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增文|老渤海长歌
第十五章
大自卫
——渤海区英雄史诗之二
(时间:1945年10月——1948年1月。地点:渤海区。人物:渤海区军民。)

转眼之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向渤海区进犯。
硝烟熏黑的树,还没有来得及擦亮叶子,便又背负沉重。
憔悴的原野,再次发出钢铁意志的轰鸣……
渤海区军民,奋起打响自卫战争:
“保卫解放区,保卫胜利果实。”
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铁路交通破击战。在胶济路济(南)青(州)段、津浦路济(南)沧(州)段,阻击国民党军北犯。发起冯(家口)泊(镇)之战,切断敌人南北铁路运输线。解放德州,建立德州市人民政府。发起周(村)张(店)战役,解放周村、张店。
胶济路沿线自卫战。对进占李官庄之敌发起攻击,阻击济南东进之敌。在晏城以北、沧县方向,阻击出犯之敌。民兵远征爆炸队,炸碉堡,破城垣,毁桥梁,割电线,破袭公路铁路。桓台县人民群众,捣毁胶济路马尚至金岭镇、铁山段,迟滞敌人进犯。济阳战斗,渤海军区主力部队与国民党正规军初次交战,给进犯之敌以歼灭性打击。
成立渤海军区前方指挥部,在胶济路北侧对进犯之敌展开反击。三打邹平,奇袭齐东,打破国民党军“双十节前打通胶济线”的如意算盘。
参加莱芜战役。渤海区七师主力打响锦阳关阻击战,全歼守敌;十一师攻克张店、周村,围攻金岭镇,保障莱芜战役胜利,迫使国民党军南北会师占领山东的美梦化为泡影。渤海区、鲁中区、胶东区3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
北线。参加青(县)沧(州)战役,渤海第一军分区会同晋察冀野战军第二、三、四纵队,在天津以南,沿津浦路80多公里战线上摆开战场,解放沧县、青县、兴济镇,使渤海区与冀中区连成一片,将增援东北之敌牵制于关内。发起(天)津南战役,从津浦路唐官屯车站沿减河、小站至东大沽以西长芦盐场,在东西近百里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取得津南战役胜利,有力配合了华北解放军发动的冀中战役。成立渤海军区海防支队,加强沿海地区对敌斗争。
南线。渤海军区主力七师、十一师在章丘县相公庄一带,组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转赴外线作战。组建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南渡黄河,歼灭黄河南岸张王庄之敌,收复邹平、齐东、博兴、青城、广饶、寿光等县城。两广纵队在渤海区成长壮大,转战小清河流域,由滨县曹家桥出发,经惠民、商河、临邑、平原等县,越过津浦路,挺进鲁西南前线……
渤海区的赤胸,吸纳三千里阳光,迸发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力量地集聚。力量地膨胀。力量地雕塑。力量地奔突。
渤海区自卫战争,阻国民党军队于黄河以南,使渤海区成为山东唯一完整的解放区,进而成为华东战场的
可靠大后方。
第十六章
大后方
——渤海区英雄史诗之三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地点:渤海区。人物:渤海区军民。)

后方,是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
渤海区军民,以其忠义宽厚和勤劳,以其博大恢宏和包容,以其筚路蓝缕和艰苦卓绝,巩固解放区,建设解放区,发展解放区,凝聚起天时地利人和,
展开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
黄河归故,抢险治黄:1946年5月至1947年10月,成立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组建渤海区行署河务局(后称山东河务局),动员组织沿黄19个县20多万民工,在700里堤线上,冒着国民党军炮火和飞机轰炸的危险,修补残堤,加高堤堰,整理险工,裁弯取直,驻堤护防,让滚滚黄河水流入渤海。全区人民踊跃献砖献石,运送料物,共动用人工372万个、土方477万方、石头7.2万方、秸料735.6万公斤、木桩4.44万根、麻绳1万余条,动用大、小车仅高苑、滨县、青城3县即达32.3万辆。抢险治黄,黄河安澜,为渤海区成为华东战场的大后方奠定了基础。
万民过河,安然休整:为应对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下半年,中共华东局机关、华东军区所属部分机关、鲁南、鲁中区党委所属部分机关,野战军兵站、医院、工厂、学校,大批伤病员、残疾军人、干部家属和随军民工,还有苏北、淮北部分人员等40余万军民,以及经渤海区转战鲁西南的华野六纵等部,在利津小街子渡口、蒲台道旭渡口、惠民清河镇渡口,抢渡黄河,转移进驻渤海区黄河以北地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在清河镇渡口过黄河,安全到达惠民城。陈毅司令员在渤海区作形势报告时豪言:今日我“携万民渡河”,不久我军将“饮马长江”!渤海区人民发扬自我牺牲精神,献粮、献布、献衣被,不到2个月时间,渤海区筹集棉布54.7万尺,做军衣19万套、军鞋16.5万双、军袜8万双,保障了转移军民安全过冬。
