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回的故乡
作者:刘汉江
星期六,区作家协会组织我们去射阳林场采风,这对于久居城市的我来说,实在是件令人轻松愉悦的事情。
到达射阳林场是上午10点钟左右,林场的顾场长已经在楼下等候我们了。热情寒暄过后,顾场长请我们进了会议室,向我们介绍林场的基本情况。
射阳林场始建于1959年,已逾半个世纪,顾场长也已在这个林场工作了三十多年。他介绍说,现在林场的规模为三万一千亩,种植着意杨、银杏、水杉等一百二十多个品种的树木,是江苏省目前最大的乡土树种基因库,也是沿海地区规模较大的生态森林公园,这里的空气富含负氧离子,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从会议室出来,顾场长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林场的核心景观区,我们走在林间的小道上,空气格外的清新,阳光特别的明媚,心情十分的舒畅。这里的树木品种很多,有高大的杉木、葱郁的灌木、有我们曾经熟识但又许久未见的皂角树、野榆树、苦楝树、合欢树、红枫树、狗骨树,还有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林间鸟鸣婉转,悠扬动听,我们的到来,显然是惊扰了它们,不时有一大群鸟儿“扑扑”地从林间飞出,飞向密林更深处。
同行的作协主席高承的故乡就在射阳,到这里来采风可以说是故土重游。高承是个恋家的人,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他边欣赏沿途的美景,边喃喃地感慨:这里多像我从前的老家、从前的村庄啊……
他的话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我的故乡是盐都的农村,是一个叫刘家墩子的小村庄,村庄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整个村庄都被浓荫覆盖,我就是在村庄里的树荫下长大的,这些高高低低的树木是我心底永恒的故乡。
可惜的是,在我的故乡,现在已经找不到一片绿树成荫的村庄了,开发的大潮让这里成为充斥着钢筋和混凝土的楼群。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许多沉重的代价,比如清澈的河水、苍翠的树木、清新的空气,还有宁静安详的心灵,等等等等。
来到射阳林场来参观采风,我仿佛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又好像是当年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故乡的密林间嬉戏、穿行。但我又深深地知道,我记忆中的故乡早已消失殆尽,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回我曾经的故乡了……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