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
文/蒲泓丞
拾起那金黄而灿烂的谷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题记
种子,经春风沐浴,夏阳照耀,秋雨洗涤,结出沉甸甸的谷穗;心灵,经书香熏陶,凝出知识与智慧的果实。
春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春风拂过。两道一模一样的身影立在巴克峰头。一道乘着风,飘然飞向山外的世界;另一道则被永远锁在十六岁洗手间的镜子里,不再出来。
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走出大山的女孩,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挣扎,一步步拿到剑桥历史博士学位。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家庭,她父亲是一个信仰极端的摩门教徒,视政府为最大敌人,从小给她灌输极端生存主义,但正是这样的家庭,走出了塔拉这样客观冷静的历史学者;父亲不送他们上学,但兄弟姐妹七人中,走出了三个博士,四个却连高中文凭都没有;他们家有事从不找医生,一切靠母亲的草药或听天由命,但一家人硬是一次次地奇迹般死里逃生。若是说她父亲愚昧无知,木瓜脑袋,但他能凭天赋解出高中数学题;但说他聪明吧,他却一辈子困在自己给自己精心编织的偏执与臆想中。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现代家庭,充满暴力、恐吓、妥协与屈服。但也是这个家,走出了一位思维清晰,逻辑缜密的博士,走出了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生活强者,走出了教育的奇迹。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语出《圣经》。你可以理解为逃离,但我更喜欢它的另一层含义:找到新的信仰。就当着一切是鸟飞往你的山吧,那象征着希望的青鸟会带着还有点忐忑的你,飞往真正属于你的山。
我没有塔拉般天才的自学能力,但我能从她小时候一遍遍诵读晦涩难懂的摩门教条中,学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没有塔拉般复杂的家庭,但我能从她不为父亲的偏执所屈服,领略到坚守自我的本心。她也曾迷茫,但她在风风雨雨后,大彻大悟:
“你可以爱一个人,同时与他决断;你可以每天思念一个人,同时希望他永远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里。”
旁人或许不解,但我知道,这是依恋与冲突,爱与怨结出的智慧结晶。
春雷声声,细雨点点。这是家庭与社会的歌,这是留与离交织出的复杂矛盾的梦,这是希望与选择筑出的光明大道,这是教育的伟大创造。
教育已在心里播种。我也好像乘着清风,随着青鸟,飞向那座神圣庄严的,名为知识的山。
夏阳·心
心,多么简单一字。可真由夏目漱石娓娓道来,便成了这么厚的书。
这矛盾的世间,这矛盾的爱恋,这矛盾的人,这矛盾的心啊……
先生,是个利己的、自私的人,毫无疑问。人们也都普遍出于道义,深深谴责这类人,何况他还间接害死了好友。他因年少时受叔父欺骗,对任何人都无法付诸信任与真心,充满了猜忌与怀疑。他爱上了房东家女儿,但又迟迟不肯吐露心声,直到好友成为情敌,他才记起要与心上人订婚。他一边向好友宣称“恋爱不求上进”,又偷偷向房东太太提亲。好友在知道一切后,或出于绝望,或出于愧疚,走向了自杀。先生婚后,心里同样不安,最终在天皇去世时,以“殉死”之名自杀。
慨然长叹。先生可恨吗?可恨。他那精致的利己主义,读来令人作呕;先生可悲吗?可悲。他也曾是利己主义的受害者,且守着知识分子的道义之心。他曾向“我”说:“爱情是罪恶的。”但自己却深陷于房东小姐无法自拔。矛盾吗?不然。先生的看似矛盾,只是他天然的纯真本性,受亲人欺骗的猜忌思想,和所受教育的道德信义交错的产物。或许,他的死是矛盾的,为同样矛盾至于难以评说的明治时代画上了句号;他的死也不矛盾,因为一切矛盾都随着他的死画上了句号。
把我的心献给正在读的你。这颗光明的,黑暗的;慷慨的,自私的;热烈的,冷漠的;挚爱的,怨恨的。这颗心啊,在夏日里,炽诚而火热地跳动着。
秋雨·曾国藩
尘封百年的往事,跃然纸上,浮动心间。
忆往昔,年少轻狂,狂中自有远虑。曾国藩初入湖南官场,便让长沙城抖了几抖:强制绿营与他的团练一般严格操办。但绿营却是朽木了,哪把他放在眼里?曾国藩一上台就啃了块硬骨头。而他在处理奸商哄抬米价时将闹事的人统统杀头,奸商献媚时他又痛声呵斥。老百姓也气愤不过,给他起了个“曾剃头”的骂名。在尝苦头后,他也痛定思痛,常与谋士共同暗访湘潭各地,了解名声百态。
