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杨峪河中学
作者:张利平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流动,好像盖再多的楼房都平抑不了房价,建再多的学校都满足不了进城上学学生的需求。进入七月以来,娃在哪儿上学成了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几天,政府先后发布了学区划分的通知,开学报名的流程,各中小学、幼儿园也先后发布招生简章。可以说,近期家中有入学新生的家长内心都是无比纠结,让孩子在哪所学校上学成为最让人头疼的事。这些天晚上我经常失眠,勉强入睡就做梦,多次梦到在杨峪河中学上学的往事。还几次梦到自己已考上了商洛农校,又被退回杨峪河上中学,我的内心充满恐惧,做梦时还想,这是一场梦该多好,其实这就是一场梦。因为我自己已面临退休,咋有可能重回杨峪河中学上初中呢?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些奇奇怪怪的梦,难道初中生活对我影响这么深刻?我想应该写点什么给初中四年(补习一年)一个交代,或许会睡的安稳一些吧。
1983年7月,我从家乡小学毕业以后,按照户籍管理应该到陈塬中学上初中。由于当时的陈塬中学正从老校址向构峪口312国道边迁建,9月1日校舍未完全竣工,暂时未开学。于是,为了不耽误学业,父母让我暂时到仁治中学上初一。仁治中学离我家五里左右,比较方便。恰好我的一个邻居伯伯在这里教书,他的儿子和我是小学同学,我们就一起上下学。在仁治中学上了两周左右,父亲给我联系好了杨峪河中学。我们是慕名而去的,当时的杨峪河中学在商县算比较好的学校,主要是升学率高,每年有十多名学生考上中专。因此,想上杨峪河中学的学生很多。学校对户籍不在杨峪河公社的学生征收借读费,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宁愿每年多交几十元钱也要到这里上学。杨峪河中学坐落在杨峪河公社上赵塬村东边一个叫李塬村的自然村的土塬上,离杨峪河到金陵寺的杨金公路大约500米,学校大门朝北,整个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那时学校的房屋全是土木结构,整个校园像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占地面积大约七亩左右。进入大门靠东边,由北向南依次是教师宿舍、教师和学生厕所、三年级一班和二班教室、二年级一班和二班教室、一年级一班和二班教室,再后面是一排教师宿舍,最后边土台子上是男生和女生宿舍,共有六排房(教师和学生厕所除外);靠西边由北向南依次是教师宿舍、三年级三班和四班教室、二年级三班和四班教室、一年级三班和四班教室,共计四排房;大门正对面是一个照碑子,照碑子后边是一个小舞台,开会时校长站在上面讲话用的。照碑子后有一杆旗杆,再后面是一个小操场,平时学生开大会时用。小操场后面有一排房,两边是教师宿舍,双面房,南北都开门,每个教师半间,中间是学校教师开会的会议室。再后面有一个土台阶,台阶上是杨峪河区公所教育组的办公用房,门朝南开。这排房子东边有一棵水桶粗的老冬青树,房子正中间门口有一眼深井,我们全校师生用水就靠这眼深井。井上架一个铁皮焊制的辘轳,也安有抽水泵,拉着一根黑色的皮管子,通往南边的学生灶房和老师灶房。学生灶在东边,老师灶在西边。学生灶房门口,有一个学生洗碗的水泥池子,这就是当时杨峪河中学所有的建筑物。学校围墙西边是一条通往李塬村的土路,路约两米宽左右,可行驶拖拉机。路西土台子上是学校的土操场,大概有五亩左右,我们上早操、上体育课就在这里。
我是9月下旬到校的,属于插班生,当时安排在初一三班,全班共有56名同学,班主任是赵栓荣老师,他给我们代代数课。上学期间,记得教我们代数的还有刘树东老师;教我们语文的有韩建民、赵玉萍、李家良、刘新诚老师;教我们英语的有赵云霞、龙正胜老师;教我们物理的有赵有贤、伍建超老师;教我们几何的有古天兴、王树鸷老师;教我们生物的是赵金雁老师;教我们化学的有贾民权、赵天志老师;教我们政治的是王淑芳老师;教我们地理的是赵玉霞老师;教我们音乐的是程继才老师;教我们体育的是冀新俊老师;管学生灶的是李坤斌老师。当时学校由赵遵汉老师担任校长,刘树东老师担任副校长。赵校长个子不高,面容清癯,戴一副近视眼镜,不苟言笑,不怒自威,治学严谨,十分敬业。赵校长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检查哪个学生没有戴校徽,哪个学生迟到了,遇到迟到和忘记戴校徽的学生,往往要罚站,罚站三次以上要通知家长的,我们都很怕他。我记忆最深的是每隔一、两个月,学校都要开一次学生大会,宣布对某某学生的纪律处分决定,处分决定一般由副校长刘树东宣读,刘校长中气十足、字正腔圆、普通话标准,很有威慑力!学生大会结束之后,照碑上会张贴一张布告,布告上写着,“……为了严肃校纪,挽救本人,警示他人,经某年某月某日杨峪河中学校务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某某学生某某处分……”,这种警示教育很吓人,也很管用。之后,学校风气越来越好。
