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油诗情缘(之一)
———随笔速记
文 // 杨浩然
昨天早饭后,和朋友老李散步,他谈起来我写的打油诗,说特喜欢读,收藏几百首了,就问我怎么能学写打油诗。
我就指着东山的日出,你看霞光照着富兴家园的几十座楼墙,映射的雪莲山在虚无飘缈的白雾间浮出,若隐若现,如临仙境。就随口说道:
“ 太阳出来照西墙,
爹是爹来娘是娘。
富兴家园喜洋洋,
感谢政府感谢党。
太阳出来照山坡,
娘是娘来爹是爹。
雪山宛如莲花朵,
神仙点赞不反驳。”
然后指着社区超市门口“山楂树下”广告上的女演员关晓彤,随口说给他听:
“ 山楂树下品山楂
酸酸甜甜乐哈哈
山海之恋也奇葩
人生何处不芳华
走北闯南不算啥
为了幸福咬紧牙
风风雨雨走过来
潇洒豪迈走天涯 ”
我们沿着路边走,指着道边杨树说,
“ 前面一排小白杨
杨树底下有荫凉
清风徐来心倍爽
幸福时光无限强 ”
老李不由得想起一句:
“ 人家过年咱过年,
别人吃肉咱不馋。”
他说不知接下来还有几句,忘记了。我接话茬儿,我也不知道,那我给现编现卖,续上两句如何?
“ 有朝一日我有钱,
天天过年吃肉丸。”
老李听了哈哈大笑。然后他问我,还记得老家泉庄镇塔井峪村的卖老鼠药大王公茂庆就很牛啊。
提起公茂庆,当地家喻户晓,是我一个远房表哥,我从小跟他学了可不少打油诗呢,他可是我的打油诗启蒙老师之一。他现在是我们县的民间文艺家了。是啊,我受公茂庆影响,在上初中时,每年学校开运动会,我就是现场通讯员,大喇叭里朗诵我的广播稿打油诗最多,三天运动会下来,我代表班级就累计播出打油诗稿件一百多篇,纯瞎胡诌顺口溜,成了“油花嘴”。比如看到同学们百米赛跑,伴随咚咚咚的擂鼓声,学校操场大喇叭广播出我的打油诗“加油加油再加油,百米赛跑竞风流,鼓声咚咚催奋进,看谁冲刺最前头……”
后来我几十年写了有两万多首打油诗,而且每一篇写的越来越长,四句话一节或者说一段,不由自主就从脑子里蹦出来,反正围绕主题,若隐若离,多的时候一篇写50多段,还有几篇我写到136段,一段28个字,还真不短呢。
老李也是打油诗爱好者,说道你说办一个《打油诗刊》杂志,我支持你,别急着吆喝,想弄时,把狗肉将军和众多叫花子请来足够了。现在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写古体诗的多去了,其实基本就是打油诗。
是啊,近代张宗昌打油诗就很有名。张宗昌,字效坤,绰号“狗肉将军”,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军阀之一,以其独特的打油诗而闻名。他的打油诗风格独特,语言直白,充满了幽默和讽刺,反映了他的个性和时代背景。以下是一些张宗昌的经典打油诗: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张宗昌的打油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展现了其个性和时代特色,成为研究民国时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老李调侃我:
浩然打油打得狂
堪比当年张宗昌
他用大炮轰他妈
你用笔尖戳他娘
…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讲解】
杨浩然,山东沂水人,历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集团业务校长、北京文鑫教育写作学校校长、《传奇故事•校园作家》主编、《经典美文》执行主编等职,兼任中国教育科学院成功作文课题组执行组长、北大青少年手拉手立志成才全国作文大赛评委主任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等一千九百余篇。主编《小美文大智慧》《经典阅读》《月亮的温度》《小河轻轻对我说》《一棵小草的品格》《我和夕阳有个约》《雪与霜的记忆》《鸟儿的故乡在哪里》等文学图书二十余部,策划主编中小学作文、阅读理解、识字练字、诗词讲解等语文配套教材六百多本,三十多年来累计在全国各省市青少年报刊指导推荐点评学生作文发表一万三千多篇,个人出版小说、影视剧本、散文诗图书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