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老柳树
作者/袁德利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村东头有一棵古老的柳树。那是一棵高大而挺拔的树,青翠的枝叶在风中摇曳,宛如一位气宇轩昂的老人,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传说这棵柳树是道光年间一个姓杨的木匠亲手裁种的,二十年后,他的儿子考上了秀才,村里人都说这棵树有灵性。
“碧如天干青似水,十丈柳丝垂千古。”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到初一和十五,村里的人都会聚集在老柳树下,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平安和富饶。村民们用酒肉献祭,拜祭之后,总会抬头望向那苍翠欲滴的树冠,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寄托。
据村里老人说甲午战争时期,老柳树经历了第一次的劫难,老柳树的主干被顽劣的小狗日砍去了一支,留下了一个伤口。人们惋惜,树虽受创,却仍旧坚韧地活着。后来,满州时期的雷电击中了它,再次让这一棵龙脊受到重创,成为了一棵空心树,内里有个大空洞,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人,似乎藏着无数秘密与故事,村民们常常在树下叙旧。那个动荡年代父亲正好19岁,为躲避国民一党抓庄丁,曾经也在那空心的老柳树里隐藏过,此刻回想起来,隐隐约约感受到那种紧张与恐惧交织在一起的青涩岁月。
光阴荏苒,1948年,父亲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眷恋,告别了那片熟悉的土地。而那棵老柳树在1949年又发出了几支新芽,仿佛是在为父亲送行,默默地为他祈愿,为新中国的诞生。民国时期的风风雨雨,将人们的命运撕扯得支离破碎,而老柳树却依然在那儿,沉稳而优雅,成为了村庄的历史见证者。
年复一年,老柳树下总有老人和孩子聚集,他们围坐在树荫下,倾听说书先生讲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夏天的傍晚,霞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那些古老的故事在树下生根发芽,成为村里人心中不灭的记忆。
然而,岁月无情,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破四旧、造反派们的狂热让人无所适从。他们多次想要砍掉这棵老柳树,认为它代表着旧的象征。可每次行动都会遭到意外,那次姓佟的村民在试图砍伐老柳树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摔断了腿,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动这棵老柳树。老柳树仿佛又一次逃过一劫,依旧坚强地扎根在那片土地上,继续守护着曾经的光阴与回忆。
我己多年不见那棵老柳树,但老柳树永远在我心中。我多年在外求学,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大学,带着心中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故乡的思念,逐渐远离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之后,因为工作需要,我又出国十年,周游了世界,体验了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每当我漫步在异国的街头,我的思绪总是回到那棵老柳树,回到我童年的村庄。
岁月如梭,再次回乡,二十多年后,是我在商海沉浮后的归属。我想看看那棵曾经伴随我童年时光的老柳树,然而,眼前却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昔日的村落、土道、老柳树早已在现代化的城镇中消失了。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村村户户路路相通,曾经那些简单的日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物质的丰盈,交通的便利,人们的生活显得格外幸福。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变化中,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曾经的羊肠小道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老柳树虽不复存在,但那份清朗的回忆依旧深埋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正如唐代诗人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家乡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尽管我不能再看到那敞亮的树荫和柳枝漾动的景象,但我与这片土地的情感依旧深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每当我抬头望着天空,那阳光依旧照耀着我曾经在老柳树下度过的欢乐时光。
就这样,我在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中游走着,怀念着过去的美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无论身在何处,那棵老柳树依旧是我心中的一方净土,守护着我无尽的魂牵梦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