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一门风雅,三代功名
所里街上柳氏家族
侯 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闲暇时,一家人去黑虎泉游玩,父亲会讲起年轻时在这里的一些事情。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父亲在南围子门外的济南柴油机厂当学徒工,每天上班,他都要过琵琶桥,上半边街,然后穿过一个长长的门洞,于是来到东西方向的司里街上,再往南行,又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街道:所里街。两条街道都很阔气,长而宽。继续南行,有近二十级的向下的台阶,下去后,便来到正南正北的棋盘街上,继续南行,过文化路,柴油机厂便到了。
如今,这条南行的道路再也找不见了,在那门洞及其后面的位置上,盖起了一座座“横行”的楼房。
每到此处,父亲便一阵伤感,他会用济南话说:“真堵得慌!”
这所里街可不是一般的街道,明清时它与邻近的司里街上,住了不少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
据《山东省济南市地名志》:
所里街,东起太平街,西至南门大街,南邻仁里街、三义街,北为司里街。门牌1——73;2——80号。街长580米,宽5米。明崇祯《历城县志·建置》载为:“所街”,清乾隆《历城县志地域考》始载为:“所里街”。

所里街
二百年前,所里街上有柳氏家族,自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在不足五十年的时间里,柳门祖孙三代,出了一名进士,四名举人。堪称兴旺繁盛,达于极致。
之一,柳培和、柳毓和:绩学兄弟喜同榜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科山东乡试揭榜,来自济南府历城县所里街的柳氏兄弟双双考中举人。哥哥柳培和中四十一名,弟弟柳毓和中四十四名。
这不是偶然的。
在此之前,二柳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背景,父亲柳芳为太学生,未入流。因之二柳之成功,全靠个人发奋,自学成才。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列传二》对于柳氏兄弟有这样一段记载:
柳培和,字荫堂,道光十九年与弟毓和同举於乡。培和敦朴好学,手不释卷,治家严而有法。毓和,字陶门,性慷爽,有才思,论议善持平。每乡里有争,毓和至,一言而解。兄弟皆绩学,有名於时。两应礼部试,不售,遂闭门讲学,前后成就多知名士,师传之盛,一时莫及。著有《棣萼轩诗文集》,藏於家。

书影: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列传二》 柳培和
文字不多,内涵丰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弟兄的人格特点如下:
其一,一门风雅,兄弟楷模
柳氏兄弟著有《棣萼轩诗文集》,藏於家。由此可见柳门之风雅。而棣萼,则比喻兄弟。《晋书·孝友传序》:“夫天伦之重,共气分形,心睽则叶顇荆枝,性合则华承棣萼。”因而,此更见柳氏兄弟之孝友和睦,他们由兄弟同榜(“棣萼榜”)到兄弟同著作(《棣萼轩诗文集》),堪称难能。
其二,绩学之士,名师之家
柳氏兄弟不仅工诗文,且为绩学之士,有名於时,虽两考进士不中,而选择闭门讲学,其造福乡梓甚大。“前后成就多知名士,师传之盛,一时莫及”,此足见其影响力与显赫文化功绩。
最后,柳毓和还是一位家庭与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大师”:“每乡里有争,毓和至,一言而解”,由此可见柳氏一家的生活智慧,照见济南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化传统。
之二,柳文沅:“三难”之良师
据柳文洙会试硃卷,柳培和有子六人,为文澍、文湘、文沅、文灃、文洙、文泗。
其中最为出色者为文沅与文洙。
柳文沅,字荆川,号芷香,咸丰五年举人,官寿光教谕。
柳文沅性宽厚。在笔者看来,是一位罕见的“三难”人物。
何谓“三难”,即有三个方面,除他之外,别人很难做到。
其一,不贪财,放弃家产
《县志》“柳文沅传”称其:
幼承家学,性孝友。亲殁,产尽归兄,而己一无所取。虽环堵萧然,处之怡如也。
放弃家产,并非自己富有,而是“环堵萧然”,舍己而为亲情也。
其二,性宽厚,不欺家僮
《县志》写柳文沅:
生平无疾言遽色,家僮尝进菜羹,失手污衣,徐问曰:“得勿伤手乎?”其性量夷粹如此。
人们往往欺软怕硬,尤其喜欢欺负穷人,柳文沅,对待下层人如此宽厚细致,尤难!

