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悟开江鱼
文/曹景常
燕语三两声,桃李争绚烂,一场细雨悄然绿杨柳,东风送来春消息。
就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里刚刚感受到越来越浓的春意,心头也绽放一点点终于迎来春天的欣喜之际,文友中儒兄一个电话,让这春天的欣喜更浓了几分:“兄弟,松花江开江了,来吃开江鱼啊!再晚几天就赶不上了。”在中儒兄热忱的邀请中,脑海中一下就出现了清凌凌的松花江中那灵动的鱼影,松花江边还带着一丝丝寒意的江风,也好像穿越时空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打个激灵,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第二天正是周末,约上两位文友到农安县城,与中儒兄汇合后便急不可待地奔向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的松花江边。
路上,中儒兄介绍说,开江鱼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为东北独特的天气所致。每年四月,沉寂一冬天的松花江,在和煦东风召唤下,再加上温暖阳光的轻轻抚摸,江面积雪慢慢散尽,冰面上的冰层渐次风化,冰面不断出现笑纹。层层叠叠、片片朵朵的冰块,在春风的推涌下,欣喜而欢快地呐喊着,你挤着我、我推着你地一起飞奔。江边人家把这种江河解冻的自然奇观叫做“开江”也叫“跑冰排”。随着冰面解冻,在冰层下憋屈了四、五个月的鱼儿也都被唤醒,而“鱼贯而出”,这些鱼儿由于整个冬天的忍饥挨饿,体内的脂肪已经消失殆尽、废物也排放得异常干净,其肉质变得非常紧密、不肥不烂,因此鱼肉便会异常鲜美,与其他时节的鱼或海鱼有很大区别。肉质用冰清玉洁形容亦不为过,烹调得当,滋味鲜美难以形容——由此,开江鱼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在中国民间著名的“四大鲜”(也有说“四大香”的)中占着首席之位。
中儒兄还告诉我,为什么这么着急邀请我们来,主要是在一年之中,只有四月份的二十几天的时间中才可以吃到鲜美的开江鱼。再晚些天,待春气入水,江中鱼儿开始化育,吸收物华也吸收了浊气,便没了那种鲜美,而“泯然众鱼矣”。因此,只有这几天才能享受到开江鱼的美味。
每逢这个时节,沿江两岸的人们都要或张网或下挂,奔的就是开江鱼。当然,也有人颇具闲情逸致,直接拿一只马扎到江边,垂一根钓竿入水中,钓几尾开江鱼,吹半日四月风。也有的地方政府还隆重地举办开江文化节,以弘扬古老的松花江开江文化。据说,开江文化可追溯至千年前的辽金时代呢。
闲聊中,不知不觉行至松花江边时,已时近中午。
由于早就约好,中儒兄在乡下的朋友,头一天晚上就在江里下了挂网。本应早晨起网,为了让我们这些人亲眼看看最本色的开江鱼,所以直到我们来到江边才起网。
江的堤岸上是一行似乎去年才栽种的杨树柳树,嫩绿的芽孢正在努力鼓起。堤岸下就是的那条著名的大江——松花江。
江水不紧不慢地悠悠向前,江上的风依然有些凉,江边的草色在枯黄中隐隐透着一点点绿意,挂网一起、清波涌动,水灵灵、活泼泼的开江鱼在近午的阳光下,闪着银灿灿的光。网中的鱼并不多,只有一条2斤左右的青鱼,一条1斤左右的鲤鱼,和三五条瘦小的鲫鱼。
打渔的朋友,将两条大一些的鱼,放在鱼篓中。将那几条瘦小的鲫鱼放还水中:“让这几条儿童鱼再长长吧。”只装了两条鱼的鱼篓,显得有些空旷、落寞。
“鱼不多,尝个鲜吧。”中儒兄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说。
“鱼不在多,而在鲜。再说,能吃到这么原始的开江鱼,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说得也是。”
中儒的朋友,在提起鱼篓的同时,还用水桶装了一大桶江水。面对我们有些疑惑的目光,就解释说:“江水炖江鱼,才是开江鱼最正宗的吃法。”
朋友的家,是离江边三五里的一个农家小院。院子不大,但很干净。院子左侧是一畦小菜园,此时尚无绿意,各种小菜正处在屋内炕上育苗阶段;院子右侧是一颗老杏树,满树杏花已落,地上尤有落花痕,似乎还有淡淡花香,看来杏花也是刚落了不多日。
主人就在距杏树下三五步远的地方,摆了一张桌,几位文友聚在桌旁品茶聊天。
在一壶春茶的温润时光中,屋顶升起袅袅炊烟。
江水炖江鱼,是最原始,也是最本真的做法,没有太多的作料,有一把胡椒粉,一把大粒盐,爆锅用的纯纯的农家大酱。
不多时,酱香引得鱼香动,鱼香伴着酱香飞,浓浓的鱼香便飘满农家小院。又过了约半小时,一大盆开江鱼上桌了。
鱼是盛在一个大大的搪瓷盆中,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可能由于人多鱼少,江水炖的江鱼中,放了西红柿、白菜、粉条、大豆腐等佐菜,鱼汤在农家大酱的加持下,闪着金黄的光泽。鱼盆周围是几样下酒小菜:一盘肉酱酸菜芯,一盘尖椒干豆腐、一盘油炸花生米、一盘辣炒土豆丝。此外,还有一个用小盆装的小鸡炖蘑菇。
酒是村中酒坊酿的纯粮小烧,很冲,但味道极好。
酒斟满,开始动筷了。
一口鱼肉入口,鲜美无比,江水炖的江鱼,果然是与众不同:没有半点的腥味,让人感觉一下子能香到梦里去。就连那些作为佐菜的白菜、豆腐、粉条、西红柿,也都带着浓浓的鱼香,让人吃一口就想第二口。再喝一口纯粮小烧,浓烈的酒香与鱼香,在口腔相逢,滋生了另一种芬芳,给了味蕾前所未有的、独特的鲜美享受。酒一入喉,一条火辣辣的酒线直抵丹田,顿时浑身热乎起来。鱼之外的几样菜,也是各具特色,颇为可口。
一品开江鱼,醉在春风里。
品味开江鱼,是离春天江河最近的方式,也是品味大自然恩赐最直接的途径。吃着开江鱼,品味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味道,品味的是青山绿水的清新鲜美,品味的也是春天山水的滋味。
品鱼知尝江味。开江鱼自大江中来,从我腹中过。开江鱼入口了,似乎就有一脉大江从身体中飞过、在心头流淌、在灵魂里涌荡,顿时让人感觉和松花江更加亲近,有一种与大江血脉相连的感觉。
鱼香、酒冽、情浓……几位都有着浓郁文学情怀的朋友,酒兴高涨、谈兴更浓,忘记了城与乡、古与今,更忘记了醉与醒,都熏熏然起来。
就在熏熏醉意中,小院主人——一位痴迷于诗词的、年近花甲的老兄把酒临春风,发出一声感慨:“关东大江大河,馈赠我辈开江鱼,我辈当以何回报之?”
一言出口,满院寂静。
一阵春风吹来,大家的酒似乎醒了几分:对于江河的无私赐予,我们该以何报之?放还江中的那几条小鱼,算吗?还是说,年年在江边种的那一行行树,算是人类对大自然释放的一点点善意吗?
其实,岂止是江河,岂止是原野大地,岂止是绿水青山……胸怀无比博大的大自然,对我辈并没有多少要求,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点爱,对于大自然而言,足矣。
作者简介:
曹景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