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教育的“新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对于“创乐”,他是这样表述的:个性鲜活、勤于实践、有所创造、不断创新、人格独立。现就“创乐”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七)——方法比力气更重要。
做事情,方法比力气更重要,如果仅有一身蛮力,而不讲究方法,则于事无补,甚至把事情办砸。方法从何而来,从想象中来,从思考中来,从“异想天开”而来。孟国泰先生在《想一想歌》中写道:跳出框框想一想,由此及彼想一想,颠来倒去想一想,虚实结合想一想……四面八方想一想,异想天开想一想,想出一片新天地,想出人生新辉煌。
一个孩子用扇子扇火,先是轻轻地扇,结果把火扇得越来越旺。孩子心想,如果自己用力猛扇,不就可以把火扇得更旺吗?结果是,把火扇灭了。孩子想不明白,轻轻地扇把火扇旺了,而重重地扇却把火扇灭了。不仅是孩子,生活中有多少人不懂这个理:风可以把火吹旺,也可以把火吹灭。所以,做事不光要用力气,更要用脑子。
如果你参加百米赛跑,一开跑,就要使尽全身力气,直至跑完全程。但如果你参加马拉松比赛还能这样跑吗?还能一开跑就使尽全身力气直至跑完全程吗?如果真这样的话,你还没有跑完全程,就倒在了途中。百米赛跑与马拉松比赛,虽然都是跑步比赛,但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跑步比赛,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对待不同的事物,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做一件事情,能力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更重要。
画一幅油画,没有油彩不行。但并不是说,有了油彩,就油彩用得越多越好。如果缺少运用油彩的智慧,不懂得运用油彩的方法和技巧,只知道把油彩堆在纸上,认为堆得越多越好、越厚越好,那么最后“堆”出来的,并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堆胡乱的油彩。有的人终生画不出一幅好画,也许缺少的并不是油彩和努力,而是运用油彩的智慧和方法。
玻璃是透明的,很多初学画画的人,觉得画玻璃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只要先画上一扇窗,再在窗上画出窗格子,那窗格子中间的空白部分就是玻璃了。原来,要画出玻璃,并不需要直接去画玻璃,只要把玻璃四周的窗格子画好了,玻璃也就画好了。做一件事,当难得不知如何做起时,就从它四周容易做的事情入手,当把四周容易做的事情做好了,那难做的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辆车陷入泥潭里,动弹不得。车里下来两个人推车,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人手太少,把司机也叫下来推车。三人死命推车,却无法推动,车仍困在泥潭里。有一位老者见了,说,单靠人推,而司机不上车踩开油门,去驱动车,让车自己动起来,车动得了吗?司机听老者一提醒,如梦初醒,即刻上车,踩开油门,驱动车子,同时叫后面推车的人一起使力,车很快就动起来,驶出了泥潭。有时,一个人就如一辆车,如果自己做事不主动,仅靠别人推着去“动”,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只有自己“动”起来,再加上别人推一把,才能马到成功。
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兴奋地告诉我,他能用一根普通的吸管穿过土豆,说完,便当着我的面做起实验来。儿子拿出一颗土豆,把它搁在一只玻璃杯的口端。只见儿子举起一根吸管,向土豆插去。果然,吸管直挺挺地穿过了土豆。接着,儿子把一根吸管递给我,要我试试。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弄折了几根吸管,还是没有让吸管穿过土豆。按说,我的力气比儿子大,儿子能用吸管穿过土豆,而我却为什么办不到呢?最后,儿子神秘地告诉我,我不能用吸管穿过土豆,不是力气不足,而是方法不当。用吸管穿插土豆,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用拇指按住吸管的顶端口,让吸管里面的空气不能流通,这样,当吸管插入土豆时,就会变得坚硬无比。我按儿子教我的这种方法去做,果然很轻松地用吸管穿过了土豆。
看来,一个人的成功,光靠实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懂得埋头实干,而不懂得抬头看路,不懂得摸索一套成功的方法,那么这种实干,只能是蛮干,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背道而驰。正如一位企业家说的那样,四两可拨千斤,但不是谁都能四两拨千斤,那些能够四两拨千斤的人,正是那些凡事懂得摸索、运用和讲究方法技巧的人。是的,成功是有技巧的,成功是需要方法的,成功的意义,就在于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回报。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