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燕山八陉再考
梦在远方
陉,音xíng
即山脉中断的地方
多用于地名
太行山首始于“河内”
北至幽州(北京),凡有八陉
易传·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这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生态系统
它是指山地和平原
之间的相互联系
和“物理及人为”作用
太行山延袤千里
百岭互连,耸立千峰
万壑沟深,水流纵横
山西的许多条河流
切穿太行山,鬼斧神工
自南而北有:
沁河,丹河,淇河,漳河
滏阳河,滹沱河,沙河,唐河
拒马河,永定河等等
太行八陉大多会沿着河谷而行
因为河流对高山的切割
河谷当中相对“平缓好走”
而且多有“水源的补充”
但有些河谷“或者陡峭,或者泥泞”
人和车马难行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古人
会走“相对平缓的山脊”
陡峭,断层的地段
通过桥梁架设
或凿石阶天梯盘旋而上
或铺木板石块蜿蜒垫平

太行八陉实质就是
古代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
连接晋冀豫三省
著名的有
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河南)
滏口陉,井陉(河北)
飞狐陉,蒲阴陉
军都陉
东晋末年郭缘生
常年跟随大将刘裕行军出征。
他的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参谋
历史并没有记载他有什么军功
但他写的《述征记》
详细描写了太行山的“轮廓地形”
虽然此书整书散佚,难觅影踪
但郭缘生首次提出
“太行八陉(xíng)”的概念
常被后来人反复引用
“太行八陉”的概念性质
更接近于“八处关口”
山绝之处,必有口,坐看云起
有囗之处,必有陉,柳暗花明
有陉之处,必有关,军事防守
“关,口,陉”同义互换,商旅不停
在《述征记》中记载:
第一曰:轵关陉
轵,在战国时,属于“魏城”
故址在河南省轵城镇,今济源市东
轵关陉位于济源市西十一华里处
关当孔道,形势险峻,兵家必争
“轵者,车轴之端也”
轵关者,意思是指
通道仅当一轵(车)通行
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
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
先秦时的“南阳”
与现在的“宛城南阳”不同
那时约与孟津相对的黄河以北
有一片狭长地带
是南太行山向平原过渡的丘陵
包括新乡市获嘉县
和焦作市六县四区及
济源市全部辖境
由于黄河水北被称为“阳”
而且又处于太行山以南
所以才用“南阳”冠之以名
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对“卫公国”“邘侯国”
只能称之为“野”
所以“野王邑”也曾一度
是沁阳的古称
到了秦朝时,设立河内郡
南阳地区与河内地区“统一合并”
只在修武县保留有重镇“南阳城”
清代名臣田文镜
(1662年-1733年)
主编的雍正九年《河南通志》记有:
“修武县东北三十里曰南阳城
居人呼其地为“韩庄或韩村”
唐代在这里诞生了“韩愈,韩文公”

