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19期 总第780期


云天之外的香格里拉
一一长卷散文节选连载之2
第二章 高原的体温
作者 欧之德
主播 一 萍
大自然的生命和美丽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是一个云南,东西南北云霓不同,同是这片天空,春夏秋冬个性颠倒。温度计的记录,春天是云南永恒的体温。
其实,最早测量这个温度的,是500多年前明朝一个叫杨升庵的落难状元。由于得罪了嘉靖皇帝,被充军到云南36年,72岁时病逝于云南永昌,他在云南不仅留下了无数绝美的诗词佳文,更体验到了云南“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好气侯,现在仅这两句诗,成就了云南大放异彩的广告词。
云南很少被寒流冰雪侵袭过,也很少被酷暑高温折磨过。暖我如初温情如故的阳光从清冽蔚蓝的天空泼洒下来,春姑娘永远温情脉脉,才有山茶花长期“树树齐开”,才有无数云南之外的天下人宛如一群群候鸟,到云南来避暑或过冬,突兀地显示出人们在自然气候选择中群体的享受份量,连同那些成千上万的海鸥和黑颈鹤,年年山万重水万里,天使般兴奋地飞临云南各地,这儿是它们无数次长途飞越后寻找到的仙地。
云南的气候特殊,四季运行也特殊。按步就班的阳光与有规有距的雨水,组合成了一年中的旱季雨季,他们交接班的时间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属旱季精彩的表演,湖泊变得清瘦,土地变得干燥,似乎义无反顾的履行着让大地把生命变得更强,把阳光储得更足的职责,让冬日不寒冷,春天多增色。
到了6月,被压抑太久了的雨水再也憋不住,突然从某一天开始,一场接一场的瓢泼,便拉开了雨季的帷幕,高原沉溺在雨水的洗礼中,激发着遍地的勃勃生机,庄稼在拔节中走向成熟,江河在奔走中丰满,杂草在丛生中猖狂。旱季雨季是大自然的通透豁达,既独立又合作的高度默契,奇迹般的和谐统一,好像一位美女左右两边金闪闪的耳环,把她的姣美脸庞衬映得更加容光焕发!
云南的农耕、畜牧,与气候和独特的旱季、雨季紧紧相连。积雪消融,马樱花开,该是播种的季节,再过几个月,太阳的影子在同一时刻移到寨子北边时,该收割荞麦了。再往后,又是旱季到来,将放牧在山里的羊群赶进圈,该欢欢喜喜过年了,周而复始。在内地,众人皆知,一年只有12个月,这是月亮围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而在云南楚雄的彝族地区,一年只有10个月,以太阳自身的旋转时间来制定的历法,称为太阳历。
早在秦末汉初之时,彜人已开始定居农耕生产,他们在河谷两岸和山坡上种庄稼,水涨水落,天干地旱,收成凭天而定。在漫长的岁月和茫茫天宇的扑朔迷离中,远古的彜人从繁杂纷呈、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中逐渐掌握了旱季雨季的规律,划分出供自己掌握的播种收获节令。他们凭着一根竹竿立影,发现这“影”和太阳行走的位置密切相连,为此制定了“太阳历”,一年仍是365天,但是,一年只有10𠆤月,一个月36天,过完10个月后,剩下的5—6天为“过年日”。彝族人用永恒的太阳解释所有的期待和向往。无独有偶,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也创造了一种太阳历,竟与彝族的太阳历基本相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创造了远古文明的共同光辉和神圣。如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太阳历广场,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高高的纪念台依照彝族先民祭天的祭坛造型设计,大气而又宏伟。祭天台是彜人先民观测太阳变化以定春夏,查看星座斗柄走向以定四季的观象台。整个建筑分三层台面,每台5个出口,3层台面总高18.3厘米,40幅浮雕讲述着“太阳女”的故事。太阳广场给古人、今人和后人,留下深刻的智慧纪念!
*~~~*~~~*~~~*
主编 曹立萍
作者 欧之德
主播 一 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