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笛丨忘却生辰

三十年多前,有次同一位朋友闲谈,当扯到现实生活中过生日之风日盛时,对方感慨万端道:“我现在最苦恼的就是过生日问题。父母生日、小孩子生日、兄弟姐妹生日、叔舅姑姨生日、好友生日、同事生日、小孩子同学生日....过生日象蚕茧一样缠绕得我苦不堪言,加上亲朋好友的红白事,有时一个月需要送五六份礼,甚至连自己过生日也特别烦恼,我怕过生日,再也不想听见‘生日’这俩字。”
我问她热热闹闹过生日有多长时间了?她说已有十几年光景,她说也就是刚改革开放能吃饱饭那会。说头两年刚时兴过生日时,请来一群亲朋好友热闹一阵,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便你给我送生日礼,我出席你生日宴。一来二去久了,送礼的规格在无意间地攀比中,价码越来越高,简直是进入了‘军备竞赛’。如今竟成了个尾大不掉的包袱,背之不起,卸之不却。末了她又说:“现在我总想,要都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多好啊,我可以清清静静了。”她感慨完了,问我说:“想必你也有同感”?
我笑笑以实相告:“此言差矣!你的那些苦辣酸涩滋味,我可从来没体味过,你的问题实际上是你作茧自缚。”
她甚感吃惊:“难道你就从不过生日?”我笑答道:“然也。”她又问:“你是怎样超凡脱俗的,咋就不会‘作茧自缚’呢?”
我告诉她:“我这个人从不喜欢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形式主义多了,一久必成负担。生日如此,婚礼亦如此,所以我与你弟妹结婚也就只打打结婚证,而后约了几个要好同事聚顿餐便了事;至于生日,我从来不‘过’。我在家庭里这个问题上很专制,我不‘过’,妻子孩子也不准‘过’。只有健在的老母亲例外,孝道传统还是要继承的;另外,对孩子要照顾一下情绪,即使给他过也是买个蛋糕一家三口坐一起给他解解馋,十八岁之后画‘休止符’。我这种态度,和共产党员对待宗教差不多——自己不从事,但一般也不去对他人横加指责。”

她对我的处世态度甚感兴趣:“那你们面对亲朋好友的生日该咋办呢?”她心中仍不无顾忌。
我说我一般采取这么一种方法:不赴宴席,只送一份贺卡或者买上一本适宜对方读的书赠之。我曾注意过我这种方法,蛮好的——凡被我祝贺过生日的亲友,事后对我总是难以忘怀。
个中道理并不复杂,纯物质意义上的礼物,最易忘却,倘若真的忘不掉,对双方都是思想负担。而这种超越物质意义的精神礼物,反而极易留下深刻印象。且由于不需要来日回赠,便不存在思想负担。
对于我的观点,她点点头称是。
其实,作为我个人的生日,我最看得开:没有了热闹,却获得一份清静。人自出生以后,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的给生命竖里程碑,更是快哉。不过我总想,凡事都有其另一面——记录生命行进地过程,也同时是记录生命走向衰亡地时段,何必总要念念不忘自己走向生命终端的进度呢?如若忘却了生命的步伐,或许会使人的生活态度更积极更坦然。只重视生命长度的,往往会忽视生命的亮度或者说“生命的宽度”,有质量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
有位学者指出,刻意惦记自己年岁的人,其老化进程常常速于忘却者。那么,也就还是忘却“今宵何日,今夕何年”吧。这不仅有利于摆脱一部分经济压力,更有助于减少精神负担,还有益于你培养积极主动的忘我生活态度。
我当时曾将解脱“生日困扰”的方法告诉了她。因为非常简单而行之有效——自己永远不要在他人面前随意透露自己的生日,尤其不要主动提及,包括至爱亲朋。华族人爱面子,不知者不遭罪,知道了不“表示”一点“意思”便是你的“无理”与“无礼”了。同时也从不要追问别人的具体生辰。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号,有许多是由于相互主动询问得到的。若是有谁专以告诉你他什么时间过生日,你最好备一份简单的象征性礼物提前送去即可。尤其注意,一定不要期待回报。

一晃过去一年有余,果然灵验。她生日那天,除了我赠的一部《尤今散文集》、一本《千家诗集》和一枚鼠年纪念币,居然没有再收到第二份贺礼,自然也就没了往年的生日宴——因为她采纳了我的观点,再不和任何人提及自己的生日,也少打听人家的生日。连她的父母也是一个星期后才猛然想起的,只是为时已晚,也就不了了之。如此这般,她“过”上了十几年来第一个清静生日,同时较往年也少送了好多份生日礼物,好不惬意。
后来,她每逢读了我赠书的精妙篇章之后,便打电话给我滔滔不绝地谈感受聊见解。末了,还会补充几句文诌诌的感激言辞:“多谢舞笛老师您指点迷律,我从此别了蛋糕、别了绿酒红烛,别了觥筹交错,更多地拥有了独处、拥有了宁静、拥有了遐思。当然我的心理学研究也就有了长足长进。”
此文曾发表于1997年5月份《平顶山日报》上,亦有几位文友曾受到过影响,当然,不熟悉的读者是否有谁被影响过不得而知。如今一晃又过去三十七年,又一次见到她时,闲聊之间又想起这个话题,她说我送她的书现在还保存着呢!原来他十几年前开了一座心理辅导珍所,业务预约排得满满的,还再三地强调非常非常感谢我。
我说您事业有成,是你做得好,我又帮不上你啥忙,谢我个啥?
她说:“恰恰是得益于你那次开导,深受启发,不但使我学会了摆脱不必要的耗损生命的应酬,还找到了帮助他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才有了如今的成就。人啊,有时的成功之道就是源于某个机缘带给自己的心灵开悟,对于我来说,你的一次不经意引导,便成了我促进生命开花的高级营养,焉能不谢你?您这是‘授人以渔’啊!”
嗐,不愧是心理学大师,就是会说话,连夸张的回赞之言听起来都那么赏心悦耳。于是我便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她:愿你能用自己的智慧,促使更多的郁闷心灵开花!

作 者 简 介
舞笛,本名蔡全胜,汉族,大学文化,高级企业培训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退休职工。祖籍河南漯河舞阳,系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作协、省民艺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作协卫东分会副主席。出版发行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世味杂俎》《山吟海叹》等5部文学著作。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