第二曰:太行陉
北起今晋城市泽州县天井关
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常常浪花奔涌
南至河南省沁阳县“常平”
常平乡境内最高峰902米
位于关帝岭
山路盘绕似羊肠
关隘林立若辰星
古人称“危关压太行,形胜天下名”
太行陉一带的关隘
共包括羊肠坂,盘石长城、碗子城
古长城、孟良寨、焦赞营
大口、小口、关爷岭,斑鸠岭
揽车村又名“星轺驿”
古时君主的使者称为“星使”
往来传递君主的命令
星使乘坐的车子叫做“星轺”(yáo)
王命急宣,骏马驰骋
作为中原入晋第一驿站
从命名的三个汉字:星轺驿
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和繁荣
公元前493年
赵简子邀请孔子至晋国讲经
孔子带车马经星轺驿时
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
孔子请小孩儿让道
其中一个叫项橐( tuó)孩童说∶
从古至今,只有车绕过城墙走
即便圣人的车马来了
“城为车让路的道理”也讲不通
孔夫子想
连几岁的孩子都如此智慧
晋国人必定有比鲁国更高的文明
于是调转车头,黯然离开晋国
传道向江南楚地而行,
经有关专家初步考证
有史以来太行陉共有50余起战争《史记》有载:
“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
白起向韩国“南阳太行道”用兵
公元前262年,伐韩之野王
“野王”降秦,
上党太行道,中断了交通
使得上党郡成为韩国的“飞地”
韩国上党郡守冯亭
情愿归赵也不降秦
为此秦赵两国军事对垒于长平
在战略相持了三年之后
决定秦胜赵负的最终因素
并不仅限于赵括的“纸上谈兵”
还有秦昭襄王
率河内数十万少壮男儿
为长平之战的最后总包围
加上了关键的筹码
左右了历史的天平
太行陉一直是
秦国通往长平战场的战略输送线
历史在此摒弃了赵国
而选择秦国,
最终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第三曰:白陉
在太行八陉中
目前只有白陉古道保留的最为完整岩重崖叠
铭志海陆变迁,写太行史卷
山崩水蚀
雕塑峰石奇观,绘北国风景
陡峭曲折的白陉古道
以向上攀爬的不屈
和连绵不断的韧劲
将山西陵川马圪当乡双底村
和河南辉县薄壁镇沟通
双底村的“红豆杉大峡谷”
全长约32公里,原始气息浓郁
绝壁如削,怪石峥嵘
在上世纪80年代
山西大学讲师上官铁梁带领学生
在双底村东边的峡谷
发现了大量红豆杉稀有物种
它是第四世纪冰川遗留下来的
生物活化石
让白陉的名气全世界轰动
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有珍贵的药物抗癌作用
从双底村到横水村之间
有一条长约10华里的黑毛沟大峡谷置身谷底
抬头仰望仅有一线的天空
巨大的落差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又爱又恨又怕的黑毛沟大峡谷
不断地撞击着过往司机和行人
“并不强大的心灵”
可以说黑毛沟
是千里太行山最雄伟
最壮丽的峡谷
走过的每一步
黑色岩石苔藓和风吹鸟鸣
都让人胆颤心惊
河南辉县薄壁镇
早在隋唐时期
就因商业繁荣而闻名
即是晋豫两省土特产品、铁货、京装杂货及黑白粮食交易和集散转运中心
也是华夏历史风云变幻,扭转乾坤
可进可退的军事要冲
张良在关山隐居悟道
定鼎汉家江山
袁世凯在这里夜观天象
破碎了83天皇帝美梦
白陉古道的军事价值
最早体现在商王盘庚
盘庚之所以迁都安阳
就是安阳左边有白陉
有“孟门关”可以凭借支撑
到了公元前550年
齐庄公讨伐晋国
走的就是白陉古道
到了明清时期
这里有了常设的县衙
派出机构巡检司
捭阖着“关山难越”的政治天平。

第四曰:滏口陉
己偏离了河南
将出口朝向了河北省
滏阳河北据滏山(今石鼓山)
南依神麇山
两山夹峙,暮鼓晨钟
这条古道东端起点位于滏口
途经石鼓山、磁山、响堂、潞城
最终通往上党(长治)
并可北上晋阳(太原)
直抵西安,关中
是连接晋冀之间的天然交通
历史上古人通过滏口陉
几乎实现了穿越太行山
在北中国的东西沟通
战国后期,赵国与秦国
在滏口陉的古道“长平之战”中
各有输赢
最终秦军在滏口陉
坑杀四十万赵军
两千多年历史风雨都无法冲淡
人类文明进程史上古战场的血腥
汉代以后
山西的商人通过滏口陉来到邯郸“商业都会”做生意
让邯郸学步的成语全国流行
穿越鼓山到达山西。
东汉建安十年(205)
曹操大败袁绍之子袁尚于此
袁尚之妻甄宓这个绝色美女
在曹植《洛神赋》中光耀历史时空
到了南北朝时期
东魏权臣高欢将北齐王朝奠定
北齐的几个皇帝
一方面残酷杀戮,去南征北战
一方面崇佛佞佛,讲因果报应
短短二十几年间,菩提西来东去
北齐的皇室和贵族们
在河南邺城和山西晋阳的周边
以及来往频繁的滏口陉
前后开凿了大大小小几十座石窟寺
南、北响堂之外,
还有金灯寺,水浴寺
娲皇宫,高欢云洞
晋阳的蒙山,天龙山石窟等等
只要一走进响堂寺的大北洞
立刻就被它那惊人的华丽所震慑
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谁能料想
几个神经质的皇帝
一个荒诞不经的“乱世朝庭”
居然将匪夷所思的伟大艺术催生
无论是保存至今的历史遗迹
还是新近发掘的考古资料
都已证明
北齐的艺术
在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
几乎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在很多方面成为了隋唐艺术的先声
即使在北齐灭亡后的很长时间内
还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用佛教智慧,普渡众生