当壮成,征战四方,尝遍滋味万千。世人只知打败太平天国的是湘军,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酸辛与苦痛哟!世人皆望他曾涤生,两江总督,风光无限,一如当年曹孟德英姿,岂知他曾两度被逼投江,险被活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终是苦尽甘来,他,曾国藩,权极一时,风光无两。
但最令我回味的,还是他投江被救后,左宗棠写信大骂曾国藩。这位三十年的老友,骂起来毫不留情。无忠无孝!这四字,可谓四记重锤,锤锤深击曾国藩心中。但曾国藩异于常人的,便是他没有气急败坏地将信撕得粉碎,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审视,用那犹如刀刃般的刺痛,审视自身。左宗棠这般直言不讳的朋友犹足珍惜,曾国藩般宽广的心胸更难能可贵。
垂老矣,临危受命,千古功亏一篑。无数人功成名就后,目中无人,玩弄权术,最后身败名裂。例如张居正。但曾国藩另一高明之处,便是他的为人谨慎。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后,他便主动请愿裁减湘军,打消了朝廷猜忌。谨小慎微,思言量行。
但就这样一位可颐养天年的功臣,晚年又出山,在天津与西洋谈判时,向西方妥协。也正是这一出,让曾国藩晚节不保,留了个卖国贼的臭名,为天下不齿。他看得清楚呵,彼时列强已不是钱能够满足的了,列强与百姓的冲突已一发不可收拾。溘然长逝,留下伟绩污渍,留待后人评说。
可叹。清王朝彼时也是秋了,曾国藩也就像这秋中的一片黄叶,从入秋的金黄,到飘下的壮美,最后落地——腐烂。他的一生,有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也有时代的眼泪。他逝世时,寂寂黑雨倾盆而下,似是要卷去这一切的一切,他,和他誓死保卫的大清王朝。
那寂寂的黑雨无情落下,沉重地击着我心头。慨然长叹。这天地之悠悠,这人生之促急哟!不觉间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猛回头,惊颔首,又是另番光景。那是我春日踏着风飞向知识之巅,那是夏日献出我炽热的心,那是我秋日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立在黑雨乌云之下,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轻笑。来吧,来吧!就让那轻风为我起舞,让那炽心为我跳动,让那黑雨为我咆哮!
窗外,太阳正好。那知识播的种,历史结的穗,在我心田中,金灿灿明晃晃,一浪叠一浪,一浪盖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弯腰——拾捧起那沉甸甸的谷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四川省渠县中学蒲泓丞
三苏文学“秋之恋”征文启事
碧云天,黄叶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文人墨客吟诗诵词的时节。
值金秋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秋之恋”征文,欢迎文朋诗友们积极响应,多多支持。
1、“秋之恋”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9月10截至,
2、投稿请注明:“秋之恋”征文。
3、“秋之恋”征文的体裁不限,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随笔等均可。
4、在“秋之恋”征文的作品将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陆续展示。
5、三苏文学实行会员制,欢迎文朋诗友们切实加入到三苏文学队伍中来,在文学路上相伴相携,一路前行。会员作品优先刊发,优先推广,会员还可参加线下采风、文学讲座等活动,会员达30人以上每年可出会刊一本,会员还能升入管理层,共谋三苏文学的发展。
6、三苏文学作品赞赏分配,赞赏10元以下不发放,赞赏10元以上平台获40%,作者获60%。
7、评奖底线:都市头条作品浏览量4万以上,微信公众号浏览量1千以上。
欢迎文朋诗友们投稿支持,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