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的甘南七日游(四)
葛连光
一.东方小瑞士——郎木寺镇
郎木寺镇,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更是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他们相互包容,和平相处,市面一片祥和景象,人们过着平静安稳的幸福日子。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
佛门圣地郎木寺,在甘南,既拉卜楞寺之后,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天下名山僧多占。有山必有水,山水相依,一座大山孕育出一条大河,一条大河孕育出一方文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产生了巴比伦的古代文明,泥罗河造就了埃及的辉煌,地中海的地理优势培育了高度发达的古希腊文化。有山有水的地方,不仅风光秀丽,更重要的生产生活比较方便。我们称黄河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为什么不说长江是母亲河?这是因为我们的先祖,最初大多是生活在黄河河谷地带,人们的迁徙,也是沿着黄河流域不断地变换着生存憩息之地。
郎木寺位于西倾山腹地南侧,郎木寺向西几公里,是白龙江的源头,从这里向西北再行不远,在西倾山北麓,有个叫代富桑的地方,便是洮河源头,很有意思,仅一岭之隔,岭南的郎木寺属于长江流域,而岭北边郎木寺属于黄河流域。白龙江向东十多公里流入四川境内后汇入嘉陵江,洮河属于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在白龙江与洮河两大水系源头之间,还有一处面积16.2万亩的湖泊叫尕海湖,它是青藏高原难得的淡水湖和自然景观。湖水东面是一处350平方公里的草滩,这里土地肥沃,牧草达上千种之多,被誉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
我们走进郎木寺,见到一种很奇特的民居,有人叫它“搭板房”。屋顶不用砖瓦泥土,只是把木板搭在大梁上面,然后摆放些石块压住木板,以防风吹走动,看起来很毛糙,板屋吸热保暖,具有较强的抗寒功能。郎木寺,寺庙庙宇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庙宇屋脊上的法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突显寺庙庄严和神圣;寺庙里飘出的袅袅青烟和僧俗民众在通往寺院的小路上匍匐磕头前行;信众不停地转动经筒,口中默默地诵经,处处透出神秘和对神的追崇。宁静悠然之外,更彰显一派佛界风光。郎木寺不仅山川险胜,又有著名藏传佛教寺院。随着郎木寺名气越来越大,群山环抱,林木茂密,风景优美,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外国人,比当地的常住居民还要多。白天人们在寺院里参观,在白龙江边嬉闹拍照,或在草地上沐浴高原阳光;夜晚,灯红酒绿,熙熙攘攘,来自甘肃四川以及各地的小老板,在这里开着饭店、酒吧,供游客休憩,洗去一天的疲倦。郎木寺古称“南番中心”,这里环境优雅,风格独特,它以壮丽的山河美景和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斐声中外,2005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命名为“中国魅力名镇”,甘肃省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镇。
郎木寺,淳朴、魅力、幽静,充满了无穷的活力,不愧是“东方小瑞士”,是藏传佛教文化与其它教派文化的再次交流,东西方文化、习惯习俗的再次交融。此次旅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开启了我对郎木寺人文历史的探访。
二.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 你是被世人诵读的,便有人被超度。供在佛前的,有的有灯,有的没灯,都在一条路上。袈裟、围墙、殿堂,以及信仰,被红色裹得严严实实,别出声,就站在那儿。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因其严密的显密宗兼修体制,成就了其举世无双的佛教高等学府地位,成为了信教群众心中共同的圣洁之地。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拉卜楞寺,当时下着小雨,赭色的砖墙更显肃穆,时不时路过镜头的年轻喇嘛,步履轻松矫健,一袭紫红色的法衣,在雨水的倒影下化作一朵祥云,别有一番宁静质朴的美感。站在对岸的高坡放眼眺望,棕墙金顶,气势恢宏的拉卜楞寺可以打破你对庙的传统认知,一个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房屋不下万间,一切尽收眼底,佛殿、僧舍、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鳞次栉比。拉卜楞寺还是电影《天下无贼》的取景地,长达3.5公里的转经筒长廊让无数观众记忆深刻,这里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筒,被誉为世界之最。转经筒的起源历史悠久,相传当时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将经文藏于经筒中,每次转动相当于诵读一遍。长廊里的信徒络绎不绝,顺时针绕行拉卜楞寺,一边轻声念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一边伸手不断转动经筒,仿佛在用另一种语言和佛祖沟通对话,诉说着对于平安圆满的虔诚信仰。几百年来,拉卜楞寺安静地屹立在大夏河北岸,在阿卡日复一日的诵经声中,在信徒香火缭绕的氤氲中,如同一颗藏地高原的明珠,闪烁着睿智的佛光,等待着四海八荒的芸芸众生。
一缕缕轻风弹奏着美妙的梵音,一座座殿宇掩映历史的厚重。鎏金宝瓶闪耀着藏传佛教的辉煌鼎盛,法轮金羊与红黄墙壁交相辉映着拉卜楞寺的庄严神圣。恍惚又恍惚“转山转水转佛塔”的诗句离我如此之近又相隔万里之遥,怀揣敬畏穿过神秘的佛殿和走廊,嗅着酥油灯的清香,轻轻抖落疲惫和灰尘,赞叹雕梁画栋的精美绝伦,也恐慌自己的无知懵懂。此时热烈的阳光夹杂着庄严肃穆的诵经声,空气里起伏着平静详和。
壁画、唐卡、佛像、刺绣在美学与禅意的碰撞中开出了惊艳的艺术之花,一幅幅灵性之作于孔雀石、云母、玛瑙、青金石等矿物质原料中翩然起舞,历经起稿、涂底色、分高晕染,勾线及描金铺银,开光加持的过程悬挂于墙壁或走进布幄中,天堂地狱人间在抽象和具象中无言着美丑恶善的偈语。“心中若有菩提影,世上应无苦难身”。转动的经筒,流畅的线条,动静皆宜的画面悄然变幻,触摸烙印经筒的指纹。旋转行走的信念,重叠的柔软正在融化冰寒,风声洗炼深邃悠远的恒久叩问。扎西德勒,德勒扎西。
拉卜楞寺,你是藏传佛教的瑰宝,你的庄严让人心生敬畏,你的历史沉淀了千年的智慧,你的文化传承了世代的信仰。拉卜楞寺,你是人们心中的圣地,你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美好,你的钟声敲响了人们的心灵,你的经文启迪了人们的智慧。愿你的梵音永远传颂,愿你的祈福永远长存。黄河奔腾护古寺,千年梵音传远方。红墙金瓦映经幡,僧侣诵经祈福祥。站在拉卜楞寺的最高处,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信仰的力量,感受到古老寺院的神秘与魅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