第五曰:井陉
太行蜿蜒来 井陉扼其吭(kēng)
汉字“吭”表示要害地方
在太行八陉中
只有“井陉关”是一个
环绕“井陉盆地”的网络状路径
“陉,囗,关”复杂难定
宋代的地理著作
《太平寰宇记》说:
“四方高,中央下
如井之深,如灶之陉”
“如灶之陉”
不仅在字面上
描述了“灶”的边缘或突出部分
而且更形象地描绘了
“井陉关的地形特征
意思是说“井陉县”是一个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盆地
东部和东南部
与河北石家庄市
鹿泉县、元氏县、赞皇县一脉相承
西部和西南部
与山西省
盂县、平定县、昔阳县接壤高耸
北部与平山县山水相依
四周高、中间低平
“井陉盆地”往西又分了三条支线
从古到今在探索中不断调整
南线上有一个“故关”,也叫旧关
韩信就是在这条线上“背水布阵”
以3万精兵斩杀陈馀20万人马
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出奇制胜
拜“广武君”李左车为座上宾
致敬并充分发挥
李左车卓越的军事才能
后来旧关(故关)的“井陉”南线
在历史进程中弃之不用
原因是这条路线没有河流贯穿始终
对于长途旅行的人来说
不能随时获得淡水补充
而井陉盆地的北线和中线
都是沿河而行
北线所沿的河流,叫作“温河”
中线所沿的河流,叫作“绵河”
两者在“娘子关”附近相交后
最后流入了滹沱河,一路向东
平定县的“娘子关”
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
曾统领一支娘子军
在此设防而天下闻名:
“扼塞井陉西南耸
要塞三千此关名
总领隘口三十六
跃马横刀巾帼雄”
1887年开建的“正太铁路”
走的路线,就是井陉
最早中法两国共同签订
《柳太铁路合同》
东端起点为正定府南郊的柳林铺
西端终点就是山西太原城
由于清庭腐败
在“铁路承建方”法国面前
无法将“主动权”真正掌控
法国人要求清政府“追加投资”
否则拒绝修桥跨越“滹沱河”
以降低“铁路成本费用”
正太铁路东端起点
不得不在柳林铺,南移30里
决定在“滹沱河”南岸动工
其间想改在正定府“获鹿县城”
据说获鹿县城一些绅士
担心破坏“风水”,“执意不行”
最终把车站设在了获鹿县
东部的石门村附近
因为石门村的老百姓
容易被“胡弄”
1903年开工之际
法方坚持使用“窄轨”
因为铁路“标准轨”
增大了“成本预算”费用
中法双方为“资金问题”陷入僵局
清政府最终妥协使用“窄轨”
开往山西的火车
无法与京汉铁路“并轨畅通”
只得在“石家庄站”
卸载倒装,用人力折腾
这为后来阎锡山在山西“割剧自治”
即提供了方便,也增添了被动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终告竣工
全长243公里
回顾历史
正太铁路东端站址的两次变动
为石家庄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从此“正定府”让位与“石家庄”
逐渐淡出了现代历史时空
而将铁路从“准轨”改为“窄轨”
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补充
石家庄成为物资转运的枢纽
吸引了大量人流
工商业迅速蓬勃繁荣
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意
将石家庄与休门镇
合并后称为“石门市”
正式拉开了石家庄小村
蜕变为河北省省会的历史进程
至1933年
石家庄已从小村落蜕变为
拥有6.3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商号、银行、纱厂,应需而生
1947年11月12日石门市解放。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新中国将“石门市”
更名为“石家庄市”
拉大了格局,敞开了襟胸
1968年1月29日,
河北省政府决定将省会
从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
这一决定
进一步巩固了石家庄
作为河北省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就这样扬帆起航
井陉关的历史文化积淀
阴差阳错
催生了石家庄这颗“铁路城市明星”

