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它如同一股清泉,润泽着我们的心灵;又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用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抒发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展现着世间的万种风情。8月16日上午,由中共仁化县委宣传部 、仁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仁化县诗词协会等单位承办的2024南国书香节仁化董塘分会场“仁风雅韵 诗颂芳华”原创诗词朗诵会,在仁化爱宿丹霞山苑举办。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锦绣河山,国泰民安;峥嵘岁月,砥砺前行;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在第二篇章的峥嵘岁月,砥砺前行中,由仁化县诗词协会会员邓爱良、彭良武创作的诗歌《为父亲在朝阳岩题写的诗句感慨》《真谛——红军故事碑前的缅怀》是主办单位从诗集《红色仁化》中挑选出来的红色原创诗歌。诗集《红色仁化》由仁化县诗词协会名誉主席温飞宇、仁化县诗词协会主席刘茂兰共同主编(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的仁化县第一部红色诗集。该诗集囊括了仁化县由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三大板块主题。2024年8月13日出版的《羊城晚报》以及2024年8月18日出版的《清远日报》 发表了著名作家胡红拴写的题为《军魂染红的丹霞曙色--读诗集〈红色仁化〉》的评论文章,该文以“仁化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全天候’史书”高度赞扬了《红色仁化》一书。2024年8月3日,诗集《红色仁化》由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仁化县老区促进会主办,在世界遗产地丹霞山举行了首发
当天的“仁风雅韵 诗颂芳华”原创诗词朗诵会精彩纷呈,配乐诗朗诵、交响音乐等节目获得一致称颂。仁化县诗词协会主席刘茂兰还向董塘镇河富村赠送了她的个人诗集《一缕兰香》。本期公众号按序登出所有在“南国书香节”朗诵的原创诗歌作品,以飨读者。这些作品的作者全部是仁化县诗词协会的会
南国书香节原创诗歌
◎为“百千万工程”高歌
作者:温飞宇
在粤北的这片土地上,仁化闪耀着独特的光。 百千万工程的旋律,奏响了奋进的激昂乐章。
丹山挺秀,锦水汤汤,自然的恩赐令人难忘。 古老的城镇,焕发新的力量,开启了发展的远航。
产业兴起,如星辰闪亮,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创新的火花在这里迸射,科技引领着新的希望。
乡村振兴的旗帜飘扬,田园披上美丽的盛装。 每一片土地都孕育着梦想,每一个笑容都写满了欢畅。
生态宜居是最美的画卷,青山绿水是永恒的诗行。 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文明的火种在这里传承,道德的光芒温暖心房。 和谐的氛围弥漫在每个角落,凝聚起团结的力量。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网络如脉络伸张。 连接着每一个地方,让交流与合作更加顺畅。
教育与人才茁壮成长,智慧的源泉不断流淌。 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医疗保障呵护着生命,健康的笑容处处绽放。 民生的福祉不断提升,幸福的感觉在心底荡漾。
仁化,你在百千万工程中砥砺前行,步伐铿锵。 我们为你骄傲,为你欢呼,为你放声高歌赞扬。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让仁化的名字永远闪亮。
◎秋上仁化坑尾村
作者:肖美莲
踏着金秋的阳光
三五姐妹上坑尾
那坑尾村啊
青山围绕, 稻田梯行
溪边幽居几户农家
那金秋梯田里的水稻啊
淡绿,浅黄,金黄
铺满沉甸甸的谷香
那游赏美景的彩妆女人啊
素白 ,粉红,瑰红
妖娆身姿更添梯田神采
晒谷场上
大婶轻推木耙慢梳谷
溪水渠边
大叔割草养肥鱼
田头村边啊
还有七八摄影行者
手机,单反,航拍
定格了
农人的勤劳
丰收的喜悦
老百姓的幸福
秋上坑尾
村幽,民勤,稻田美
我心欢喜
◎理想的梦,在河富村绽放
作者:梅馨
贴近河富村土地,理想的梦
悄然绽放,青山绿水环绕
田园风光, 如诗如画铺展延伸
呼吸清新空气,自由地流淌
听鸟儿欢歌, 虫鸣悠扬声声
田野稻浪轻轻翻滚,一色金黄
果树下有果香散发,诱惑星星
还有潺潺的溪流,清澈明亮
倒映着蓝天与白云的模样
鱼儿在小溪嬉戏,吟诵春秋
唯有水草在水底悠然摇晃
写了一首幽静诗歌,放亮生态
看村舍错落有致,宁静安详
炊烟袅袅, 温暖了一片时光
河富村人们的笑容 真诚善良
他们奏和谐的旋律 在风中拨响
更有理想的梦 在河富村绽放
生态之美,新农村的最美乐章
守护着这片净土,让心之所向
让河富村, 永远闪耀童话光芒
◎为父亲在朝阳岩题写的诗句感慨
作者:邓爱良
小时候父亲对我说
长沙抗日会战
他随长官邓龙光参战
途经仁化,夜宿在丹霞
一个叫朝阳岩的山穴