反奸诉苦,减租减息:为巩固和发展解放区,渤海区党委抽调1万多名干部组成工作团、工作队,在新解放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奸诉苦、减租减息、雇工增资等群众翻身运动。沾化县先后召开2万人以上反奸诉苦大会18次,参加群众达44万人次。在老解放区各县,按照“二五减租”“分半计息”,开展减租减息,普遍斗争了民愤极大的地主恶霸分子。利津县即有311户佃农向246户地主减回地租18万斤,受高利贷剥削的2793户向高利贷者讨回粮食20多万斤。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渤海区农民获得粮食1800万斤,从地主手中清算出土地50多万亩。建立农救会,发展农会会员65万人。建立基层党支部,改造村级政权,密切了党群关系,激发了广大农民支援战争的巨大热情。
军政结合,反特剿匪:1946年间,国民党山东当局陆续派遣武装匪特377股、13134人,潜入渤海区,组成暗杀团、还乡团、特务队,与当地伪顽分子、封建地主和反动道会门头子勾结,疯狂报复屠杀基层干部、农会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给渤海区造成严重损失。渤海区先后成立后方剿匪司令部、渤海区剿匪指挥部,各县成立剿匪大队,组织西路、南路、东路剿匪部队,发动民兵及群众自卫武装力量,自1946年初至1947年上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反特剿匪斗争,实行军事清剿、政治瓦解、联防自卫,取得重大胜利。反特剿匪,是渤海区在主力部队进行外线作战、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同时,在渤海区内地开辟的另一战场,对巩固地方政权、保卫人民翻身果实、支援前线作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土地改革,发展经济:1946年7月11日至8月初,渤海区党委在惠民城召开县委书记、县长、县农会主任联席会议,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华东局各战略区主要干部会议精神,布置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1947年4月,渤海区23000多个村庄,有16000多个进行了土改,其余7800个村庄相继开始土改。到1947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有200多万无地少地的农民满足了土地要求,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夙愿,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47年5月,华东局在渤海区建立财经办事处,由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李人俊任主任;1948年6月,任命曾山为渤海区财办主任,方毅、艾楚南为副主任;派经济学家南汉寰、薛暮桥先后到渤海区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发展经济。渤海区党委和军民,把经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恢复和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商业、盐业、供销合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教育文化事业,经济实力稳步壮大,为解放战争战时物资的供给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
渤海区军民,探索与开拓,回旋与跨越,
一千万人拉起历史的纤绳,用脚步丈量瓜瓞延绵的土地,
走出呻吟的街巷,
走过纷飞的雨雪,
唱着黄河大合唱,敲醒五千年漫漫长夜
翻身做了主人——
担当起人民解放战争华东战场战略大后方的历史重任。
第十七章
大参军
——渤海区英雄史诗之四
(时间:1945年春——1949年3月。地点:渤海区。人物:渤海区人民。)

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
1945年初,渤海区掀起轰轰烈烈地参军热潮。
人与人、村与村展开参军比赛。广北县5个区有3000多人参军,广九区周家村、商家村各成立一个连集体参军。广饶县李家屋子村李大娘送3个儿子、1个孙子一起参军……
把红旗插在入伍青年家的大门上,把光荣灯、光荣匾挂在军属的家门口。
欢送的秧歌跳起来,咚咚的锣鼓敲起来。
广饶县西商村。参军青年集合出征的会场。高高的松门里,主席台上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会场内外,人山人海。欢呼声、口号声震彻村里村外。24响土制礼炮响过,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乐曲。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渤海行署主任李人凤出席大会,为入伍青年送行。被我军救护的美国飞行员谢罗曼目睹这样的场面,感慨万端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出现这样自觉的参军运动,中国人心齐,中国人伟大,中国永远不会亡”。
