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与院:爱与生命的循环》
一读尹景芬老同学的帖子有感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读了园与院,感慨万千。爱与生命的循环在这里突出彰显。
“园”与“院”,二者看似简单的词汇,却深刻地折射出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生命的开始与生命的垂暮。从“园”到“院”,我们不仅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更看到了人性的侥幸与惋惜,看到了人生的大致轨迹。
幼儿园,孩子们通过这里学会了初识世界。在这里,他们享受着无尽的爱与呵护。那一张张无邪的笑脸,是父母辛劳付出后最真挚的回报。他们总是隔着铁栅栏,焦急地从外往里张望,满是期待地等待自己的孩子。这里的场景气息,无不流露着幸福与圆满。这里是幼雅天真儿童的天堂与乐园!
而敬老院,似是人生岁月的尽头。当双鬓斑白的老人们坐在轮椅上,从里面望向遥远的门外,眼神中流露的不再是期待,而是一种若有所失的怅惘。那沉静附着在他们身上的,不仅是时间的痕迹,更是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条件设施服务再好的养老院在垂暮老人看来,从精神上拟是在做牢收监,如同地狱一般。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源源不断的给予。在他们的眼中,子女永远是生活的重心,是心中永恒的希望。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份爱从未改变。然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常常在生活琐事的磨砺中被渐渐忽视、淡忘。它如同扁担的两头,虽有平衡,但却短暂易失。
面对此,人们常说“血脉相连”。然而,有多少人能真正践行对子女的责任,又有多少人能在父母的白发与皱纹中读懂他们的心意?子女的成长伴随着父母的衰老,在时间的洪流中,见证着爱与被爱的真谛。
我们无法抗拒岁月的变迁,但可以选择如何去爱。善待老人,是我们对生命最基本、最真诚的尊重。即便他们步履蹒跚、耳目不聪,但他们依然渴望着来自家人的温暖和陪伴。我们应该常常回望,看看曾经扶持我们成长的手是否依然温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要时刻记得停下脚步,去关心身边的老人。或许只是一通电话、一句问候,甚至是一个拥抱,都能给他们带去力量与慰藉,带去无比温暖。
人生如一个轮回,今天的我们是园中的孩子,明日也许就是院中的老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爱的传递与接力,在于我们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尽力付出、陪伴,去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孤独与遗憾。
愿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我们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善待身边的老人,不只是为了他们,更是为了自己能在那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得到同样的温情与呵护。春种秋收,行下春风盼秋雨,人过百岁,莫忘尽孝,可怜天下父母心。人要懂得感恩父母,今天你怎样对待父母,孩子明天就会同样对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的古训,人人都要铭刻在心,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园与院》
一个幼儿园,
一个敬老院,
就能看出人性与人生。
你们有没有发现,
无数的幼儿园,
都是父母从外往里看,
而无数的敬老院,
都是父母从里往外看,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在看自己的孩子,
从外往里看是幸福,
从里往外看是凄凉,
外面的人能等到孩子出来,
而里面的人却等不到孩子进来,
人生是个轮回,
刚开始是把自己的孩子关进去,
到最后都是被自己的孩子关进来。
老话常说:
人心都是往下长。
父母对子女的爱,
长得像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长路,
而子女对父母的爱,
却短得像一根扁担的两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源头活水没有止息,
而子女对父母的爱,
却像是风吹树叶,风吹一吹,叶动一动。
其实说到底,
幼儿园和敬老院的本质区别就是:
幼儿园里的都是有爸妈的孩子,
而敬老院里的却是没有了爹娘的老人!
………请善待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