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不凡脱俗情怀深厚功力彰显风采——再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画家孙孟辉先生
(接昨日)孙孟辉思索片刻后接着对我说:为了把积累的绘画经验通过作品展现出来,改变一下生活环境,他决定到书画市场上进行闯荡。他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去潘家园的墨韵堂,当时,店老板有五十多岁,绅士打扮,很酷,把我带去的作品在一张古式的画桌上打开,这时旁边的店员和装裱师等几个人都围拢过来。店老板偏偏审视了很长时间不发表意见,这段时间我心情很紧张,等待的时间感觉像几年似的漫长,甚至开始后悔不应该到这里来,那一刻自信也没有了,连站直的勇气都没有了”。这难受劲还真可以的,故事还在继续。“后来,店老板看完了画,把画小心翼翼地按原来的方法叠好,放在原地面带微笑的说道:你的作品不适合在这个市场出售。这个地方的画都卖的便宜而且行画居多,给你钱少了对你不合适啊!”绅士老板的话让孙孟辉心里一点防备都没有。“因为我开始的设想是:只要能把画换成钱,哪怕少点也就知足了,孩子、大人还等着生活呢”。孙孟辉的作品,第一次进入市场就获得了“开门红”。
为了证明自己作品的含金量,数月之后孙孟辉又把自己的作品投向了北京琉璃厂,一家画廊老板看完作品后很从容的把十幅作品都留了下来,还特选几个红木框子把画挂起来,让作者本人定价。结识了几个画商后,孙孟辉便开始有条件在家中做画。也终于结束了十余年的画匠生涯。
祝福孟辉先生
时间记录着孙孟辉走过的路,岁月记下了他的功绩。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孙孟辉擅长绘画的妻子王秋芝从书橱中给我拿出了一摞孙孟辉的获奖证书和画册,我记录着、翻阅着:
2002年孙孟辉作品《面壁图》获“七星杯”北七家书画展一等奖,受到中国美协领导颁奖并亲手签写证书;
2004年5月,作品《设计师的风采》获昌平区职工书画三等奖,作品入册职工书画集;
2005年6月,作品《西部农家女》获昌平区“劳动颂”书画展一等奖,此作品代表昌平参加市总工会在民族宫举办的画展,入册《劳动颂翰墨集珍》; 2005年7月,作品《琵琶女》获长城书画社画展一等奖;
2006年8月,作品《悠然寻真图》获昌平区书画作品一等奖,并入册《书情画意》;
2006年8月,作品《我们都是老红军》获北京市双拥办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双拥书画展”一等奖;
2006年10月10日,参加北京画院06年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并与院长王明明及到会知名人士杨延文、石齐、王培东等畅谈交流;
2007年3月,孙孟辉被聘请为中国侨联公共关系艺委会委员;
近些年来,孙孟辉更是多次获得北京及全国各类大展的奖项。
相对还年轻的孟辉先生,在艺术的海洋中驰骋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祝福他,也期待着他有更大更多的成果。
感叹孟辉先生
我的采访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感触颇深,作为一位年轻却有着深厚功力和良好艺德的孟辉先生,在他身上时刻体现着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在我握别孙孟辉的时候,孙孟辉充满信心地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训说的很有道理,闭门造车不可取。对于美术工作者而言只掌握娴熟的技法是不行的,欣赏一幅画,看的是画的灵魂。灵魂就是绘画者的思想。而思想就是画家对社会实践的感悟。感悟和理性不断升华,用作品去表现,这就是画魂。绘画是创造美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以雅俗共赏为宜,雅俗共赏不是束缚国画发展的障碍,而是百花齐放的客观要求”。
我们深信,已经取得辉煌业绩的孙孟辉将会有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奉献给社会,他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孙孟辉艺术简介
孙孟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1971年生于河北邢台,自幼酷爱书画,受河北名家施腾辰、米斛等深刻影响。1988年在中央美院学习,拜宗教派大师王定理和马云峰为师,作品风格逐渐从传统国画中脱颖而出。尤其宗教画禅机能静化人性,且意境悠远,是国画艺术门类中稀有的。孙孟辉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常被僧侣作为礼物远赠东南亚。孙孟辉先生执着于研究宗教画,他经常和僧侣在一起,很少刻意宣传自己,故有人称他是“红墙内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