1945年,渤海区有2万多名优秀子弟参军。
“保卫胜利果实,打垮蒋介石”。
解放战争开始,渤海区又先后发动4次空前规模的参军运动。村村开大会,处处锣鼓响,一队队青年骑马挂红,奔赴前线。
惠民县小郑家村郑风翔、郑风庭、郑风贵兄弟3人报名参军;朱老虎村朱文同48岁参军,80岁老母亲拄杖送行;堤口郭村农民郭敬公把1个儿子、2个孙子送往前线。沧县军马站村妇联主任、共产党员翟凤英和丈夫一起入伍。南皮县王寺区农民韩景水夫妻双双参军。广饶县商家村商宗禹、商宗圣兄弟二人争相参军,一同光荣入伍。南皮县3000名青年参军,王寺、潞灌两个区成立1500人的子弟兵团开赴前线。盐山县孟村镇回族群众先后组成两个回民新兵连参军。渤海区党政机关80多名干部带头参军。渤海公学、惠民中学71名学生投笔从戎。行署干部公校600多名学员同时参军……
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人民共参军达17.2万人。
渤海区,先后独立组建华东野战军十纵、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参加组建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参加西北野战军;组成28个新兵团,补充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部队和地方武装;组建“补充二师”、新兵师,编入华东野战军主力,开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战场……
渤海区子弟兵,汇成金戈铁马,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冲锋陷阵。
挺进东北,驰骋华东,逐鹿中原,解放平津,鏖战淮海,飞渡长江,横扫沪闽,席卷粤桂,一直把红旗插到海南岛和西部边陲。
踏过一重重山,越过一重重水,所到之处,撒下一片又一片热烈的欢呼。
第十八章
大支前
——渤海区英雄史诗之五
(时间:1946年6月——1949年10月。地点:渤海区。人物:渤海区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中国历史选择了渤海区。
1947年2月,渤海区成立支前委员会,组织人民群众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渤海区,夜夜灯火通明,村村人欢马叫。老人献出“箱子底”“私房钱”,姑娘拿出作嫁妆的衣服和布料,儿童团拾粪捡麦穗攒钱买毛巾,送往前线。
渤海区人民说:“节约一尺布、一斤粮,就是向山头前进一步;多献一元钱、一双鞋,就是向敌人多射一颗子弹”。“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吱咯吱,碾儿响,家家碾米忙,推的推来簸的簸,运的运来装的装,为了前方打胜仗,人人出力理应当。担架队、担架连、担架团,一队队,一列列,一行行,浩浩荡荡,跟随解放军开往前线。
一串小车一条龙,吱悠吱悠向前游,一天走不断,一眼望不到头……
源源不断送往战场的粮食、被服、鞋袜、柴草、武器和弹药,到了前线战士手中,还保留着渤海区人民的体温。
莱芜战役:渤海区出动大车12000辆,运输粮食400多万斤。
孟良崮战役:渤海区向前线运送粮食5000万斤。其中,利津县组织1000辆马车,把100万斤面粉、3万斤蔬菜、62万斤柴草送往前线;广饶县组织3个民工团、1.5万人、3500辆小车支前;桓台县向前线运送白面100万斤、小米140万斤、粗粮1000万斤,人均贡献粮食48斤。
周(村)张(店)战役:渤海区出动14.6万民工参战。其中,广饶县民工运送粮食454万斤、柴草140万斤。潍县战役:寿光县广大妇女,白天忙生产,晚上碾米磨面,加工粮食250万斤。
济南战役:渤海区出动民工7.3万人、常备担架5500多副、大小车辆4500辆、牲口4万多头,运送粮食1744万斤、柴草260万斤,战后有11415名民工光荣立功。阳信县“模范担架营”、惠民县“忘我支前营”、桓台县“模范担架团”“模范挑运团”随军作战。商河营五连,救护伤员92名、转运伤员438名,行程1894公里,与英雄的匡五营三连一起,同获“济南民工连”光荣称号。
淮海战役:渤海区出动7个民工团、31000多人,组织临时民工20.5万人,随军开往前线。战役开始后,又组成8个民工团、2个民兵团共32000多人奔赴战场。战役第二阶段,紧急出动民工17万人、大小车辆8.6万辆、船1250只、牲口23万多头,边筹粮,边加工,边运输,筹运军粮1.5亿斤。渤海区妇女,10天内缝制粮袋92万多条,赶制棉被20万床、军袜60万双,仅博兴县妇女就赶做军鞋10万双。临邑县宿安镇烈属袁镇芬,把自己的300斤谷子连夜碾成米,送到粮站。惠民县何坊区谷家安村一位双目失明的翻身农民,拄着拐棍,献上100斤谷子,他说:“没有解放军在前方打仗,咱们连宅子地也保不住,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得让前方同志们吃饱。”
博兴县支前民工连:孟良崮战役火线抢救伤员50人,连长马道元7次冲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背下伤员7人。在南麻、临朐战役,全连往返7次凫水过九马河,抢运伤员72人。马道元凫水过河16次。在潍县战役中,随冲锋部队进城,与敌人展开巷战,俘敌15名,民工连被评为“钢铁连”。
