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榆林(散文)
图文:都 世 科
一
宝鸡正大国旅组织的“放风内蒙”知青专列,最后一处游览地是陕西的榆林市。榆林古称上郡、也称驼城,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地。榆林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发现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地下矿藏后,发展之快令人刮目,300多万人口的一个市去年GDP超7000亿,在全省地市中遥遥领先,是人口相当的宝鸡市近3倍. 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如今榆林已今非昔比,许多方面成果斐然,殊荣一大串:沙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国家新生能源示范城、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城市等,也被誉为“塞上明珠”,陕西的骄傲。
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团先参观游览了古城,高大雄伟的部分城墙,可见上世纪70年代前保存完整的明代老诚的雄姿,其底宽5丈、顶宽3丈、高3丈6尺(12米)城廓面积达2.1平方公里,其城墙高度超过北京古城。这里最有特色的要数城内老街的“骑街6楼”,在1.5公里的街道上摆布着星明楼、万佛楼、钟楼、凱旋楼、鼓楼、文昌阁6座古楼,分别始建于明、清两代。建于明代的星明楼,共3层,高18米,纯木质结构,楼基为青石砌筑,28根巨柱支撑3层楼体,楼顶屋檐下覆盖黄色琉璃瓦,顶脊有立体龙兽和形态各异的人物造型,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精美彩画、结构轻巧,历经500多年仍巍然屹立,我们真为古人精美的建筑技艺而称绝。
文昌阁是清代乾隆年间,榆林举人叶兰捐资修建,其人祖孙三代均文釆不俗,分别为三层楼题词,文昌阁三字便是其孙题写,榆林不乏饱学之士,多年来文昌阁已成了墨宝荟萃之楼。骑街6楼皆为建筑艺术,凝聚着历史文化和先辈智慧,如今成为榆林一张靓丽的名片,榆林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
靖边县境内的波浪谷,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地质奇观和人文风情于一体的游览胜地。火焰丹霞、赤壁丹霞和地心丹霞三个主要景区,放眼望去,满目赤色,红色砂砾岩波浪状分布,形似大水冲刷后留下的地貌,椐资料介绍:这种地质地貌形成于白垩纪,距今己有9600多万年,系1亿5千年前侏罗纪时期开始沉积的沙丘组成,沙丘不断被水浸渍,水中的矿物质与沙子凝聚结成沙岩,形成波浪式叠状的结构,犹如海浪凝固在大地上,砂岩上流畅的纹路具有三维立体效果。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山体形态: 在绝壁千刃、深不见底的两山中间,不足一米的一条缝,从上面向下望一眼不由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一线天的峡谷中只容一个人行走,天开一线,一百多米没有光的时空隧道,有人说: 穿越波浪谷,人生尽坦途。 红岩绝壁、奇峰沟壑、水上城堡,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人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波浪谷景区内分布着不少湖泊、溪流、瀑布等,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植被茂密,可垂钓、划船、游泳,波浪谷独特的地貌、壮丽山水吸引不少游人。
在距市3公里处,有一个红石峡景区,300多米长的峡谷里,东、西两面悬崖对峙,榆溪河穿峡而过,两面崖壁共有20多个石窟,还有西崖崖面,除了佛像,便是书法艺术品,从古至今,凡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武将官,大都喜欢到红石峡题词,以抒发边塞豪情,书法艺术品中篆、隶、楷、行、草齐全,字最小的寸许、最大的6米,笔法雄建、苍劲。门楼门洞上额携刻的“红石峡”三字,系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史学家、革命先驱,刘志丹将军的老师王森然先生所题;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词为:“榆溪胜地”。革命先烈杜斌题刻“力挽狂澜”等。有些书法作品被直接雕刻在石崖上;有些则雕刻好字,再嵌贴在石崖上、如今,红石峡完全成了一座书法艺术的展示地,以及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
三
在榆林城北不远处的红山顶上,有一个镇北台,系古长城最大关塞之一,控制南北之咽喉要塞,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历来都是兵家要地。
镇北台始建于明万历35年(1607年),依山椐险,巍峨挺拔,气势磅礴,系万里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隘口和观察所,台呈正方形,内夯黄土,青砖包砌,基部宽处80多米,共4层,高30余米,一层是驻守官兵吃住等生活场所。每层外侧均有2米高的垛口,设有瞭望口,各层级之间相通,顶层中间建有哨楼,可惜如今已不存在了。站在镇北台顶层举目远眺,榆林城附近的建筑物尽收眼底:逶迤长城、绿色林带、碧波荡漾的红石峡水库,还有榆林人多少年来战天斗地的两大硕果——治理沙漠而形成的沙地植物园;沙漠运河一西沙渠、榆东渠。
榆林是边塞城市,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多次战争,明代三次与外蒙古侵犯者之战;与李自成(榆林米脂县人)之战和与叛军周世民之战,榆林彪悍之师名扬天下。李自成将陕西其他地方全部占领后,唯独老家榆林城攻打不下,第二次调集精兵强将数万,激战12昼夜,无法破城,城内军民在几名退伍在家养老的老将军带领下,军民齐上陣,硬是顶住了强敌,后来叛徒打开城门,李自成才攻下榆林城;清康熙年间,周世民叛乱,攻下全省许多城池,榆林成了一座孤城。周世民带兵攻打榆林城,3个月未曾拿下,为朝庭赢得了时间,后康熙皇帝调兵遣将,剿灭了叛乱。并御笔亲书:“两守孤城,千秋忠勇”,赠给了榆林。有一本写明代故事的小说中说:榆林地处边塞之地,民风彪悍,一打仗,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抄家伙上阵。
镇北台角下有一个款贡城,专为接待北方游牧民族官员献纳贡品,举办仪式,议事的场所。旁边的易马城,即贸易市场,为汉族与少数民族物品交易而设,对促进物资互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今成了蒙汉互市和平友好的见证。 镇北台为保障边塞安全,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及团结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2019年,联合国将镇北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的榆林, 神奇的榆林、诱人的榆林,眼下榆林已成国内外注目的热土,除了游览旅游景区,更关注这座充满活力的能源新城高速发展的实况。在榆林境内的长城内外,地下埋藏着8大类48种矿藏,煤储量2800亿吨;石油10亿吨;天然气6万亿立方米;岩盐6万亿吨,按现时市场价估值达46万亿人民币。有关专家惊叹:榆林这种多种矿藏富集一地的现象国内外实属罕见。如今的榆林就象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上海浦东,堪称神奇,国内外大亨、大款涌向榆林投资;延长、陕煤、神华、国电、美国通用等特大企业在榆林争抢先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明天的榆林一定会更美!
2024.8.14

作者简介:都世科,宝鸡市陈仓区人,大学文化,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退休干部,高级编辑。曾获宝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多年来釆写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有200多篇稿件被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20多件作品获省、市新闻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