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眉县的张载祠
文/刘玉伟
我们几个好友前几天又一次跟西安和爱公司来眉县康养基地游玩,这是我第三次,加上跟西安爱菊公司的那一次,我已经是第四次来宝鸡眉县游玩了。和爱眉县康养基地靠近渭河,远离城市的喧嚣,是老年人避暑康养的最佳选择。自今年六月份以来,这里已经入住了一百多位和爱的会员。
我们那天在和爱眉县康养基地参观时,走进他们入住的房间,两人的标准间里,窗明几亮,被褥干净整洁,卫生间里24小时都可以洗热水澡,空调和电视也是应有尽有。我问他们在这里住得吃得如何?他们高兴地说:“我们在这里免费住免费吃,吃得好,住得也好,每天到点去餐厅吃饭,一日三餐不用做饭也不用洗碗,真的就是神仙过的日子!”我们几个人听了以后,真的很羡慕他们,我们约定明年天热的时候,也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和爱眉县康养基地周边也有不少好玩的景点,如扶眉战役纪念馆、眉县博物馆、眉县百里画廊千亩荷塘、眉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红河谷森林公园、眉县平阳湖公园、眉县鹿野仙踪游乐场等。另外,还可以去宝鸡、杨凌、武功等周边的县市游玩。
我们那一天除了参观和爱眉县康养基地外,还去离康养基地不太远的张载祠参观。张载(1020年——1077年),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他祖籍大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后侨居此地。他是北宋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关学创始人,为“北宋五子”之一。北宋五子除了张载外,还有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他们都为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载继承和发展了孔孟以来的儒家思想,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纲,以《礼》为本,以孔孟为法,创新创变了儒家思想,开创建立了以“性与天道”和“礼德教化”为主体的理学宗派——关学思想体系。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名言,被后世称为“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境界高远,一直被历代广为传颂。
张载的这四句话凝聚了他的学术追求和社会使命感,展现了他的大境界、大抱负、大担当,对如今的社会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将其奉为信仰,曾经称赞“横渠四句”是“大宗教家之心志事业也”。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冯友兰更是将这四句话奉为人生信条。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西安,在与周恩来总理谈话时就盛赞张载:“横渠先生所创唯物主义,比法国的笛卡尔早了五百多年,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张横渠当之无愧。”
张载祠位于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其前身为崇寿院,是张载年少时读书,晚年设馆兴教之地,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元成宗皇帝下令在原崇寿院旧址建祠,以纪念张载,初名为“张子特祠”,元泰定三年(1326年)地方政府斥资于祠前建书院,并命名为横渠书院,其后一直呈“后祠堂前书院”格局。张载祠占地18.8亩,现存建筑物有山门、讲学堂、大殿、正蒙殿、横渠讲堂、碑廊等,大殿内展陈清代康熙皇帝御笔“学达性天”牌匾,这是张载祠的镇馆之宝。
我们那天走进张载祠,就看到里面绿树成荫,尤其是院里的6棵千年古柏更让我们所有人感到很震撼。其中的那棵张载手植柏,树高9.3米,树围3.6米,树形奇特,树干盘若蛟龙,为中华名树。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公元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时此树树干部分严重受损,但历经千载,依然顽强生长,依然充满生机,依然四季枝繁叶茂。我们纷纷在张载手植柏前拍照留念,更为张载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
张载38岁时赴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他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他在任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境内)时,为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他还任过祁州司法参军、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官职。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他在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仅58岁。他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等,后人编为《张子全书》。
张载祠自元、明、清至民国,曾经进行过14次的修建。1985年成立了张载祠文物管理所,199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等。


刘玉伟,2024年8月1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