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游泳》
文/山里布衣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战斗任务,是一名士兵的重要职责所在。
身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不仅要有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胆忠心,而且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宁可前进一步殁,不可后退半步生的革命精神,面对强敌不畏惧、敢较量,奋勇前进,顽强战斗的作风。不仅要有机智灵活的反应能力,而且要有多种技能本领和能经得起“三砖两瓦”,经得起折腾,“拖不垮,打不烂”的体能才能胜任,才能算是一个过的硬的“好兵”。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我军传统战法中的“四大技术”,在同中外反动派进行血与火、灵与肉的殊死搏斗中,发挥了极其重大作用,令我们的对手闻风丧胆,失魂落魄,不寒而栗,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会游泳,在历次的战役战斗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看过《渡江战役》和《渡江侦察记》的读者都知道,在敌人封锁长江根本无法用船过江的时候,我军侦察员将情报放在了竹筒里,绑在了胸腔前,用潜水加蛙泳时隐时现的游泳技能,渡过了排山倒海,波浪滚滚的长江,将重要情报送到长江对面的指挥员手上。靠的就是杠杠硬的游泳技能。
当主力部队渡江的船只一旦被敌炮火不幸击伤后,将士们落入水中的时候,凡有能力泅渡上岸者,就能过江后把仇恨的子弹射向中外反动派,为人民再立新功。若没有能力武装泅渡的,就会失去为新中国的解放建功立业机会。
上级把武装泅渡定为当时的必训科目,是从我军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结合中得来的,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在保卫祖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部队将士学会武装泅渡的技能是完全必要的。
要把游泳学会,首先必须学会蛙泳。在各级指挥员的带领下,我们先从蛙泳基础开始。蛙泳的要领很简单,就三句话:“收臂收腿抬头吸气(用嘴吸气),伸臂蹬腿猛夹水,臂腿伸直飘一会儿”。要说这三句话是何等的轻松呀。可是对我们这些北方籍的“旱鸭子”兵来说,那可是“铁称砣”入水,只有即刻下沉的份儿。
为了掌握动作要领,我们先在陆地和床铺上练习腿背的协调和出“水”呼吸动作,熟练后到浅水区付诸实践。可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本已在陆上协调性练得很好了,可到了水里就变味变的“驴唇不对马嘴”,什么都不是了,可见,从理论到实际操练,还有相当长的“真空地带”。
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头脑清醒“能谋善断”,可往水里一钻,立刻头昏脑胀,分不清东西南北,呛到呼吸道里的水像“辣椒面”,刺激的瞬间失去知觉,咳嗽的如“连珠炮”上气不接下气,心肺都要炸裂了。憋的鼻青脸肿,面红耳赤,甚至连活着的感觉都找不到了。每往水里扎一次,总要自觉不自觉的喝几口池中水,而这种不情愿却被要领不熟练,动作不规范逼成了习惯,越不想喝就越往肚子里灌,把不花钱的水喝个没完没了。
不知经过多少次的扎水、出水练习,不知多少次把肚子喝的滚瓜溜圆,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天昏地转,也不知道骂了自己多少次的“笨蛋”,……。突然有一次,一下水就沉㡳的“铁称砣”,突然有了灵性,竟然在水里飘了起来,能在水里伸胳膊蹬腿儿练“狗刨儿”了。高兴的我们如同渡过漫长夜暗看到了东方地平线上的曙光,心情激动,热泪盈眶。这些成功后流淌的幸福泪,仿佛把游泳池的水位都涨高了一寸。
一个阶段的训练,我们能在浅水区里游戈了,并能把要领应用的炉火纯青了。用勤苦练出来的技能,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家如“鲤鱼跳龙门”一样跃过浅水区的隔栏,“如鱼得水”般冲锋到两米以上深的水域“舞刀弄枪,操戈挥剑”了。
说实话,刚到深水区时,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不像浅水区那样,有了情况可以瞬时站起来蹬住底,腰部以上是安全的。但两米以上的深水遇到情况是登不住底的,若要是登㡳,那就被水吞噬的没头没尾。说如鱼得水,但自己明明知道不是鱼,当你不具备征服它的时候,水还是自己的怨家对头,无情无义的克星。所以,要说在深水区纵横驰骋,还仍然是班门弄斧十分发怵,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这种心理不仅我有,所有的“旱鸭子”们都有。那天,我们在排长的率领下,编成“前三角儿”战斗队形“雁翅排开”,扑通扑通,几十名战士一个个猛子先后扎入水中,象离弦的箭,全速驰向彼岸。当游到游泳池中心地段水深五米处时,突然一个战士嘴里含着水“半声半气”的厉声喊道:我不行啦!话没说完就没了踪影,全排战士见战友遇了险难,奋勇游过来,纷纷的潜入水中,将他打捞上岸,吐出腹中水才化险为夷。这样的险情,尤其是在“旱鸭子”兵群中常有发生。由于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每次都有惊无险。
就这样,我们的游泳技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大踏步的提高。南方籍的战士成了“海豚”能在水里“上窜下跳”,北方“旱鸭子”们也变成了“水中鱼”,而跃跃欲试,斩露头角。可谓是:涉水如履平地,波涛汹涌呈雄。三五百米激流,转身泅渡成功。而且有不少士兵能潜水300至500米以上,在水里潜藏十多分钟,为躲避敌军炮火袭击,完成重要任务,应对特别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连百余名官兵人人会蛙泳,个个能泅渡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师首长耳中。经考核,的确是“身怀绝技”名不虚传,决定让我们连队参加北京卫视区在颐和园昆明湖举办的武装泅渡比赛。
全连官兵身负“五六式”半自动步枪1支,手榴弹4枚,粮秣三公斤,子弹一个基数。总重量15kg的战斗器材,从“牛王庙”下水,一路北上到“排云殿”前转而折回,从入水处上岸。百余人在水里形成的势场,如百舸争流,舰船激进,把相对平静的水面,生成了滾滾波涛,激起了层层浪花,而且时不时地从水军队伍里跳起离开水面一两米高的大草鱼,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队伍里,陪伴我们泅渡2000多米,用时45分钟,和我们“齐心协力”夺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除两人因体力问题中途上救护船以外,百余名官兵全部按时完成泅渡任务。
为表彰连队综合成绩,师机关为我们记了集体“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