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荟萃,巨擎云集,书香盛宴,再临南国。本届南国书香节的主会场位于广州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馆,各种新书发布会,主题分享会等文学活动让广大读者大饱眼福,沉浸式体验这场文化盛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南国书香节关注的主题之一,19日下午,在展馆B区10.2馆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展区,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一书的作者江冰; 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刘茉琳一同为现场读者讲述广东这座城的悠久历史,览中华文化的壮丽画卷。
两位学者的对话首先提到了关键词“文化交流互动”,在肯定岭南文化于近代具有引领时代地位的前提下,在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对话中,描述文化个性,发现文化策略,寻找文化路径,塑造新的文化形象与文化观念,努力使研究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品格。
刘茉琳教授问道:“与江教授认识很多年,我觉得您现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学者,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文化学者,这个过程我感觉您是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书房,走向厨房、走向房外,走向大江大海,这种身体力行的文化研究给您带来了什么?”
江冰教授答道:“其一,我找到人生归宿与人生下半场目标。费尔巴哈说:人没有目标,人生就没有意义。其二,找到家园,军人家庭家园感薄弱,来广东补课。其三,生命连接,林觉民;接通传统,冼夫人;找到标杆,六祖慧能;找到研究传播岭南的目标:1757、1840、1843、1860上海与天津两次论坛。”
江冰教授还说道:“我们都属于广州‘新客家’,在整个融入‘新客家’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我与广州的宿命感:河南归宿;广州与我成长的福州气质相似,但更开放更多元;方言与美食最见地方特色。”
在两位学者的对话中,现场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既八面来风,又特立独行;既兼容并蓄,又固守本色;既接受北方南下的文化影响,又面向大海,接受世界各国的文化;既具传统的本土性,又有现代的海洋性。学者深入的探讨引领读者领略广东文化的气场强大: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这个省,把所有人变成广东人。感受这座城如此磅礴大气, 表面不动声色,内里坚忍不拔的特殊之处。知晓外来的文化过了五岭,在漫长的互动交流中慢慢落地,演变为广东本土文化。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特邀求上艺术研究院的孩子们朗诵《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岭南乡愁》书目的片段内容,天籁的童声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包容互鉴中
通讯员:常泽平、陈丽珊
责编:郭静
图片:通讯员提供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