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光鲜活的足迹
——康云清《我的奋斗人生》札记
李以亮 (江苏)
初识康云清先生,是在西苑社区的一次赠书活动。今年春天,我和京剧戏迷票友协会以及琴台艺术团的朋友们,受老龄协会之邀,参加康云清先生《我的奋斗人生》新书发布会。融融春光里,看到康先生高大的身材,挺直的腰板,清瘦的面容,矍铄的目光,听着他洪亮清晰的声音,显得格外精神,一点也不像年届八十的老人。丰县百事利,可谓全国电动三轮车的一面旗帜,对康云清先生艰苦创业的事迹也早有耳闻,只是未谋其面。在三月的春风里,得见其人,得领其书,甚感高兴。新书发布会上,他对自己的创业经历、成书过程、人生感悟等作了概略介绍,其举止和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及至到了今年仲秋,县作家协会朱群英主席组织相关人员到康云清先生老家顺河镇康庙村,参观先生出资修建的康乐亭以及听他本人对家史、村史的介绍,而后到百事利企业观摩座谈,又一次见到康云清先生。通过这一次集体采风活动,对康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通过观看康乐亭,走访百事利,再次近距离聆听、观看、感知康云清的奋斗历程,对康老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企业座谈讨论时,重新得到康先生亲笔签名的书,象是得到云清先生的一部成长奋斗的历史,我决定安下心来一探究竟,仔细品读。
康云清先生幼年家贫,读书至初中后回乡务农。其间,当过村赤脚医生,当过生产队会计和队长,入党后曾任边庙村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秉承其家父的传统美德,爱动脑肯钻研,有理想有热情有干劲,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干好一行,干出了成绩。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几十年如一日,抱定志向不泄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路坎坷,脚踏实地,一路奋斗,从不服输。跌倒再爬起,爱拼才会赢。直到他创办百事利成功,直到他成为百事利的董事长、明星民营企业家,直到他成为丰县蔚为大观的电动三轮车产业的领头雁,事业进入坦途而到抵达理想的彼岸,他也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功成身退的他,经过艰难甚至是痛苦的抉择,决定拿起笔,去重新记录自己走过的万水千山,去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几多苦难,去描述他的创业之路,去揭示他悟出的成功真谛。
两年时间,竟然码出12万字文稿,洋洋数万言,用他自己的话说:“由于文化水平低,我只能用大白话把我还记得的事情写下来”,其用心是,用书的语言形式“传给我的子孙后代,教育他们如何度好人生”,教育后人“勤奋读书,敢于实践,勇于担当,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将康家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愿我经历的那些风雨坎坷,能给后辈以警示,帮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平实的话语,平和的心态,为他的这本书平添了几分真实的色彩。
务农之路立身。康先生的广阔胸襟、谦逊的话语和书中的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倍感钦佩。遍览全书,虽是“白话”,实接地气。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康云清的一股子倔劲和闯劲,无不弥散着他浸透汗水的足迹。捧读佳作,往事历历。第一人称的表述平凡亲切,真实可信,真诚可感,真挚动人。全书三大部分均以章回小说形式冠以题目,提纲挈领,娓娓道来,读之脉络清晰,井然有序。从苦难的童年讲起,一幕幕往事如烟,也让我重温了那段近在咫尺的历史。他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仿佛让我们瞧见了先辈们的许多艰辛。回家务农后,脚踏实地,种粮种菜种烟,学过木工,学会修理自行车,到外地倒腾猪苗,当生产队长身先士卒、历尽波折,买了第一台拖拉机,点亮了第一盏电灯,造出了第一缕粉条。从当生产队长到当村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有魄力、有能力、有办法,通过艰苦的努力,兑现了他向村民作出的“让大家过上好生活”的承诺,凡此种种,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自信和在他当地群众中的威望。
经商之道磨炼。艰苦的农村生活,淬炼了他的吃苦耐劳的品格,不安于现状,闯出更新更广更富裕的生活路子,是康云清先生的不竭动力。在务农与经商的选择上,康先生也有过思想斗争抑或纠结。他在农村务农做过小商小贩,干过个体,也曾经为此担惊受怕,担心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日子,当为女儿遍找工作不着的情况下,四处奔波,寻找经商的门路。无资金,就租小门面开个农机配件杂品店,之后又转行经营三合板生意,初尝甜头,让他感到“做生意比在农村种地强得多”,因而坚定了信心。之后又经销木业工具电刨子、农村打井和灌溉用的水泵、塑料软管等,由于他头脑灵活,跟着市场变化走,善于经营,初涉商海,即取得丰厚回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康云清毅然辞掉村党支部书记之职,全身心钻研经商之道。经销生产木线条用的木工机械、旋板皮机器上的刀具、豆浆机、自造挂面机等他都有涉猎。生意有了生机,“丰县东方机电总汇”的品牌店面也应时而生。生意场上并不总是顺畅和利润,有成功,也有失败。其间他也遇到过很多困惑和挫折,在困难面前,这个敢于勇立潮头的苏北汉子,以他聪慧的才智,果决的手段,迎难而上,把坎坷化解于无形。
