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宁静祥和的至高境界——王芳闻诗歌〈佛光〉赏析》
文/陈东林
阅读王芳闻组诗《登秦岭南五台》中的第四首诗歌《佛光》,我们仿佛踏入了一个超脱尘世、宁静祥和的仙境。
这首诗一开始写道:“一排竹墙茅屋,半掩着的门,藏着悠悠的岁月”,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朴而神秘的画面。那半掩的门仿佛是岁月的入口,引人遐想,勾起读者对其中所蕴含故事的好奇。
“一个竹篓,背着云岚;一只瓦罐,藏着溪泉;一只藤篮,盛着大山的温婉”,这一系列的意象充满了诗意和生活的气息。竹篓、瓦罐和藤篮这些平凡的物件,却与云岚、溪泉和大山的温婉相联系,展现出大自然与生活的紧密交融,赋予了日常物品以灵动和诗意。
“我背靠在竹门上小憩,惊起一只兔子,爬到山顶”,这一细节描绘得生动鲜活,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活泼与灵动。诗人的小憩被兔子的惊起打破,也打破了宁静,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
而最后的“观音殿,举着佛光,照在我头上”,将全诗推向了高潮。佛光的出现,不仅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象征,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迪。佛光照耀在诗人头上,仿佛是一种神圣的恩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纵观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舒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而又充满温暖的氛围。它让读者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与宗教所带来的宁静与力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对信仰的深刻感悟和敬畏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