时隔八十多年啊
不经意的一次诗歌采风
我看见了你亲手写的檄文
刻在屋墙上的战斗诗篇
让我难以抑制感情,任泪如雨下
父亲啊!站在你书写的诗墙下
我摺叠出你不平凡的心路
告诉朝阳岩,让它接纳我的展现:
抗击倭寇你全程参战
杀敌雪耻,民族气质长存于心
抗战胜利,你为了民族解放
勇战南京、血染成都
兵临昌都、直至和平解放西藏
建设新中国
你又选择了美丽的丹霞山
甘愿抹去功勋,做一头奉献的老黄牛
朝阳岩啊!父亲的那首诗歌
提醒我们铭记那段历史苦难,激励我们奋斗前行
原载《红色仁化》诗集
◎莫忘国耻
作者:邓尧丹
是钻心的痛
是刻骨铭心的仇
我恨啊
我的骨肉被吸食
我的孩子被虐杀
我亲眼看着瘦骨如柴、身首异处的同胞
我恨啊
我却无能为力……
但我却又希望他们守好这片河山
希望他们能够做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希望他们不用成为敌人脚下的泥土
希望他们不用成为“东亚病夫”
我泱泱华夏
自古以来
诞生了无数英雄
无数豪杰
我要对他们说
现在、以后
你们永远是英雄,豪杰
是伟人
请用你们的智慧,用你们的勇敢
打出一个国泰民安
哪怕我力量微薄
我也要和敌人拼死一搏
他们是我的子孙,不能成为阶下囚
直到那天他们赢了
他们站起来了
我也有个全新的名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经百年风雨
失去了千千万万的同胞
但却造就了我
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造就了后世子孙无上的荣耀
我要未来的孩子记住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要你们:不忘国耻,
牢记新中国成立的路
◎在安岗,我拨亮一盏煤油灯 作者:李海芳
在安岗, 我拨亮一盏煤油灯
昏黄的光影, 在岁月里晃动
是先辈们奋斗的见证,照亮了
革命曲折的路程,照亮了胜利
当时,微弱的火苗在风口跳跃
激励着农民运动,撕裂黑暗
一道光亮闪现, 指引前行方向
我凝视这盏煤油灯,仿佛看见
一个瘦弱的身影,在精心筹谋
向反对派进攻,锤练了革命英杰
一盏煤油灯,它曾陪伴革命
谋划着斗争方向, 它的光芒
穿透了迷雾. 点亮了无数渴望
让追逐共产主义的人民,前赴后继
在安岗, 这盏煤油灯映照的光
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激励我们,沿着光辉足迹向前
◎真谛——红军故事碑前的缅怀
作者:彭良武
一位老人宁静地
伫立在红军故事碑前
久久凝视着图像
静静默念着图中文字……
或许,又忆起了童年
听妈妈讲红军的故事,
上学了,听老师讲红军的
故事
长大后,自己讲红军的故事,
红军的故事百听不厌
小时候听故事,知道
红军打仗时
前赴后继才赢得胜利!
勇敢 不惜献出生命!
是红军的集体形像与精神风彩
长大了,懂得红军心中
有理想和目标
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而战!
如今老了!悟出了红军
故事的真谛
红军战士
来自人民,
是人民的子弟兵,
历史上、全世界
没有一个朝代
也没有一个国家
的军队叫
人民子弟兵!
子弟兵!为什么勇敢?
为父母而战!
为父母争取
不受压迫的生存权力
子弟兵!为什么不怕牺牲?
为兄弟姐妹能过上
和平安稳的生活而战
当年的子弟兵——红军战士
用热血和生命打江山
如今的子弟兵——解放军
用忠诚与担当完成
保家卫国的使命
这是红军故事的真谛!
红军故事还在延续
因为
红军故事写在仁化大地上
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写在人民的心坎上。
◎书香仁化,古韵悠长
作者:刘茂兰
在岭南的大地上,
有一片人文宝地,
那是仁化,墨香延绵,
那是仁化,古韵悠长。
瞧!慢慢的地翻开历史的卷轴,
有唐代名相张九龄,勤学好问,风度流芳。
有宋代进士谭伯仓,少小能文,才华横溢。
有辞官归乡的蒙天民,学识渊博、耕读兴家。
仁化,读书兴家、书香兴县的典范绽放光芒。
在仁化这块革命热土上,
董劝书院是仁化革命策划地,1927年打响了湘南暴动第一枪。
华阳寨保卫战的遗址残墙,隐隐可见1928年农军依凭寨墙英勇抗击。
河富村抗日保卫战遗址,是1945年河富人民团结一心、痛击敌人的战场。
红色文化传承,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仁化代代相传。
放眼看董塘,
党员干部披星戴月带头,群众携手并进。
为典型镇村建设比学赶超,为激活镇域经济辛勤耕耘。
一个纵深推进“百千万”、全面激发“镇能量”的新董塘,正跃然于实景图中。
读书激励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知书明理,心怀梦想。
文化传承,世代不忘。
古今读书人物闪耀光芒。
读书兴家,书香兴县的精神如明灯照亮,
引导我们在书海翱翔,
让我们追逐知识的光芒。
勇敢前行,不再彷徨,引领发展,勇挑重担。
智慧的力量,铸就仁化今日的辉煌。
古老的故事,在书中珍藏。
让我们大家一起沉浸在书香,汲取智慧,茁壮成长。
让仁化的古今好故事在书中代代传唱。
让我们一起书写仁化新时代灿烂篇章。
让南国书香节的芬芳溢满美丽仁化。
书香仁化,古韵悠长,仁化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图文来源于仁化县诗词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