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教育的“新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对于“创乐”,他是这样表述的:个性鲜活、勤于实践、有所创造、不断创新、人格独立。现就“创乐”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十一)——改变自己,万事通达。
孟国泰先生在短诗《改与变》中写道:“改,才有望;不改,绝对无望。变,才会通;不变,一窍不通。”一切生命,一切事物,都是在改变中寻得希望、获得生机,在改变中突破自我、实现变通。
种子发芽了,种子便消失了,种子成了芽苞;芽苞长成了苗,芽苞便消失了,芽苞成了枝叶;花结成了果,花便谢了,花成了果的形态。还有,蛋孵成了小鸡,蛋便消失了;蛹化成了蝶,蛹便消失了。
生命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自我改变。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改变的过程。
所以,不要害怕改变自我。只有勇于改变自我,才能打破旧我,成就新我,才能产生突变,实现质的飞跃。就如种子成为芽苞、芽苞长成小苗,就如蛋孵化成鸡,蛹化成了蝶。生命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成长、一次进步、一次质变。
倒是自我满足,满足现状、满足自我,是我们成长的大敌。满足现状,也就不会去改变现状,满足自我,也就不会去改造自我。生命在“原地踏步”,维持现状,也就不再成长,因为成长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打破旧我。勇于改变自我,才是生命成长的最佳状态。
风暴过后,地上落满了折断的树技。我们以为,这些折断的树枝,一定是那些柔弱的树枝,其实不然,它们往往是那些在风暴中直挺着身子、一副硬汉形象、不肯弯下腰身、不懂得示弱的树枝。一只玻璃杯和一只皮球,把它们摔向地面,哪个会碎呢?碎的当然是玻璃杯,因为皮球软,玻璃杯硬,是玻璃杯不知道服软而破碎。
从表面上看,树技在风暴中被折断,玻璃杯在摔打中被破碎,是它们面对外力的打击不知道示弱、不懂得服软所致,是“刚”性太强,而“柔”性不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刚者易折,柔者长存”的道理。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不在于此,而是它们在外力的打击下,不知道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比如,树枝在风暴的强压下弯一弯腰身而改变自己,就不致于在风暴中折断,再比如玻璃杯在外力的打击下,如果能像皮球一样压缩自己的身体而改变自己,以缓解外来的打击,也就不致于在摔打中破碎。
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达尔文说,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不断地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则下最智慧的选择。
遇到障碍,我们常常把注意力全集中在障碍上,想着如何去铲平它、摧毁它、消灭它。当然,这样有可能扫除障碍,但往往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投入,而得不偿失。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一种思维方式,转移注意力。
如何转移注意力呢?障碍是客体,而要去突破障碍的人才是主体,我们可以试着不是去消除客体,而是通过去改变主体,改变我们自己,而实现突破障碍的目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突破障碍的水平,虽然障碍还是那个障碍,还横挡在我们的前面,但当我们凭我们高超的能力跨越了障碍,障碍也就不成其障碍了,也就消除了障碍。
再比如,遇到我们无法跨越的障碍,如果我们一条道走到黑,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如此,我们就无法突破障碍,但如果我们改变自己,换个思路,从自身入手,从自身去找方法,转个弯,绕过障碍,把障碍甩在后面,障碍也就无法阻拦我们了,同样也就消除了障碍。
不是去改变障碍本身,而是去改变我们自己,对于突破障碍,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成长、抵御打击、突破障碍,关键在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能希望在前,万事通达。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