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制度亟待改革完善
王新民
日前看到大学同学董惠安题为《考公务员一定要面试吗?》的文章,令人震惊,令人痛心。文中开头写道:一位生于宁夏西海固山区的女孩,毕业于北京某知名211大学,毕业后一心考公,多次参加过宁夏事业单位考试并取得笔试第一的成绩,但屡屡面试失利,最近客死陕西咸阳以出屋内。此事已经满城风雨,网上疯传。疯传中有争议,争议中有思考。冷静的思考,有可能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文章最后,董兄拟下这样一道题目,希望有高手来撰文释疑,并引起争鸣。题目是一《论“公考”必须面试的十大好处》。
我就我的经历说道说道,我大学毕业后到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到后二次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做编辑,那时,出版社是事业单位,但无需再考试。干了八年编辑后,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找我谈话要调我去其部门工作,我怕不适应或拿不动工作,就提出先借调,不行的话再回出版社做编辑。事实上,半年后就正式调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工作。此后虽然经过机构改革先后与陕西省广电局、陕西省委宣传部合署办公,有适应新工作环境的过程,但还是较快适应并顺利退休。
我朝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调动时尚未建立考公制度,就像我这农家出身的大学生,只要你表现优秀,行政机关看中,就会通过考察你的工作业绩和简单谈话等程序完成调动。
后来建立考公制度后,至亲和亲戚孩子也考过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对考公略知一二,笔试不用说,白纸黑字那是做不得弊的。就说面试吧,咱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据经历过考公或企事业单位面试的孩子说,面试的问题不太难,不光看你回答问题,也参考现场其他表现,我一个侄儿考天津一家大型企业,不仅问题回答的好,仪表堂堂也加分,言谈举止得体礼貌也加分。
无论如何,随着深化改革开放,还是希望借鉴国外先进的考公制度或办法,改进完善我国的考公制度,尤其是面试,改变布袋买猫暗箱操作,希望最大程度公开透明,达到公正公平。使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从源头上净化公务员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队伍,从而遏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腐败,使公务员队伍或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队伍健康成长,成为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服务,以期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2024.8.21于上林苑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