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论语之所意,得天下之所道
文/茨木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知面对过去,望向未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学习之乐,享受学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知交友之道,与益友相伴……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品论语之所意,得天下之所道,说得便是如此。
品论语之言,得自身修德。所谓自安则为身本,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添麻烦,就如同我们在和同学以及老师和父母时,体谅对方的感受,对待同学将心比心,对待老师尊重而礼貌,体谅父母的辛苦养育,不负他们所给你的期望;落难心已难言,其“不迁怒,不贰过。”得情绪自勉,而不泄于他人,反思自省则不犯,一个人现实中只有自省自律,才能不断进步;遇困则宽而大度,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得不学小人之利,以君子大道而看四方之道,大公无私,即能以无私的境界和仁德的胸怀感化四方,承担伟大的责任和使命。如今的我们要修自身修养,才能远看四方,完成自己所想的理念。
览书中学识,行万里之路。行路为知识之本,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惑,空想而不阅书则害其心,即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遇难则勤学好问,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使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仍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做人为人谦虚,平等对待他人,如同竺可桢老爷爷一般,身为名声在外的大科学家,仍潜心向晚辈们求教补课,孜孜不倦,虽为贵人,但仍不耻下问,虚心求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来求学的人;学则喜物为本,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学习知识,但要以喜欢的态度面对它,但更应该享受其中,就如同对待学习一般,要热爱它享受它。如今的我们也应享受学习,虚心求教,涵养自身修养。
满腹经纶身,持梦想之翼。持内心所想,其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虽有梦想,但不可动摇内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如同我们国家一般,虽经历沧桑变化,踏过多少血路,换届了多少任领导人,但我们中国人的信念永远不变,薪火永相传;虽志道但不可邪念,“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虽然持有志向,但不能以恶为本的志向作为自己的目标;不随波逐流,自身清白,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做人要明白世俗的对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远离小人所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明辨是非的心,坚持自己内心所想,坚定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所蒙蔽。
《论语》虽是一本在现代人眼里看起来枯燥乏味的书,但就是在这本书中,蕴含着如星辰大海般深刻的道理和蕴意,值得我们深思。虽不可全言其意,但论语却让我们读懂人生的道理,品论语之所意,得天下之所道,品读论语书中所蕴含的道理,涵养我们自身的品格,改善内心,懂得如何待人、学习、入世等等,即是论语所带给我们思想的生活。
作者简介:
黄奕嘉,笔名:茨木。落叶无声却谈有意,雨落离人去凡事忆自归,游落凡间的文学爱好者,曾经在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获得“创星小作家”储备作家入库证书。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