学校作息时间与农村相同,一般早上07:30分到校,上一节早读,然后上两节课,10:30左右就放学了。下午上四节课,一般12:00上课,15:30放学。再上两节晚自习,一般从晚上18:00上到20:00左右。我在学生灶上吃饭,定期给灶上交糊汤粉和小麦,兑换成饭票吃饭。早上是糊汤,中午是糊汤面,有时是糊糊面。晚自习后,我就回到杨峪河乡政府(那时叫公社)父亲的宿舍学习休息。晚上的一顿饭是我用煤油炉子做的,一般是滴几滴油,刮几个洋芋切片,简单炒一下,然后倒入热水瓶中父亲从公社灶房打的开水,下一些干面条煮熟,这种混面我可以吃两大碗,那时我觉得全天吃得最好最饱的就是晚上这顿饭。比起住校啃干馍、喝凉水的同学自己幸福多了。早上放学后,我们排队打饭,喝一碗糊汤后,肚子仍不觉着饱,就跑到学校大门口,手搭凉棚,向北边公路上张望,盼望看到侯塬村一个卖馍的高个子瘦老汉骑自行车的熟悉身影。这个老汉一般会提前烙半圆子笼酥饼,半笼糖馍,用自行车带到我们学校门口叫卖。当然叫卖声很低,因为赵校长不准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他几次抓住老汉的圆子笼要没收,卖馍的老汉一看到校长,赶紧推车就跑,几次没顾得上给我们找零钱。当然,有时也没顾得上收馍钱。不过他跑不远,看到校长回学校后,就打手势让我们到离学校远一点的地方继续算账交易。卖馍老汉烙馍的手艺高超,糖馍香甜劲道,咬一口满口生津;酥饼层层叠叠,香气四溢,吃时掉渣。我喜欢吃酥饼,我们一般用右手持馍,左手手掌张开在馍下接着,害怕馍花掉到地上。不过,再小心,总有馍花从指头缝中掉到地上,不一会儿,招来一群蚂蚁搬运啃食。那时一个馍一毛钱,每天早上能吃上一个馍于我是极为幸福的事,可惜经济条件不允许,一般是一周只能吃一到两回馍,其余时间只能看着其他同学吃,自己咽着口水失落的走开。
我曾央求父亲给我买一个大些的碗盛饭,我总以为大碗打饭时,师傅会多给打些,于是父亲给我买了一个书包大小的搪瓷盆。我每次去打饭,总希望打饭的吕师傅能多打一些,但吕师傅掌勺公正,不管大碗小碗,大盆小盆,都是一马勺。我有些失望,同学们嘲笑我的饭盆太大,清洗时在饭盆边沿上粘的饭多,实际吃到嘴里的饭少,真是聪明反比聪明误!当时学生灶做饭用煤烧火,吕师傅给我打饭之后,我的饭盆内外侧总有几个明显的指头印,那是吕师傅搭碳戳火之后粘在手上的煤灰印子。尽管如此,我也不会嫌脏,把饭端到教室,嘴搭在没有手印的一边盆沿上,就着从家里带的咸菜或酸菜不一会儿就喝完盆中的糊汤,还会用筷子把盆沿刮得十分干净,像狗舔过一样。我想,我并没有浪费粮食,同学们嘲笑我毫无道理。
在杨峪河中学上学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刻苦的四年。由于自己天资愚钝,只好多下苦功夫学习。我当时学习成绩居班里10名左右,在全年级大概30名左右,按这个排名休想考上中专。上初三之后,我们的班主任调整为代化学的贾民权老师。贾老师是洛南人,说话有洛南口音,他的弟弟和我是同班同学。贾老师是个实在人,他教育学生不讲大道理,记得他给我们常说,作为农家孩子,考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他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不断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学习赶上去,我强迫自己起早睡晚。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拿着厚厚的政治讲义在南秦河堤上边走边背,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抽象的政治术语一遍一遍通过背诵铭刻于脑海。晚上就在父亲的宿舍中做题,那时没有辅导书,我就从一年级开始,把课后的练习题一遍一遍的做,还把原题重抄一遍,再做一遍,以加深记忆。有时父亲已睡了,我还在灯下做题,他多次叫我快点睡,我总要出门看看乡政府大院其他同学家长宿舍的窗户是否亮灯,如果还有同学在学习,我就不会休息,总要最后一个睡觉。这种笨鸟先飞不服输的死记硬背法让我的成绩有所进步。1986年中考之前预选时,我们三班预选上三名应届生,我是其中之一。虽然1986年中考我以12分之差败北,但为第二年考上中专奠定了基础,也树立了信心。1987年我考上了商洛农校,算是跳出了农门。
我在杨峪河中学上初中的时候是杨峪河中学的高光时刻,那几年每年都可考十多名中专生,周边学生为能到杨峪河中学上学而骄傲,大学毕业的老师为能到杨峪河中学任教而自豪。记得当时教我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商洛师专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都很优秀,教学热情高,思想活跃,教学方法灵活,经常和学生互动对话,多次组织文艺活动,校园学风正、教风浓,学校和老师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我能有今天这份还算稳定的职业,非常感谢杨峪河中学的每一位老师,包括给我们做饭的吕师傅!是他们教给我知识,使我明白做人的道理,给我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让我完成学业,并激励我一路前行。
今天,教过我们的老师有的已经作古,大多数也已经快退休了,衷心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安喜乐!曾陪伴我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年过半百,有的已当上了爷爷或奶奶,真诚的祝福他们阖家欢乐、诸事顺遂、福暖四季!同时祝福母校杨峪河中学年年桃李、岁岁芬芳、越来越好!
书于2024年7月21日
作者简介: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