企业创办成功。多年的经商之路,摸爬滚打,小有成就,康云清并未安于现状,一些更大胆、更超前的思维在他脑海中涌动。爱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启迪了他的思想。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外地出差,一个不经意的发现,竟然让他和电动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在街道上看到不用人力蹬、屁股后面也不冒烟的两轮电动车自主飞跑,康先生突发奇想,要用一己之力把这个宝物研制出来,造福大众。他敏锐地觉察到,电动车或许成为他继经商之后的又一次超越。
想法是完美的,现实是无情的。资金匮乏,技术薄弱,经验全无,要想凭空造车,谈何容易。困难吓不倒英雄汉,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商实践,决定在制造业领域一显身手。深入思索确定突破方向、外出考察付诸实际行动、买来电车仔细研究消化。选好厂址,购买配件,反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极其艰辛的探索,第一批样车制造完成,“百事利”商标应运而生。良好的开端升启成功的大幕,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是康云清先生迈出的最为坚实的一步。丰县大庆路115号,这是百事利的诞生之地,也是康云清先生勇于探索、敢于争先的发迹之地。经过不断完善提高,由国家经信委、交通部等有关部门专家审查,百事利获得了“中国第七批电动自行车制造许可证”。艰辛的探索,可喜的开端,丰县人有了自己的百事利,飞起了自己的金凤凰。
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康云清先生迈开更为坚实的步伐,他清晰的头脑一刻也没有闲着。有了两轮电车,为满足老年人需求,又马不停蹄研制生产三轮电动车。2022年5月28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丰县百事利电动车举办了隆重的开业典礼。丰县由原来的电动车产业的空白县,发展到有了自己的新兴产业,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让康云清先生斗志更旺、豪情满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而陡生干劲。接下来的日子,确保质量拓销路、走出低谷再扬帆、发展空间大拓展、员工素质提档次、新款车型揽商家、合作共赢开新局,这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案例,无不让人击节赞叹。
披荆斩棘,时光荏苒。2009年9月20日,与百事利,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徐州百事利电动车业有限公司新厂建设施工典礼,在丰县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当时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新厂区的建设,无疑又翻开了百事利迅猛发展的新篇章。从书中这些细致的章节,我见到了:百日速度展精神,品牌增辉声望高,研发新品再攀登,坚实的步伐,走出了明星企业的新路。
不知不觉,百事利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苦辉煌的岁月,征程历历,脚步匆匆。跋涉的路上,那些鲜为人知的困苦都被康总踩在了脚下:因欠债除夕的不眠之夜、因打官司而三下许昌、因经验不足曾遭人暗算、因出差外地走南阳遇险等等,康先生靠着自己的人生智慧以及家人坚定的支持,走出低谷,多次转危为安,完成了人生路上的多次华丽转身。艰难伴着喜悦,泪水和着汗水。创业路上,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一路披靡,串串鲜活的脚印,闪烁着康云清奋斗的光辉。春华秋实,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枫叶殷红,康总已经收获了希望,又怎知那不是春花无处不在的召唤。
浸透汗水的行程,可圈可点的业绩。康先生的一部奋斗史,让我手不释卷。谨以拙词作结:《临江仙·赠康云清》
故事真实可感,道来苦辣酸甜。星辰明月照无眠。半生勤奋斗,足迹印流年。种地品尝辛苦,经商历过艰难。打拼一路永朝前。终赢企业旺,成败饮甘甜。
2023.10.30
李以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诗词学会会员,徐州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枫叶流梦》诗观:诗词言志、言情、表意、抒怀,写出的是心声,记录的是生活。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