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
作者/李洪安
一天对于古稀之人来说,太普通,太微不足道了。今天是端午节,过的很丰富,特记之。
端午节北方的清晨,松花江静流无语,龙舟赛的喧闹,那是南方的专利。不过,登高望远,沿江走百病,也是北方人遥祭屈原的习惯。疫情原因,往年松江西路热闹非凡,今年却都集中到临江市场小胡同里了,人声鼎沸,拥挤不堪。卖什么地都有,各类果蔬和肉食,卖粽子,鸡蛋,艾蒿,灯笼,五彩线,鲜花居多,凉糕等现制作现卖。匆匆买了一把鲜花,灯笼,艾蒿,五彩线,凉糕回家。虽然都戴口罩,狭窄的小胡同让人喘不过气来,这里没有一位现职的科局处长,市长们更谈不到了,早市是黎民百姓购物的天堂,涨价了,少买,经济也不是靠这些老头老太太拉动的。全国第一少的退休金消费也算是对摆地摊的经营者扶贫了,对假日经济我也做了一百多元的贡献。自慰!欣慰也!
五月节的早餐,芹菜馅水饺,凉糕,鹅蛋,鸡蛋,可谓可口可乐,幸甚!近十点钟女儿开车和外孙接我,女婿防疫值班。我说先去林德学医院看下病吧,因染发,20多天头皮痒痛不止,不愿意看病,也拗不过痛。一进门验码正常,足不出户连续做快70次了,铁阴无疑,没想到让自费5元自做抗原体检测,心中顿觉反感,此时,有点理解西方国家的人为什么抗议戴口罩!对人的不信任,像吃了苍蝇恶心官僚的做法,和执行的小姑娘发火没有用,转身走人,病不看了。女儿去药店买点药,口服和外敷,止痛痒有效。有女儿真好!
她俩陪我在西安饭庄吃中餐,我在西安就读大学,她俩知道我喜欢吃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其实,也是找一种感觉,我对老陕和西安挺有感情,人朴实真诚。外孙高二,1米88的大小伙子了,有阳刚之气,很懂事,他去蜜雪冰城根据口味买了三份饮品,让我第一次品尝郑州水灾捐款上亿的良心产品,全国几千个连锁店,有责任心的老板生意就火。
午饭后,女儿驾车直奔旺起,她说那里有一座大山,车能开到山顶,叫石匣沟。离旺起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原始的土路,车越往里走,越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树林茂密葱葱,山水清彻潺潺,路两边停了许多车辆,小帐篷如雨后的蘑菇,一家一家地野炊,回归大自然。有一处标准的土草房,挺整洁地,是一个摄影基地。有一处破旧的土草房,无人居住。有一处大的木制凉亭,围坐不少人,让人观止的是有一处近百米长的分槽养鱼池,水混的,不高,小孩子在上面走独木桥似的,没有危险。让人想象不到,这么寂静的山林,吸引了这么多地人来席地而餐。尤其,今天是端午节,优闲神秘,绵延4,5里地长的车和人,蓝天下的大山,显得格外空旷,空气格外清新,既是天然的大氧吧,用外孙的话,又有点像抗日时的野外宿营地。
我们今天是初探石匣沟,有时间召集家人来个集体野炊,在车调头处,我们踩着溪水的石头合个影,帮助照相的美女领着小儿子很幽默地说,我认真地照,把美丽送给你们。说的我们很开心,是啊! 70天的抗疫居家隔离,把烦闷深深地刻痕在心,大山的清水绿树,无限地开发了心结。如小鸟一样放飞心情,工作的人心胸更宽阔,学习的人心态更稳健,退休养老的人更加保重好自己。
过了70多个端午节,有呼朋唤友登山的,有陪伴二老散步的。有知青时在地里劳动的,有军旅生涯训练的,有在会场度过的,也有在修路建桥中打发的,还有和老父亲一家五口人一起过的。不过,今天是最难忘最有意义的。
2022年6月3日端午节晚于家
女子刘丹和刘昱成由姐姐李彦实送行。
这个是2024年8月10日从磐石来吉林市检测车,合作愉快!今天11日从吉林市车回磐石。一起想念!谢谢!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