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听雨
文/铁裕
久居城市,总觉得有些困惑、茫然;有些失落、难耐;有些彷徨、沉闷。
于是,就想着到乡下去小住几日,散散心,解解闷。也就想着独居瓦房,在那木条窗前,以淡泊、无为的心境,听听雨声。
那静谧的瓦房,在绿茵茵的树间,显得宁静宜人;
那古朴的瓦房,显得十分的典雅,充满了一种古典的美感;
那拙朴的瓦房,平添了田园气息,弥漫着几缕生活的淡雅与芳芬;
那简朴的瓦房,给人以厚重之感,在大地上散发着一种自然与优雅的古韵。
到了乡下,当我独坐瓦房时,雨真的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我不禁庆幸有这么好的运气,雨似乎与我有缘。雨轻盈、灵秀的脚步在空中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边舞蹈,一边歌吟。
我静静的听着,雨声悠扬、婉转,似清纯的鸟鸣,如古典的音乐,像丝竹、裂帛一样清丽。那韵味妙不可言,那意境深邃悠远。大凡喜欢听雨的人,就有亲近自然的福分,也有对人生彻悟的智慧。
缠绵的雨落在瓦上,发出悠扬的声音;
湿润的雨飘洒而来,让人感到一种自然的清新;
在瓦房下望雨缠绵,那是一种对内心的滋养与慰藉;
在瓦房下静静听雨,还能悄然回忆起昔日那美好的光阴。
我喜欢听雨,喜欢在树林中听,雨打树叶,发出的声音犹如古老的诗经。韵味清新而自然,让人浮想联翩;我喜欢在旷野上听,雨刷刷直下,如万箭齐发,似万马奔腾。这时的雨,犹如生命的交响曲,亢奋而激越;我也喜欢在山中听,在路上听,在河边听。
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雨声;
不同的时间,就会忘却世间的纷纭;
不同的心境,就会在倾听之时品味雨的诗韵;
不同的环境,就会在雨中漫步而让心灵得到一时的宁静。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在瓦房里听雨。雨打瓦房,倍感亲切。那声音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带有亲切的乡音。
静听雨声,感悟此时的静谧;
细品雨声,那美妙的诗意与丰富的哲理;
玩味雨声,让它洗濯心中的疲惫而让心身得以安稳;
吟咏雨声,让大自然的雨洗涤心灵的烦恼而获得一时的清净。
这时的雨声如诗,悄悄拂过我的心头;这时的雨声像一句句真言,萦绕在耳畔;这时的雨声如禅,让躁动、不安的心得以平和、感悟、宁静。
我独独的想,在那清脆的雨声中,也许会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
我悄然地听,在那低沉的雨声中,或许会有一个苍老的生命就要走完人生的旅程;
雨打着窗户,在那悠扬的雨声中,或许会有一对情人在雨中散步讲说着甜蜜美丽的爱情;
雨洒在房上,在那深邃的雨声中,或者有个哲人在以独特而深邃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风雨人生。
据说,雨声南北有所不同。南方的雨,细腻、柔和、清纯,雨如江南少女,美丽、聪慧、含羞;而北方的雨,粗犷、豪放、大气,雨像那北方的汉子,刚烈、勤劳、勇敢。我想:既然南北有别,那么在季节上,大概以也会有差异吧?你看:
春雨飘飘洒洒,明朗、轻盈;
夏雨泼泼辣辣,大方、粗犷;
秋雨缠缠绵绵,冷涩、阴沉;
冬雨寒寒凉凉,刺骨、清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是怎样的心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是怎样的感受?
“屋上松风吹雨急,夜雨窗间自语”。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寂寞和孤独的反映?
“空山新雨,后天地晚来秋”。这又是显得多么的奔放洒脱或是多么的舒畅和空灵。
人的心境不同,那雨声也各不相同。雨与万物撞击,发出的声音也丰富多彩,美妙动听。
有的高亢,有的哀怨;
有的含蓄,有的低沉;
有的自然,有的美丽;
有的激越,有的清纯;
有的悠扬,有的婉转;
有的凄厉,有的清冷。
此时此刻,雨打瓦片,却使我回忆昔日的岁月。那逝去的往事,如梦幻,奔来眼底,又泯灭于荒野之间。在屋檐下,我悄然聆听雨声,感受雨的滑落、飞洒,想着我眼前的处境。
想想今天的境遇,我不禁感叹,昔日听雨的少年,已非今日的我。那时听雨,怎知雨的缠绵、含蓄?今日听雨,已是黄昏时分,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只想释怀,只想清净。
瓦房听雨,那是一种感官的享受;
雨滴如歌,那是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独坐檐下,我只想为红尘独歌一曲或是听那细雨之声;
雨声如丝,总是那样缠绵悱恻仿佛在讲述着昔日那清静的光阴。
2024年8月19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