无棣县信阳乡郭打绳村民工排长郭凤藻:手捧麻叶为伤员接大便,用自己喝水的缸子为伤员接尿,省下菜金为队员买鸡蛋,被评为“特等功臣”。
邹平县支前民工三营八连:随华东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后勤处,8个月转战4省,抢救伤员300人,为追击敌人连续10天行军1650公里,被二十五军政治部授予“打不烂拖不跨的钢八连”称号。
寿光县远征担架连:整编为渤海区子弟兵团担架二团三连,随军转战山东、江苏26县,行程17000多里,连续8昼夜火线抢救伤员,9名民工英勇牺牲,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授予“钢的担架队”“陈毅担架连”光荣称号。陈毅司令员亲自赋诗题词:“渤海第三连,真正是模范,学习搞得好,生活能改善,从没开小差,飞机打不散。”
渤海一分区担架团:随军8个月,转战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行程万里,脱下棉袄盖给伤员,穿单衣,冒严寒,用节约的菜金慰问伤员,被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华东模范团”称号。
渤海区支前民工连、担架团,
穿过战火硝烟,走过山川湖海,战场上是解放军的得力助手,休整时是爱民护民的模范,被新解放区人民称赞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在解放战争中,渤海区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共出动支前民工81.9万人,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参加支前。先后出动担架25679副、挑子15400副、大车652352辆、小推车630340辆、牲口97.8万头,共运送粮食2.7亿斤、柴草250万斤、煤炭800万斤!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渤海区的老粗布温暖了民族的伤口,
渤海区的小米面喂养了中国革命。
渤海区大支前,革命英雄主义的旷世奇观,
深深嵌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万卷史册,照亮过去和未来,
永远发出璀璨的
万丈光芒。
第十九章
大进军
——渤海区英雄史诗之六
(时间:1945年9月——1949年12月。地点:渤海区、东北、沪浙闽、西南、西北地区。人物:渤海区子弟兵。)

风烟绕树,泪眼十里。
渤海区子弟兵,告别父老乡亲,
迈开赤子的脚步,
以排山倒海之势,开赴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战场。
北上:渤海军区独立师,在黄骅县集结,由刘其人率领,经热河古北口出关,挺进东北。渤海军区主力七师,由杨国夫、徐斌洲、龙书金率领,昼夜兼程,火速赶至山海关,增援冀热辽军区新编第十九旅,打响山海关保卫战,以1万兵力阻击7万美式装备国民党正规军22天。然后,渤海军区主力七师与渤海军区独立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后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先后参加攻克长春、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从黑土地一路席卷向南,强渡琼州海峡,一举解放海南岛……
南下:新建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十一师,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首克泰安,转战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孟良崮战役、宛西、宛东和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八军,参加上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州战役,一路向南,解放浙江和福建,喋血金门岛。渤海纵队,参加周(村)张(店)战役、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三十三军,解放上海,警备上海。两广纵队,由渤海区南下,先后隶属华东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参加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冒着酷暑暴雨,翻山越岭,沿平汉铁路越过大别山,进军华南。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6000名干部,组成第一、二、三、四、五、六大队,随解放大军渡江南下,先后参加接管温州、丽水、宁波、绍兴、衢州、杭州、上海、福建永安等新解放区……