书影:(民国)《寿光县志》柳文沅
其三,“宁人负我,勿我负人”
《县志》记载:
(柳文沅)常自言:“处世宁人负我,勿我负人。”设帐授徒,随其才之高下,循循善诱,凡一经及门,均不愿从他师。任教谕日,接见诸生,以实学相砥砺,诸生翕然乐从。未二年,遘疾殁。舆旋里诸生哭送者数百人。
难怪徒弟一旦从师于他,便不会再改变。如此胸怀之师尊,实在罕见。
柳文沅著有《训蒙臆说》《经史选腴》《芷香时文存》、《芷香试律诗存》。
之三,柳文洙:狂士与奇才
据宣统《山东通志·人物志十一》、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列传二》柳文洙传等文献:
柳文洙(1838——?),字道源,号如荃,又号鱼筌。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山东乡试第三名。光绪三年丁丑(1877)成进士,以知县分发四川,办理鹾务,举办荒政,迭著成绩。
不久,文洙补开县知县,调岳池,他率兵亲擒盗首。历充已卯、戊子、癸巳同考官,以卓异荐。然而,却遭遇嫉妒者,因此,聪明的文洙急流勇退,输饷开缺,归道班,并加二品衔旋里。文洙少负奇气,有侠士风。既而折节读书。解组后,日徜徉於济南湖山之间,以书画自娱。著有《小仁在堂试律诗存》、《如荃诗文存》《喜猎偶笔》、《雕虫要语》《鱼筌试律诗续存》《晚学斋古文诗存》等。
柳文洙与郭翊(字藎卿),是清末济南出现的两位奇才与“狂士”,两人同为同治十二年举人,郭为第一名,柳为第三,其后又先后成为进士。柳文洙与著名诗文家、山东按察使赵国华(字菁衫)乃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庚午山东乡试,赵国华作为同考官,曾为柳文洙“荐卷”。又不独赵菁衫,柳文洙曾与蜚声山左的名流俊杰,如何家琪、赵国华、邹钟、蒋庆第等结社于大明湖上,吟啸自适,诗酒风流,极一时风雅之胜。
柳文洙与郭翊还是制艺高手。制艺,是古时应科举考试的专门文字与学问,即八股文,亦称时文,尽管人们对制艺颇多微词,但当年离了它,你永远是个进不了上层社会的“布衣”。光绪十六年,《郭柳时文合选》一书刊刻问世。济南制艺专家、九峰山家塾之郑鏄溪樵氏,在为此书所作的“叙”中称:“自同治己巳至癸酉四、五年间,吾乡之攻制艺而藉甚人口者,则必曰:郭柳。郭柳者,吾友郭君藎卿、柳君如荃也”,“顾两君各负异才,驰骋于学”,当时,郭翊与柳文洙(字如荃)的制艺称得上一字千金、“洛阳纸贵”:“当是之时,每一艺出,人争传写,若唯恐弗获睹也”。

柳文洙会试硃卷
曾有文洙同官、秀水盛樾这样谈及柳文洙讲解时文之风采:
据长几……几上堆大家、名家及近刻诸时文几三尺许,随取一卷一篇,娓娓讲解无倦色,至佳处辄执卷高吟,如琴韵之清泠也,飘风疾雨之骤至也,晨钟暮鼓之发人深省、而往者来者之倾耳不去也。遇有纰谬,则掷笔而叹,甚者抚几怒詈,一时讲解声、吟声、叹声、怒詈声相继间作,旁观且骇且笑,而鱼筌子议论转高,于虖,此狂士之所以得名如余所闻者乎?
(清光绪刻本《雕虫要语·叙》)
柳文洙是有名的书画家。济南“龙洞山,山上有东西二洞……东洞在万仞绝壁上,邑人柳文洙镌书‘壁立千仞’四字,为历城名胜之一。”(《历城县乡土调查录》)四川奉节,亦有其大字石刻“开辟奇功”。柳文洙还曾为齐东县作《重修伏征君墓碑》,伏征君者,大名鼎鼎的汉伏生是也。
赵国华有诗《潭西行赠柳生文洙》写柳文洙、郭翊等济南名士,最为精到:
天根旧咏城南柳,俠卿亦謂真吾友。
濟南山水方英多,嵯峨揚波何不有?
柳生好劍兼好书,潭西半亩从僧租。
为招同志二三子,埽軒觴我傾新沽。
其時落葉生除宇,隆寒狡獪詐秋雨。
戴笠言從窈窕門,佛楼一片風铃語。
離離净线梳垂楊,瓦亭四角迥虛廊。
七十三泉绿如凿,当年桂老殊平章。
引澌激溜杳然細,潺湲珠玉隨圆方。
五步十步作人立,崚嶒瘦石窺琴床。
春红秋碧各已谢,小桥疏竹攒横墙。
庭陰倒斝羣喧绝,宛與栖身向岩穴。
插槛纷看碎琐雲,披簾坐听玲珑雪。
自古清流清可人,无疑诸子来怡悦。
窮年永晝乃據此,吾将妒尔難为别。
还山他日不可求,引领飛空捉明月。
(清同治至光绪间刻民国十二年修补本《青草堂集》卷七)
“濟南山水方英多,嵯峨揚波何不有?”写尽了济南名士各色情态甚至怪伟之个性。
之四,柳廷诏:与文化有缘
柳文沅有子,名柳廷诏。字丹臣。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举人。官两淮盐大使。曾任宣统《山东通志》分校,临清丹丞中学堂教员。
依然与文史、文化有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