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城斑马线的启示和联想
作者\吕南生(武林一粟)
记得前半个月是梅雨季节,一次次的大雨下个不停,老伴在四季联华超市购物回不来,打电话叫我送雨伞过去。
我备好雨伞出门,过十字路口看见白色的斑马线,想起最近在抖音上看见视频里,雨天很多行人走过斑马线路滑跌倒在地,骑电动车过斑马线的也因为路滑摔倒路旁。
我是已过七旬的老年人了,老骨头绝对经不起跌跤。在绿色信号灯亮起,我跟随人流过斑马线时非常警觉,撑着雨伞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踏走斑马线,走着走着,真是奇了怪了,白色的斑马线走在上面很踏实平稳,根本不像抖音视频里见的斑马线很滑,很多人过斑马线摔跤和骑电动车的摔倒。
到了马路旁边,我特意蹲着低头察看,用手指头触摸白色的斑马线。这才看清白色的斑马线里,有一条条很细的凹凸沟状痕迹,不仔细观察还发现不了呢。哦,我明白了,这是专门用来防止行人和电动车滑倒,怪不得走在斑马线上踏实平稳,这是交管部门防止行人安全过斑马线特意设计定做的,这种为行人安全着想,惠民的措施,人性化的设计的确值得赞扬。
工作生活在杭州近二十年,住久了经过陌生到熟悉,再到习惯成自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斑马线。
在一些马路和街口没有信号灯的路段,也有允许行人通过的斑马线。通常,我过斑马线一般只管前走,既使汽车驶来也不必担心害怕。因为经过几十年政府各级部门的教育和宣传,行人过马路口斑马线,行驶中的汽车都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地停车,挥手让行人先走,再往行注目礼,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常和自然。
然而,前几年我到外省一个城市探亲,独自到街上各处走走看看,过一条马路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走着走着,呼的一下,一辆小车离身体旁不到五公分的地方,擦身疾驶而去。从车窗里抛出一句话,“老家伙,躲开点!”我人本身都吓得险些灵魂出窍,又经过这么一骂,怒火腾的一下冒起来了,转身看着这不熟悉陌生的城市,唉,还是自己错把它当成了杭州城。算了吧犯不着,这不是在咱们的杭州城哟。车辆既然是这样不遵守交通规则,反映出城市管理素质非常之差,本想在此座城市游玩一番的心情,竟然被此事搞荡然无存,赶紧买高铁票打道回府。
以此事的启发和联想,一个旅游城市要想受到人们的喜欢和爱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我们杭州城和西湖来说吧,本地人口和外来游客的密度非常高,吃喝拉撒是人的常态。然而在杭州城,尤其是西湖随处可见是餐饮店、茶馆和小卖部。而且每一公里范围内,就有一所干净整洁的厕所,每天二十四小时提供服,专人专责清洁,并提供厕纸供大家方便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来杭州观赏玩耍的游客。街道美观漂亮,马路干净整洁。运河碧水清波,船来舟往。树木青翠,花红柳绿,乌语花香。
窥斑见豹,从一个侧面上看,这些都是杭州城的部分亮点。真正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和兴致盎然的舒畅心情。应该说,是杭州城和西湖等各处美不胜收的景点,无以伦比的繁荣美丽。它受到全中国老百姓和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勤奋建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级政府规划整治,人们前赴后继共同努力,精心打造出来的结果。
202407012写于杭州

作者简介:
吕南生(武林一粟),男,江西兴国县人,中共党员。曾在江西进贤第二毛巾厂工作。组建杭州久鑫医疗器械公司任职。退休后落户杭州。《孙禄堂武学文化网》、《开合太极》特约作者。《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杭州乌托邦文学社理事。中国豫慈安诗词书画社理事。《世界杂志社》社长助理。作品获得“白鹭杯”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2024年“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最美散文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