西征:渤海军区教导旅,在阳信县老观王村组建成军,从庆云县常家村开拔西征,由华东军区移交归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以独立第六旅先后整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步兵第六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跨太行,渡黄河,一路向西,历经运(城)安(邑)战役、宜(川)瓦(子街)战役、黄龙山麓反击战、西府陇东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攻坚战、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青战役,万里跃进祁连山脉,跨越茫茫戈壁,从渤海岸边打到祖国西部边陲,拉响震惊世界的“军垦第一犁”。西征路上,5000名战士战殁沙场。渤海区500名支前干部,统编为“西南服务团第三支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历经千难万险,与第二野战军十一军干部和川东地下党干部会合,组建党政群机关,参加接管万县、川东、重庆等新解放区……
渤海区子弟兵,
八万里路云和月。
时间和空间的每一次颤动,每一次起伏,
都反射出:
红色旗帜的速度和力度,
迸发出新中国漫山遍野的蓬勃和茁壮的新绿……
尾声
从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再出发

方位,历史,未来。
大地,太阳,梦想。
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滨州:
2006年4月,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兴建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2007年5月,纪念园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9月,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建成开园。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馆名:“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
披着征战的烟尘,拂去泪水,为国捐躯的55308名老渤海子弟的英魂,
终于“回家”……
而今,在老渤海大地上,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巍然耸立: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渤海革命纪念塔,沧桑的长城,烈士英名录碑廊,英雄群雕,烈士墓地,在天地间掠过猎猎长风。
握枪挥刀的战士和装满粮食弹药的小推车的雕塑,昂着头,仍然是冲锋的姿势。“车轮滚滚”“奔赴疆场”的巨型浮雕,再现渤海区人民“大支前”“大参军”的雄伟画卷。“星火初燃”“烽火燎原”“烈火铁流”“渤海英杰”的足迹,展览着渤海区复活的历史和生命的哲学
展示着撼人心魄的老渤海革命传统:
“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老渤海”,已经用行动证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老渤海”,还将用行动证明:你要到哪里去。
而今,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里,5万多名老渤海子弟的英灵,站在黑色的石碑里,仍然睁着眼睛:
注视着后来者,在阳光下再出发,走向新的
万里征程……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常增文,笔名文之,山东省惠民县人。滨州市统计局原二级巡视员。曾任滨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滨州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滨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
1985年开始在《散文诗》《黄河诗报》《海鸥》《山东文学》《诗潮》《诗人》《诗刊》《星星·散文诗》《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等发表散文诗作品。曾获《散文诗》刊1987年“全国首届会龙散文诗大奖赛”特奖、2010年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2014年“首届玉龙艺术奖”散文诗类三等奖。有散文诗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耿林莽编选)《1978-2008山东散文选》《中国散文诗2014卷》《中国散文诗2015卷》《中国散文诗2016卷》《2019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邹岳汉主编)《中国散文诗2019》(夏寒、周鹏程主编)《2020中国魂散文诗百家作品精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等选本。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