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家庄到于家庄
于有存
我这里说的解家庄:是指明清时期铁山东麓的解家庄。(今金岭铁矿工人新村)其所居之地,地势低下世称解家洼子。
康熙初年,铁山于氏十一世三锡怀万公为金岭公众推举为金岭镇乡乡長,怀万公未雨筹谋购得铁山东麓解家庄解氏田宅一百亩(折合现代 300 亩)。当此之时双喜临门,众友相庆,故命名庆园。怀万公亲笔题字曰“于氏庆园”。
当此之时,怀万公广交益友之际,不乏抗清扶明之义士 多有书信往来 。怀万公亦好诗词文赋。诗中或有抗清扶明之内涵,以表达强烈的民族主义心怀。
正当怀万公气豪志满之机,有心怀不测之小人,便阴沟暗算至使康熙丙午(公元 1666 年)怀万公以"文字掛误”蠡难京师狱。为防清廷连坐,蔡氏夫人遂率三任、三俊丶三省诸公,同迁于氏庆园 。由是解家庄易名,世称解于庄。三才公亦迁居铁山东偏北之黄金庄。
解于庄期间,三任公之孙天民迁居临淄韩家庄 。三省公迁居凤凰山(古称杜山)西麓临淄南金兆。
怀万公之孙十三世文辉迁居桓台〈古称新城)之尹家坞。
十四世维则迁居临淄东王庄(古称三座楼〉。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 1707 年)夏,铁山突发山洪,解于庄墙倒屋塌。于氏及解氏四散求助。解氏迁居铁山西北二十五里之解家庄。于氏则新迁解于庄之东南半里许高埠处。于氏族人挖土打坯新盖房屋。挖士处日久低洼,形成水湾,世称于家湾。新建新村即今之于家老村,世称于家庄。
从康熙五年到康熙四十六年短短四十一年间,于氏四散迁居鲁中各地。散居各地的于氏先人,卑路蓝屡,劈荆斩棘,艰难创业建设各自的新家园,遂形成了以铁山东麓于家庄为中心的铁山于氏的族群群体,35 年之后的今天,铁山于氏傲立于百家姓氏的群体之间,为诸姓氏群体所仰慕,成为鲁中姓氏群体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民国时期铁山东麓的于家庄。其实二者实际为一个村,不同时期称呼不同而已。
解家庄明初建村,历经朱明整个朝代,直到清初始現衰萎。
铁山于氏,原籍登州斥山,明初由二世迁居青州福山,至九世恰为明末。此时人寡而财富,遇明末兵匪之患,九世三祖遂率族众迁居益都金岭镇,家焉。置田宅丶商铺以养生齿,建墓园以安先人,建学校以教后昆,凿义井以汲乡人。由是,家业兴盛胶庠有人,乡人称为豪族。十一世三锡怀万公众举为金岭乡首辅,毕氏大户结为姻亲,薛氏文魅愿与为邻。远近
地方豪雄争相结谊交通,一时间金岭及周边,唯怀万公马首是瞻。
为孑孙长远计,怀万公高瞻远瞩,收商山东解家庄解氏、田宅三百亩,以为永世基业,亲命园名曰于氏庆园。
《说文》:“慶,行贺人也。从心,从文,古礼以鹿皮为贺,故从鹿者。”
逮至康熙丙午,以“文字”掛误,怀万公遭逢清廷文字狱,身系京师狱,于氏险象环生。夫人蔡氏当机立断,率众迁居庆园以避。于氏始得以安,世人遂易解家庄曰解于庄。
历多方营救,不一载怀万公平安而归,丙午事息。
于氏命运多舛,康熙 46 年解于庄遭铁山洪水,房倒屋塌解于庄溃于汪洋。灾后族人议决,南迁半里许之埠,重建家国。
是时,族众精心擘划,各支分列,村中心偏东,掘士建房,形成洼地以为水湾。为避铁山洪水,村北掘渠以通卧龙河,村南辟墓园一处以安先人,园中植松以增肃穆,植楸以利子孙建房家具之木材,种种远見酌识之举措,遂有今日之于家庄。
是为康熙 46 年事也。然至清嘉庆長山重修县志,于家庄仍以解家庄名之。直至民国 28 年,长山县始易解家庄为于家庄。而民国九年临淄县偿以临淄二区于家庄之名由县执事舒孝先创建于家国民学校,校长于思(应为嗣)聪。这是于家庄第一次载入民国政府公文。
至此,解家庄完成了从解家庄到解于庄,再到于家庄的历史性蜕变,从此于家庄永载史册。
庆园来历
清顺治间,于氏十一世三锡怀万公为金岭镇公众推为乡府首辅〈如今之乡长)即而购商山东解家庄解氏田宅百亩成交。众友称贺,公亦喜不自胜,遂设宴庆贺。
宴间怀万公求众亲友为新园宅赐名。众议纷纷,某友曰:“今万公新履首辅,又得美宅田园,双喜临门,大庆之事也。”于是怀万公遂定园名曰庆园。且即出文房四宝,请众友中书法高手以书之。众曰:“万公笔法精湛,笔力猷劲,为我辈楷模,当自作之。”
众之再三劝荐,怀万公躬手曰:“献丑了。”公遂挽袖执笔,浓蘸墨浆,于木简之上龙飞凤舞,榜书“于氏慶園”四字。书毕,立于堂中。众友瞻視,皆曰:“万公真乃书家也!”
尔后,怀万公命人装饰,字绘以金色,木简涂以红漆为底,悬于庆园园门之外。晨旭朝阳,光耀照人。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