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子牙河畔悠悠乡情作者:李丽
“终身未了子牙情,常叹人生太匆匆”是子牙河畔儿女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岁月匆匆流逝的慨叹。我的故乡是西子牙,那里风景宜人,交通便利。
在村口,立着一个中式的高牌坊,上面写着“姜太公故里西子牙”。传说,姜子牙曾在此地隐居,在子牙河边垂钓,村子因此而得名。子牙河为分界线,河东名东子牙,河西叫西子牙。子牙河是当地百姓的母亲河,哺育着两岸儿女,流淌着悠悠乡情。
夕阳西下,漫步在子牙河畔,岁月悠悠,清风徐来,脑海里飘起儿时的画面。子牙河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小渔船和竹筏在水面漂荡,渔夫轻轻摇动船桨,几只鸬鹚雄赳赳气昂昂地立在船艄,好像在等待着主人的命令……来来往往的摆渡船,有的正在卸载货物,有的刚要启航,还有的在码头装货,好一派繁荣景象。“小火轮”应该是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它是一种载人的机动船。“小火轮”的鸣笛声响彻四方,冒出的浓烟直冲云霄,当地的经济从子牙河起步。
历经沧桑的子牙桥矗立在河面上,见证了村子的发展。大桥约有60米长、12米宽,连接了河北省和天津市两地的村街。子牙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区域的交流和发展。子牙桥的建成,促使人们的交通工具由船转变为各种各样的车。
奶奶是子牙桥的常客,每天夜里三四点从这里出发去天津卫,在卖家那收购一些废铜烂铁背回来变卖。奶奶身材不高,体型较瘦,几十斤乃至上百斤的金属废品压在她的双肩,犹如一座大山,腰背朝前佝偻,双腿艰难挪动着步子,脸上布满汗珠,本来白皙的脸颊,在烈日的照耀和重物的压迫下,变得通红。每次奶奶出门,下午我和弟弟总会坐在大门口等待。当一个瘦小的身体背着两大袋子货物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门口,我们飞奔过去,帮奶奶卸下货物。这时,奶奶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点心,小心翼翼地递过来,笑盈盈地说:“饿了吧?快吃!”点心分完了,奶奶把剩下的点心皮包了起来。在厨房里,我看见奶奶边喝着凉水边吃着剩下的点心皮。看到此景,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夏日里,子牙河边的树木和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清新的泥土味裹着淡雅的花香迎面扑来,耳边传来阵阵蝉鸣声,晨曦透过云层照耀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悠悠思乡之情在内心深处一直随河水流淌……
(作者:李丽;工作单位: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