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
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2、少商穴 ;属手少阴心经。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3、隐白穴 ;属足太阴腺经。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4、大陵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5、申脉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足外侧部 外直下方凹陷中。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6、风府穴 ;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曹溪。属督脉。位于颈部,当后正中发际直上一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针法:从外想内直刺.
7、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下颔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上下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8、承浆穴;别名天池,鬼市,垂浆。属任脉,位于面部,当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9、劳宫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掌心,当2,3,掌骨,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
针法:直刺3-5分.
10、上星穴 ;别名鬼堂,明堂。神堂,属督脉,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针法:直刺1-4寸,可透少海[曲池对侧]
11、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12、会阴穴 ;别名屏翳,海底,下极。属任脉,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 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来连线的中点
针法:从下向上直刺,要刺出血
13、海泉穴: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正坐张口,舌转卷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带中点处取穴。
针法:从下向上直刺,严禁出血。
结语:“鬼门十三针”是针灸学中博大精深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在古代乃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吸取各类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针到病除,疗效独特,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论曰: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或是蜚蛊精灵,手乱目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凡占风之家,亦以风为鬼断。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