1913年
中国地质调查第一人丁文江
撰文将“太行山”这个名词
重新给“它下了定义纠正”
以前人们认为
从黄河北岸起
一直到河北北部的昌平
都是太行山
但丁文江认为这样最容易造成
地理概念的混沌不清
太行山的范围不应这样大
需要重新“科学厘定”
因为从河南的济源、沁阳
到河北的阜平
山脉是南北行的
这是真正的太行山,界线分明
从阜平起
山脉转向了东北
绕到北京的北面
再向东连到榆关(今山海关)
这一段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与太行山本身不同
后来他的朋友翁文灏
采纳他的意见
把它叫做“燕山运动”
丁文江同时还指出:
东晋末年郭缘生提出
太行山的所谓“八陉”
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
八陉里的军都陉(即居庸关)
飞狐陉、蒲阴陉(即紫荆关)
都在燕山,区别于太行其他五陉
必须合在一起,一并说明
因为飞狐陉,如同中心枢纽
借助于东边的蒲阴陉
北边的军都陉
四通八达
南下天涯海角
直抵蒙古和北京
笫六:飞狐陉,
也称飞狐口,
位于今河北省
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
两崖峭立,一线微通
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
进逼幽、燕,飞狐口形胜
第七曰:蒲阴陉
起于河北易县,在飞狐陉之东
从河北平原沿北易水
经“紫荆关”进入“涞源盆地”之中
和飞狐陉共用西半截的两条支线
向北可进入“蔚县盆地”和大同
向西则可进入“灵丘盆地”
过平型关后
可渗透进入“忻州,定襄”山山岭岭
笫八曰:军都陉
军都陉位于北京昌平
从南口到北口
八达岭关城二十多公里
设有防线四层
八达岭居北,
然后是上关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居中
最后是南口
闻名遐迩的“关沟七十二景”等
其中以弹琴峡最为著名
1936年1月5日
49岁的丁文江英年早逝
他的理论不成系统
郭椽生的“太行八陉”仍在沿用
今抛砖引玉,质疑解惑
敬请诸位同道,不吝批评
今抛砖引玉,质疑解惑
敬请诸位同道,不吝批评

歌曰:
太行第一陉,
济源河南境。
道宽一轴才称“轵”
秦出“轵关”天下动
愚公移山处
王屋山道平
不见古时征途难
高速公路盘旋升
太行第二陉,
天井泉水涌
丹水冲刷“太行陉”
长平之战仍血腥
赵国有野心,
秦国更精明
赵括纸上谈兵败
中华从此大一统
太行第三陉,
林州在其东
“白陉”穿越白鹿山
古道保留最完整
辉县在其南
向北通晋城
关山难越今己越
皇城相府陈庭敬
太行第四陉,
“滏口”听涛声
响堂寺中看佛像
因果轮回有报应
花壶金灯寺
北望太原城
满目青山夕照明
善行天下步从容
太行笫五陉
晋冀通衢冲
井陉不止“井陉县”
网状路口四方通
正太修铁路
资金不够用
压缩成本向南移
石家庄市应运生
燕山笫六陉
飞孤起灵动
胡服骑射聚军心
中山王国赵吞并
沿途风光美
空中草原青
影视《神探狄仁杰》
飞狐径上取风景
燕山第七陉,
临近清西陵。
联通大同与内蒙,
至今位置讲不清
中有紫荊关
拱卫北京城
“蒲阴陉”上草青青
谁能幽梦与共?
燕山笫八陉
“军都”期和平
地质调查丁文江
否定东晋郭椽生
百家共争鸣
求真传学风
弹琴峡上复弹琴
弦断音在几人听?
2024年8月18日于印心书屋

作者简介

梦在远方: 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主播简介

伊兰吐芳:一个喜欢用文字音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者。“伊阙之滨鸣琴筝,兰之依依沐古风。吐哺握发勤耕耘,芳草青青桃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