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油诗情缘(之二)
———随笔速记
文 /杨浩然(山东)
跟老李讨论打油诗兴致正浓,迎面来了好友马正升,晨练归来一身轻,走步呼呼带着风,见他拱手笑脸迎:“好久不见俩老兄,欢迎中午来家中,佳肴美酒应尽有,我请哥哥喝几盅儿。”
“呦嗬,马老弟打油诗有进步,轻松拿捏,打油一首新鲜出炉。神州行,我看行,马府煮酒论英雄,酒仙酒神齐聚首,借得东风美心情。”我随即附和,欣然接受邀请。
“好好好,中中中,你家美酒有鹿茸,滋补养生头一名。梨园山庄赏美景,山清水秀好心情。荷塘垂钓有雅兴,钓来鲤鱼好清蒸,炒鸡功夫真不赖,马弟厨艺显神通。”老李不甘示弱,打油趣味相投,将了马正升一军。
“哎吆吆,打油诗作妙妙妙,酸得牙疼要不要?中午俺也凑热闹,带上我家好酒肴。”嘿嘿嘿,冷不丁冒出来了赵明伟,伶牙俐齿小快嘴。
我赶忙打招呼:“末伏幸会赵明伟,兄弟一定喝一杯。金蝉全蝎拿过来,猪耳心肝来一份儿。”
明伟哈哈大笑:“谨遵哥哥吩咐,必须到位,马府相会,不醉不归。”
“OK,美酒美味,不要贪杯,兄弟情深,健康最贵。”
中午,马府相聚,畅谈人生,不亦乐乎。
席间,马正升问,这顺口溜打油诗可有什么传说来历呢?
我于是给小结一番,打油诗嘛,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起源于中国唐代,由张打油所创。这种诗歌形式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押韵,通常由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的特点是通俗诙谐,内容多以幽默、妙趣横生的方式表达文字的含义,常用于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打油诗的语言生动活泼,贴近人民,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欢乐和愉快的感受。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还常用于教育和宣传,如政治宣传、环保、安全生产、文明礼仪等社会主题的宣传。因为通俗易懂,很有群众基础。
打油诗的例子包括张打油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描写雪景,用语俚俗,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
此外,打油诗还常用于描述风景、讽刺社会等方面,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在现代,打油诗更多地应用于庆祝、娱乐、调侃等方面,成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赵明伟率先鼓掌,高兴的说,杨哥给科普了一下打油诗的来历和特点,涨知识了。我也要试着写点打油诗,还要哥哥们不吝赐教啊。
老李喝了一口酒道:还客气上呢。
“这样吧,还是老杨给你说说当年卖老鼠药的公茂庆编的打油诗吧。一定有笑点,还是实用的广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沂水县各大集上活跃着老鼠药大王公茂庆的身影。我还隐隐约约记得一些:
南来的,北往的
哈尔滨的香港的
走的走,瞧的瞧
走得快了瞧不着
药耗子,老鼠药
大小老鼠不放过
养头猪,养只羊
养啥比养老鼠强
赶罢集,买上货
别忘捎包老鼠药
我的鼠药就是好
大小老鼠跑不了
能药死
老鼠的爹老鼠的娘
能药死
老鼠的舅子丈母娘
大得吃了蹦三蹦
小的一吃就要命
先麻嘴,后麻腿
鼻子眼里淌血水
一蹦一跳见了鬼
老鼠是个害人精
糟蹋东西不卫生
这里窜,那里跳
还上被窝撒泡尿
一包鼠药都药完
全家老少都安全
… …
赵明伟说,可把我笑岔了气。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
杨浩然,山东沂水人,历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集团业务校长、北京文鑫教育写作学校校长、《传奇故事•校园作家》主编、《经典美文》执行主编等职,兼任中国教育科学院成功作文课题组执行组长、北大青少年手拉手立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评委主任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等一千九百余篇。主编《小美文大智慧》《经典阅读》《月亮的温度》《小河轻轻对我说》《一棵小草的品格》《我和夕阳有个约》《雪与霜的记忆》《鸟儿的故乡在哪里》等文学图书二十余部,策划主编中小学作文、阅读理解、识字练字、诗词讲解等语文配套教材六百多本,三十多年来累计在全国各省市青少年报刊指导推荐点评学生作文发表一万三千多篇,个人出版小说、影视剧本、散文诗图书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