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在阅读《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推文选编》之前,我们也许对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建设者们的了解仅限于零星的历史片段与口述回忆。然而,这部作品如同一座桥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汗水与奉献、坚韧与梦想的时代。书记录了基建工程兵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壮丽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战友深情的怀念和对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崇高敬意。翻开这本书,我们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工地上,铁锤与钢钎交响的乐章,感受到那份铸就国家脊梁的军魂永驻,功勋长存。
当我轻轻合上《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推文选编》(以下简称选编)这本书上下册时,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对那段军营激情燃烧峥嵘岁月的无限感慨,更是对基建工程兵部队指战员们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为共和国的基本建设精心施工、顽强拼搏、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流血流汗、建功立业的丰功伟绩和豪迈气概感到骄傲自豪,无怨无悔,可歌可泣,荣光和欣慰。此刻,向我亲爱的战友们表示深深敬意。我在心中呐喊,基建工程兵万岁!基建工程兵精神永存!同时,我要衷心感谢刘坤德老总和编辑委的全体战友老师们,你们为宣传基建工程兵,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细心编辑,让基建工程兵军魂永驻,功勋长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做了一件利国利民,鼓舞士气和后人的大好事,功德无量。
这本书,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基建工程兵战士们面前,让他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令军人激情满怀,斗志高昂,一颗红心忠于党的伟大而难忘的年代。翻阅《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推文选编》,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本书,不仅是一面飘扬的军旗,更是一盏不灭的灯塔,照亮了人民军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光辉足迹,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深切感受到基建工程兵那“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坚定信念与不朽精神。
军旗下的辉煌篇章
《选编》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基建工程兵干部战士用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基建工程兵们如何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三线建设、国家基本建设和战备施工等艰巨任务中的壮丽篇章;更深刻揭示了这支部队“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独特建军方针,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人作风和献身精神,还有指战员们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基建工程兵,这个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兵种,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18年,却以其独特的使命和担当,在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以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三线建设的艰苦奋战,到北京地铁的穿山越岭,再到无数战备工程的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筑起了一座座坚固的堡垒,修建了一条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更为国家的基本建设和战备施工立下了赫赫战功。部队自组建以来,基建工程兵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工程建设中,基建工程兵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以顽强拼搏、勇于创业的精神,相继完成了湖北省化工厂和化肥厂、陕西省桑树坪煤矿、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公司以及潘家口水库等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重点单项工程130多项;探明了一批铀和黄金矿床;完成了北京地铁第二期工程,为北京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建起了大批教学、科研楼房以及民用住宅;完成了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220余万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填补了国家雪线以下350万平方公里中最艰苦地区的大面积水文地质空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修筑和改造秦岭、天山、川藏和青藏等公路2300公里;武警黄金部队自组建以来,承担了大量的黄金矿产勘查任务,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达到了1800多吨,这一数字超过了我国探明黄金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一。此外,根据最新的数据,这支部队在40年的历史中,为国家探获的金资源储量达到了2365吨。生产黄金近20吨。这些成就为我国的黄金生产和储备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我国的黄金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黄金储备跃居世界第五。武警黄金部队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示了其在地质勘探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参加了河南省抗洪救灾和辽宁、河北等地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基建工程兵部队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以“雷锋式好干部”姚虎成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项项重大建设项目的完成,这一个个丰功伟绩,这一颗颗熠熠闪光的宏伟建筑明珠,无不凝聚着基建工程兵指战员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的事迹,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共和国的天空中。这些文字和数据,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基建工程兵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军魂不灭,精神永存
尽管部队已经撤编,干部转业,战士复员,但那份根植于心的军魂却从未消逝,那份属于基建工程兵的军魂却永不磨灭。《选编》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从心底流出的清泉,滋润着后人的心田,让那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基建工程兵精神得以代代相传。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对过去战斗业绩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激励,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选编》中的文章,正是这份军魂的最好见证。它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昔日战斗的业绩和留下的足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支部队独有的精神风范和优良传统。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千人千面,共绘历史长卷
尤为令人动容的是,《选编》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出自基建工程兵干部战士之手,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记录下了那段共同的记忆。这些文章,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细腻温婉,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深沉凝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基建工程兵们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和精神世界。千人千面,却共同书写着同一个主题——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此外,《选编》中的文章还以其精彩、生动、灵秀、活泼的笔触,全面记录了基建工程兵昔日的战斗生活。这些文章文笔流畅,语言朴实,生动感人,各具特色,既有对艰苦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有对战友深情厚谊的细腻刻画;既有对建设成果的自豪展示,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它们共同构成了基建工程兵18年历史的生动解读,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温度和气息。 展望未来,续写辉煌
读完《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推文选编》,我深感震撼与自豪。那些曾经为国家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基建工程兵们,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总之,《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推文选编》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基建工程兵战友们,每一个退役军人,每一个中国人认真阅读的好书。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基建工程兵为建设祖国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更让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洪科,1953年12月生,1969年4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后调基建工程兵办公室政工组、基建工程兵政治部文化部任宣传干事,1978年调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任新闻干事、副处长。1992年转业到《中国黄金报》工作,任通联部、文艺中心主任、主任编辑。2013年退休。从事宣传、新闻工作40多年,发表文学、新闻、摄影、电视专题片等各类作品500多篇(部),其作词的《基建工程兵之歌》《黄金战士之歌》被传唱至今。
来源: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
编辑:刘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