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从专与通的视角来审视警察应有的职业素质以及培养的途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专”,意味着警察在特定领域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正如王大伟在《警察职业素质论》中提到:“刑侦警察需要精通犯罪侦查技术,熟悉犯罪心理学,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破解复杂的案件。”[1]在执法工作中,交警要熟练掌握交通法规和指挥技巧,确保道路的畅通与安全。这种专业性是警察能够高效履行职责、打击犯罪的关键。
以刑侦工作为例,专业的警察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 DNA 鉴定、指纹识别等,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他们对各类犯罪模式和犯罪心理的深入了解,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案件时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
然而,仅有“专”是不够的,“通”同样重要。“通”是指警察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能够应对多样化的工作场景和社会问题。
警察需要了解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处理纠纷时,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运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在社区工作中,掌握社会学知识,熟悉社区的情况,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例如,根据李玫瑾的研究[2],在处理家庭纠纷导致的治安案件时,警察不仅要依据法律法规做出判断,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当事人的情绪,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调解,避免矛盾升级。
那么,如何培养警察具备“专”与“通”的职业素质呢?首先,在教育和培训方面,应构建完善的体系。正如张兆端在《警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所指出[3],警校课程设置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深度,也要涵盖多学科的广度。加强实践教学,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能。
其次,建立持续学习的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形式的变化,警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通过定期的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使警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者,鼓励警察在工作中自我提升。提供学习资源和激励措施,激发警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技能范围。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专与通的角度来看,警察应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广泛的综合知识。通过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持续的学习机制,使警察能够不断提升职业素质,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的神圣使命。
[1] 王大伟. 警察职业素质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玫瑾. 犯罪心理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3] 张兆端. 警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