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节吐心声:感恩母亲
陈怀志
据传,农历六月六日,是黄帝和嫘祖成婚的日子。黄帝和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因此,我认定“六六”是“中国的母亲节”。伟大的节日悄然过去,又迎来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是祭祀祖先最重要的节日,我心潮澎湃、遐想联翩、感慨万千。我的心裹满哀思,飞向远方,飞向天堂,而心中装着的,是尊崇爱慕,是惭愧内疚,是母亲的谆谆教诲。
母亲的身影在脑海中显影,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逸。我在心中叩问:没有母亲,有我吗?问毕,一锤定音:母亲的大恩大德,没齿不忘!而母亲健在的时候,过过几次生日呢?两次!那是母亲80岁和90岁时,我带着妻子、儿女和孙儿孙女回乡,为伟大的母亲祝寿!我永远忘不了,在祝母亲、奶奶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母亲笑逐颜开,满脸皱纹绽放成一朵大丽菊,满头白发在蜡烛的辉映下银光闪闪……
一辈子就为母亲过这么两次生日,这能报答得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吗?不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桌上摆满佳肴,我想扶母亲端坐上席,献上远方游子的一瓣心香。可是,我能看到的,只是母亲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飘逸,那上席,将永远是空落落的虚席。看着那虚席,我身不由己地回到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去……
在逝去的岁月里,乍暖还寒时候的一天夜里子时时分,在一间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小民宅里,随着痛苦的呻吟,一个婴儿握紧拳头呱呱坠地,那婴儿就是我。仅半年后,我的父亲因病无钱医治,含恨撒手人寰。母亲悲痛欲绝,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一番哭诉之后,却将不屈的头颅高高昂起,将柔弱的身躯挺得笔直,肩负起养育五个孩子的重任!
那时的母亲,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祖宗留下的丝毫遗产,只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双被恶魔残害的“三寸金莲”,一颗永不泯灭的爱心!母亲就凭着这几样“资本”撑起了家庭的整个天空,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硬将两双儿女抚养成人。母亲受过的苦、遭过的罪,只有天知地知她自己知!然而,母亲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总是笑对人生、笑对生活、笑对儿女,所有这些,天知地知儿女们知!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母亲将伟大二字书写得淋漓尽致!
终于有一天,太阳冲破黑暗,大地一片光明。不知为什么,没进过学堂,不知门杠是什么字的母亲,却象夸父追日一样,追逐起光明来了!年仅33岁的母亲入了党,当上了大队妇女主任、生产队长,成了带领乡亲们挖掉穷根、共同造福的带头人。天一亮,母亲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回到家,就一声不响地忙家务,为填饱儿女们的肚子而忙碌;夜里,则手提一盏小马灯或握一个小电筒,拐着一对“三寸金莲”,走东家串西家,为乡亲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母亲曾去大寨参观,步履坚实,令同去的年轻人赞不绝口!母亲曾动过疝气手术,但为了我能安心工作,直到痊愈了才让我知道!母亲病了,从不告诉儿女,而只喝一瓶藿香正气水、或吞几片三黄解毒片,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病魔!母亲90多岁了,还自己料理家务,完成自己的一日三餐!……
97岁那年暮秋的一个下午,母亲坐在儿子给她定制的躺椅上,含着微笑走向遥远的天堂。当夜子时,我和妻子、姐姐和姐夫送最亲的亲人远行。大姐和三姐因早年就离开人间,只能在远方等待……
悲哀和凄凉的夜晚,我的心在滴血!
母亲走了,我再没机会为她老人家祝寿,也没机会再报答她的大恩大德。思来想去,我似乎明白了,要感恩母亲,唯有奋斗,用勤奋的汗水换来成就,以此为母亲争光,为自己争气!于是,我端坐在电脑旁,“嗒嗒嗒”,键盘上打出的字在眼前闪闪发光!
夜已很深,我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咀嚼勤劳的果实。突然,我仿佛看见母亲就坐在身旁。我忙将“杰作”呈给母亲:“娘,您看!”
母亲点了点头,笑了,笑得那样的开心!
我也笑了,笑得热泪盈眶!有词《画堂春》寄怀:
此生最念是高堂,纵然沒齿难忘。深恩大德永珍藏,日夜芬芳。
懂得感恩晚矣,清流总诉悲伤。唯将遗愿刻胸膛,为母争光。
艺术简历
陈怀志 1945年2月生于云南石屏。迄今在全国300余种报纸、杂志、书籍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古籍评赏《明代杨升庵王钝庵双百梅花诗鉴赏》、小说选集《清河缘》、130首诗词入编《诗书画三人行》,待出版散文集《文心琢玉》、诗词集《倾听天籁》。《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