沿用至春秋。本器圆体,圆肩收腹圈足,肩上两耳为提梁,不同于纍之三耳。综合前文“纹饰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的断代,本器可以限定在西周中晚期。,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大中型盛酒器..由罍演变而来,便渐渐替代了罍,直到春秋晚期至秦汉时期渐渐被尊缶所替代..

本器为造型独特,兽耳精致,带盖,盖上铸有一只可爱的青蛙.象征多子多孙。短颈,带肩,肩上有龙头提梁铸工精细,龙头用环链连接器肩。此为本器独到之美且运用方便。体现了使用者显贵的身份。喇叭口圈足,类似于火箭发动机喷口,
遵义收藏家王国石先生世传。
髦,西夷别名。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焉。”历史功绩十分显赫。因此,髦人在周朝当得到天子的关照,能够封侯。其民族文化包括青铜文化亦有所发展。

下面继续介绍本器: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3280年,公元前1257年,商王朝武丁时代器。
下面展示铭文:




象现代的火箭发动机

铭文摹本


释文
编码一:王子沽福廼于,
编码二:年孙公奪赐
尊作宝封侯康。告癸
(rong)斗丸鼎疆其子子?文子公
淑女。
考证
之1为“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说文》:“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古文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雨方切。”
编码一之2为“子”,“子”之异体字甚多,甲骨文有编码一之2形者,唯缺中竖一笔。儿子。《说文》:“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㜽,古文子从巛,象髪也。,籒文子,囟有髪,臂脛在几上也。卽里切。注,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注,、,古文。”
编码一之4为“福”,神灵保祐。《说文》:“福,祐也。从示畐聲。方六切。”
古福:即沽福。《论语·乡党》“沽酒市脯。”髦人观念,“福”需要向神灵献祭购买。
编码一之5为“廼”甲骨文中的别体,同“乃”。《玉篇》:“廼,與乃同。語辭也。”
编码一之6为“于”,以、用。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以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编码一之7为“尊”,酒器。《说文》:“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禮》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
德埙按:“尊”,本器自名。意思是:王子乃(作)青铜礼器用以向神灵献祭以求神灵保祐。
编码一之8为“乍(作)”。
编码一之9为“宝”。
编码一之10为“丰”的髦人字体,即“封”的古体。伯爵诸侯的封地。《说文》:“封,
爵諸矦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㞷,古文封省。,籒文从。府容切。注,徐鍇曰:各之其土也。會意。”
编码一之11为“侯”的髦人字体,诸侯。《说文》:“矦,春饗所䠶矦也。从人;从厂,象張布;矢在其下。天子䠶熊虎豹,服猛也;諸侯䠶熊豕虎;大夫射麋,麋,惑也;士射鹿豕,爲田除害也。其祝曰:“毋若不寕矦,不朝于王所,故伉而䠶汝也。” ,古文矦。乎溝切”
编码一之12为“康”,健康。《说文》段注:“穅或省作。稃穅康四篆大徐在秳二篆之下。今以類移此。”
编码一之13为“疆”,借为“强”。
编码一之14为“其”。
编码一之15为“子子”,“子子孙孙”之省。
意思是;作此宝器封为诸侯以健康强壮其子子孙孙。
编码二之1为“年”。
编码二之2为“孙”。”
编码二之3为“公”。
年孙公:髦人诸侯之号。年孙,髦人国名。
编码二之4为“奪”的髦人别体,年孙公之名。
编码二之5为“易(赐)”。
编码二之6为“
”。字书不载。
德埙按:“
”,王子之名。
编码二之7为“告”的髦人别体,王子之名。《说文》:“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告。古奧切。”
编码二之8为“癸”,王子之排行:第十。《说文》:“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凡癸之屬皆从癸。,籒文从癶从矢。居誄切文一 重一。”
编码二之9为“
”,音rong,从人,长毛。《改倂四声篇海》引《川篇》:“
,长毛。”
金人韩道昭的《四声篇海》是中国古代字书史上现存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有重要的价值。《川篇》是《四声篇海》引书中的一本,现今已亡轶,其作者、成书年代均无记载。由此推之,《川篇》成书在金代以前,毫无疑问。大概在唐宋时期,而且是对西南地区民族问题比较了解的学者所著。因此,我判断
人啽王就是长头发的髦人②。史载“蜀、髳、微在巴蜀”,“髦,西夷别名。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焉。”历史功绩十分显赫。因此,髦人在周朝当得到天子的关照,民族文化包括青铜文化亦有所发展。
编码二之10为“斗”的髦人别体,。《说文》:“斗,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當口切。注,古文。”
编码二之11为“丸”,。《说文》:“丸,圜,傾側而轉者。从反仄。凡丸之屬皆从丸。胡官切。”
编码二之12为“鼎”。
编码二之13为“?”。
编码二之14为“文”,交错的笔画。《说文》:“文,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無分切。”
编码二之15为“子”。
编码二之16为“㒶”的别体,同“公”。《集韵》:“公,古作㒶。”
编码二之17隶定为“
”,文子公之名。字书不载。
编码二之18为“淑”,。《说文》:“淑,清湛也。从水叔聲。殊六切。”
编码二19之为“女”。
淑女:《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 传:"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一般指守闺的女子在仪容配搭、言行谈吐、行为习惯、家庭教养以及文化领悟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一种符合中华伦理的女性魅力,着意突出女人纯真与善良的修为。贤淑的涵养气质能使女人具有魅力和交际品位,体现她们的社会地位。
注:
②王德埙、王长城《鰼国考略》(《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2期):鳛人,他们大概早在7000年前就进入了四川,跟纵目的蜀人(蚕丛氏),也就是氐人,或即民间传说的戈基人文化融合、友好相处,被称为“髳人”(“髳”通“髦”)或“髳鳛”。髦人男女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故名。髦人于是从南夷变成为西夷。《诗·小雅·角弓》曰:“如蛮如髦,我是用忧。”郑玄笺:“髦,西夷别名。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焉。”历史功绩十分显赫。既然“蜀、髳、微在巴蜀”,石室文化具有地域性,章樵注扬雄《蜀都赋》时引《先蜀记》云:“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石室文化之流变,则是石棺椁葬俗文化;且“髳”通“髦”。因此,髦人与蜀人葬俗相同,因而也逐渐形成了共同地域的石棺葬俗。《华阳国志》云:“(蚕丛)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史载“蜀、髳、微在巴蜀”,“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