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来生
文/赵娟芳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阢的不困杀人也么哥……”
生命的齿轮不停轮转向前,人们穷极一生的旅途,去寻找一扇通向“往生”的大门。
我总觉得人来到世上就是受罚,经历一场场生离死别。人与人之间好似浮萍与转蓬,缘聚缘散,缘起缘灭,来时日,聚时日,过活一天少一天。
你要如何看待“死亡”呢,是两个字、一种生物意义上的状态、一种情感?关乎于谁,又关乎自己什么呢?
“死亡”,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是凛冽而残酷的冬季,在《晒后假日》里是无尽遗憾的残夏,在《儿子的房间》里是充满回忆的深秋。如果人生一定要我灌注给它一个定义,我想那或许是漫长的雨季,晦暗、阴冷、潮湿……
我写过很多文章诗歌,关于人和事,甚至花鸟虫鱼、尘埃云雾,却很少真的提笔写给至亲。记得我把亲情写得最好的一次,是在高中时的课堂演讲,我的语文老师听完后泣不成声地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天,我讲述的是我那个山一样沉默寡言的父亲,在听见我电话里头回跟他哭着说压力大不想上学时,他第一次放下手里重要的活计,不顾八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奔赴到我所在的城市,坐在汽车站的长椅上,带着一身的风霜和遮掩不住的疲累,低语着一声声宽慰我。
为了赶最后一趟班车,他来去匆匆甚至来不及等一碗热拉面端上,却仍然频频看向我的单鞋,念叨着在车站旁的小店里买了一双棉袜给我穿上。
春三月的雨雪天何至于那么冷,雪甚至无法固态地停落在地面。可他离开时的背影,让我恍惚以为那场雪恐怕堪比三九天里的鹅毛飞雪,否则我那时还不到四十的父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白发啊……
其实,我是个被上天眷顾宠爱的小孩,我至亲的家人们都陪着我长大,参与了我至今为止的全部人生。所以我几乎很少真的想“死亡”这两个字,我总以为,一个人哪怕再老,他都会有明年的……
一直到今年五月回家,爷爷掰着手指头对我算着:“如果我能活到九十岁,你一年回来两次,那你总共还能见我几次”,奶奶给我端一碗面条,说:“我的乖娃,要多吃几碗奶奶做的饭……”
那一刻,我的天真仿佛在被一把巨大的斧头敲碎,轰隆作响,震耳欲聋。我嗫喏着,想要像一个无赖的小孩似的反驳:“不,一百岁!”
可我成年人的理智用了不到一秒钟帮我算清楚,哪怕是一百岁,也只多十年,也只多二十次,那不够!那哪够呢? 那个陪我长大的小老头,我怎么能只满足见他二十次?
小时候每次跟妈妈回姥姥家,我玩腻了就嚷求她快回家,她总说“一会儿啊再等会儿”,临了上车时,她还一下忘拿外套,一下忘拿包。小孩的我心里埋怨妈妈记性不好又磨蹭,可长大后才明白,因为妈妈也舍不得她的妈妈,她也想念妈妈啊!
我越来越想起曾经小孩时眼里的大人们: “那时候姥爷好高大,瘦高个,严肃的很,手掌很粗糙,每次去他都单手抱我上膝头,用另一只手不停的摸我的脑袋,还用胡茬扎我。姥姥很不像我们小孩一样馋嘴,她总会从兜里变戏法一样给我各样的糖果零嘴。姥姥的饭菜很香,不知放的什么调料,总有她的味道在其中,这难道就是书里说的“外婆菜”吗?奶奶为什么总是要念叨哥哥,明明我天天就在她跟前,她还说想孙子……”
后来,走在阳光下,我和姥爷的影子一短一长,长的竟然是我的,短的,是他的岁月,那么高大的一个人,瘦成了一把风霜。
原来姥姥也是个馋嘴猫儿,每次回去给她带甜品点心,她总会开心的笑眯眼,小猫咪一样悄默声在旁边不停的吃,可我那么会做菜的外婆,竟然会把糖当成盐。奶奶不知道什么是大学,她不知道济南的冬天多漂亮,只会一遍遍问我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棉裤穿好了没有啊……
我从14岁开始背着行囊离家求学,学生时代寒暑假回家,每次回家不一定总是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但离家时,天公必定不作美——凌晨五点,天不尽亮的雨雪天里,我坐在车里,爸妈扒在车窗外不停重复已经说过无数次的叮咛;爷爷奶奶一直站在家门前的小坡道上,一高一矮……或许是因为每次都灰蒙的天气,或许是因为每次我眼里的泪花晕染,我从来没有看清过他们。只好假装吊儿郎当的给他们一个倔强的后脑勺,和漫不经心的“知道了,烦死了,都回吧”。
次次皆是,至今我仍无法回忆起那一幕幕情景里,他们更具体生动的神情笑貌,因为我真的一次都没看清过……
天伤物华,地损人寿,时乖命蹇,悲夫呜呼!
“死亡”是否是一个人的归宿,我无从得知。
小时候看电视,里面总说人死了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想念了,抬头就能看到满天繁星。地上陪伴的人一个个变少,天上的星星会变多。可是现在的夜晚,天空也一样黑,我怕黑,怕以后再也找不到我的星星。
我只知道,“死亡”就是以后再也见不到,听不见了。尘世间悲恨欢喜,从今往后,都没了瓜葛。
我的人生只是因为他们晦暗不清的黑色身影才会缤纷多彩。若没有他们,这人生倒没有个过头,只不过看上几十年无变化的冬夏轮换、新叶落红,那趟回家过年团聚的列车却会永永远远停在每个分离时的雨雪天里,哀鸣着呼啸,永远看不清楚那几个渺小却一直在望着我的人儿……
巷子口的猫儿自由自在,却没有称为之“归宿”的窝;屋檐下的狗儿被栓起,却有人惦念它的冷暖温饱,我可以放弃辽阔天地,只求家人安康,不止此年端午。
作者简介:
赵娟芳,籍贯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