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晚上,踏足了西安~这座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探索中国古代历史的缩影,感悟这座凝结了中华民族千年记忆的文化之城……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有十三朝建都于此,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它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朝代的都城,它的历史可谓是浓缩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华。
站在街头,身后的高楼鳞次栉比,现代建筑的线条与古老城墙的厚重交相辉映。繁忙的街道人流如织,街头巷尾车水马龙。遛弯购物的市井烟火里穿插着一群群不断涌现的穿着唐衣汉服的女子,那头饰、那妆容、那婀娜身姿或者丰满圆润的仪态令人恍惚了,城墙遗迹释放着千年前长安城的盛世繁华;路边商铺传来的是人们手机支付和电动车、汽车的滴滴铃声、喇叭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并存,既古韵稳重又有时尚个性。这两种迥异的氛围,交织成这座城市独有的印象。
瞩目大雁塔,静思玄奘西游对后世文化交流带来的巨大影响。玄奘历经重重磨难,带回长安的天竺经就保存在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里,这也是玄奘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不知怎地,眼前竟然出现了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的形象。
因寺建的塔,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大雁塔。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也叫大觉塔,经过了五代唐王的四次改建,到明朝时大雁塔第五次修缮,才是今天看到的大雁塔。
最感叹的是西安的古城墙。这是一本古代军事的无字教科书,这城墙曾经用于军事防御,保卫长安城的安全,雄厚方正,巍然耸立,给人一种坚固持重和凛然难犯之感。
走在城墙上,让思绪一下子就回到千年之前,恍惚看到了在战马厮杀、鼓角齐鸣、尘土飞扬的旌旗下,一群群铠衣铁甲的兵将怒目圆睁,挥刀放箭抗敌入侵。千百年弹指一挥,多少死士白骨枯,惟有古城墙依旧生动着,向后人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最让我感慨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16岁以下的孩子是免门票的,我想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吧。
所以,即便是大雨滂沱中,在兵马俑进门处还是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孩子、学生、年轻人,撑着伞冒着大雨在排队进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是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
虽然馆里人山人海、比肩接踵,望着坑里的佣兵,在灯光的映照下,还是被一座座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兵马俑所震撼。这真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兵俑以生动的造型和无穷的故事,一下子让你穿越回秦朝,感受那杀戈铁马尘封已久的历史。
秦始皇为了确保生前的辉煌不会因死亡而消散,决定让成千上万的兵马俑与他一同长眠,这些兵马俑不仅是对他统一天下的象征,更是对未来世代的警示与召唤。
一直以来,我都对秦帝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不管是有些夸张的电视剧里还是历史资料记载里,秦始皇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这位千古一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荒淫残暴,焚书坑儒,留下千古骂名。却又果敢聪慧,统一六国,结束多年战乱,奠定了中国本土的疆域,其留下的诸多政治遗产延续至今。
走出馆外,天气虽然有些晴朗,但还是飘着毛毛细雨,仿佛为那些曾经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的兵俑们哭泣;看着呈“品”字排列的三个展馆,真的好笑秦帝的良苦用心,这是为自己的品性来歌功颂德吗?
李白三入长安,称长安似梦,盼何日归期。
孟郊登科,春风得意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
现代人都说“五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而五千年中国则看西安。
在这里,听到的唐代历史不再是历史资料上无起伏的解读,看到的秦始皇陵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感受到的华夏文明不只有历史学家口中的厚重…作者简介: 刘杰:济钢集团退休职工。热爱生活、喜欢写作,诗歌散文曾发表于报纸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