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薛明才先生,作为笔者的我,不能不提及这样一个精彩的场面或镜头:这就是在建党百年纪念日之际,长春市湖西街道党委按照上级的要求,适时举行了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就在活动的现场,街道党委为每一位党龄50周年以上的老党员颁发了党员纪念章。 当薛明才先生手捧沉甸甸的党徽时,禁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也就是在那一瞬间,薛明才的思绪又回到了57年前入党时的难忘情景:57年的峥嵘岁月、57年的风霜雪雨、57年的漫长党员之路,当年还只有22岁的自己,是在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成长起来的一名血气方刚的解放军战士。 如今的薛明才虽然已80有余,但他仍然不忘初心,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社会书画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党员及孤儿捐款捐物,献爱心,还主动承担社区的书法义务教学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薛明才的身体也并不是很好,但他仍拄着拐棍参加社会各项党员活动,并通过书法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近又把三中全会的主题,用书法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更好地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采访中,薛明才沉思片刻,然后又告诉我说:“早在2004年的一天,我到小学接孙子放学,听到一位老者正和一位家长谈论学习书法,出于好奇凑上前搭话。这位老者名叫李跃堂,已在客车厂老年大学学习8年书法,建议我去听一听。第二天我便如约到了客车厂老年大学,授课的老师是长春师范大学的苏显双,讲课的内容是隶书曹全碑,从此便开始了我的书法学习。苏老师既讲述书法发展史,又从曹全碑到基本笔画开始逐一讲解,我被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和传统文化艺术及老师的一手好字吸引住了,下决心从头学起。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曾感慨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小小的毛笔到自己手中却比千金还重,写 ‘点’画轻了不像,重了就是墨疙瘩,老师手把手的教学,详细讲解书写的要领。学友李跃堂除耐心指导外,还特意把学习隶书曹全碑的基本要领写成短诗送给了我,令我如获至宝。我每天背口诀,从基本笔画到单字练习,把写的字贴在墙上反复琢磨,让家人提出意见,坚持每天练习,从不间断。有时痴迷到忘了吃饭的程度,经常写到深夜,一个字要反复写上十几遍、几十遍,直到满意为止。我还把当时临帖习作装订成10册,并保留至今。”

与著名书法家、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薛明才先生在展会现场合影。 薛明才老先生感慨地告诉我说:“著名书法家、长春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显双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十几年来我多次拿作品登门求教,在网上也经常交流。苏老师凡是有社会公益教学方面课,都约我一道参加,可以说是我书法之路上的导航人。后来我又进入省老年干部大学高级班学习。” 薛明才接着还告诉我:“我2005年加入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活动地点租用百信鞋业4楼,每周活动一次。那些老同志退休前都是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可以说品德高尚,有的是市书协和省书协会员;字写得也非常漂亮。无疑,这对我学书做人影响是很大的。没过多久,省会搬到了新址,有了自己活动的基地,活动也更加规范了。每周又增加两天的理论课,这让我更加感悟到书法的博大精深和学无止境,让我意识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更加激发我下决心一定要学好。 在那段时间,省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李殿富等都亲自任教,即讲理论,又有课堂示范,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点评学员作业,使我受益匪浅,自己对书法临帖又有新的认识。我深深地感悟到,学习书法不临帖,等于走马观花,只能称其是写字,只有坚持临古人贴、名人帖,才能掌握书法精髓,书写才有灵气,有血有肉,有精气神,象盖楼一样必须先打好基础。 薛明才告诉我说:在此过程中,我以先人的字帖为范例,开始临摹曹全碑、圣教序、赵孟頫、颜真卿等字帖。有的字帖临习数十遍,书法也越来越规范,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十几年来,我先后临写隶书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行书兰亭序、圣教序、赵孟頫秒严导记、胆巴碑、前后赤壁赋、颜真卿多宝塔、颜勤礼碑、怀豪和智永章书千字文、唐拓本灵飞经。先后写了楷书十米长卷《灵飞经》、行书6米长卷《前出师表》、隶书册页和草书各6米《千字文》。楷书岳飞满江红刊登在长春夕阳红书画园地,著名书法评论家包国海‘外露和雅,内藏骨气’的评论文章称其作品‘骨气洞达,无声胜有声'。书法作品曾多次在长春日报东北人、城市晚报上发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吉林省第四届临帖展中,我以临帖、创作、论文三项要求均达标,作品入展入书,成为一名省书协的正式会员。我曾感叹地写 ‘学书法’诗一首:‘老年学书意志坚,夜以继日攻难关。持之以恒结硕果,书协入展续新篇。”
说到这里,薛明才老先生又告诉我说:“我对书法很痴迷,很执着,我没有书画室,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在10多平米的卧室内挤出一角,仅能摆一张折叠桌,戏称为‘一角书屋’。我平时很节俭,可买书却毫不吝啬,十几年来购买上百本碑帖及各种版本的书法字典。我还担任朝阳区书协的理事、湖西分会会长,在社区开展义务教学。” 如今的薛明才先生,已是年过8旬的老人,他常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自己的追求、是自己书法艺术的准则,也是自己做人的座右铭,不仅如此,他还把这句话写在了作品中。 歌德曾经说过:“品德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里面显现出来。” 萨迪曾经说过:“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薛明才先生不仅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也是一位勇于奉献、热爱和关心群众的好党员。 采访中笔者获悉,早在1962年8月应征入伍后的薛明才,就曾多次获口头嘉奖、连队标兵等称号,不仅如此,他还曾任师机关带班的管理排长。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还获悉,早在1968年复员回到企业工作后,薛明才曾任团委书记、厂长、厂办主任等职务。当年建国19周年时,他还被选为长春市工人代表,参加了长春市国庆观礼;1978年被派往榆树县城发公社担任知青代组长,被评为榆树县优秀带队干部。薛明才先生作为一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常说关心困难群众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他常常会力所能及地尽力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 人们不会忘记,当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薛明才老先生带头向灾区捐款,并从那时起,每年的春节他都会买些米面粮油等,送给所在社区困难群众和烈士家属。 人们同样不会忘记,2011年,薛明才还主动包保社区的一名困难户,并尽职尽责地履行包保责任和义务。 人们同样记得,2016年“七一”前夕,因为要举家到外地,薛明才提前将600元现金交给了社区的书记。十几年来,薛明才老先生还捐了大量的衣物,捐了近百册图书,帮助社区建立了文化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