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寿两书批注品读
在专事游寿文献和书法收藏的朋友那里,拜观了游寿先生在两本藏书上的批注。先生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喜怒哀乐,跃然纸上,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是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1935)初版的《库方二氏藏 甲骨卜辞》。发行人是王云五。游寿在封二另纸贴一小条,上书“帝国主义盗窃我甲骨片”,并用毛笔在原书上批注:“洋鬼子隔靴搔痒伪刻参襟不少而且描模错误。(标点是笔者所加,下同。)王老五居然承印,洋奴市侩是一家货色。介眉。”在内文,游先生将伪刻逐一作了标注。

其二是中华书局影印的马叙伦譔《读金器刻词》。游寿在封面批注了两段:“此老好学不倦;但已是守旧腐儒之说太多了!可叹治学之难。 游寿”。后又批:“作为参考资料可用,必一分为二而读。又及”。
所谓库方二氏是当时英国浸礼会驻山东青州教士库寿龄和美国长老会驻山东潍县传教士方法敛。库方二人是最早掠夺盗买甲骨文的外国人。早在1900年,趁庚子之乱,距甲骨发现不到一年,二人就开始以获利为目的,大肆收购倒卖甲骨,当年即卖给英国商人400余片。1906年后,二人将购买的甲骨陆续偷运到国外,转卖或捐给博物馆和一些私人藏家,经二人之手外流甲骨不下4000余片。其中有些研究价值极高,弥足珍贵,堪为国宝。《库方二氏藏 甲骨卜辞》由方法敛摹写著录,美国学者白瑞华整理编辑,著录了方法敛、库寿龄共同购得的四批甲骨,编号为1一一2178。
游寿先生是卓有成就的古文字研究学者,一九七O年代初,周恩来总理问国家文物局长王治秋,国内能读甲骨文、金文者几人?,王答不及十人,东北有游寿。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学者,游寿先生看到这本书当然怒火中烧,她斥责“帝国主义盗窃我甲骨片”之恶,同时指出“伪刻参襟不少而且描模错误”之劣。对于承印发行人王云武,游寿也不放过,篾称为“王老五”(王老五是民间俗语,特指没有家室的男人),痛斥其“洋奴市侩”与洋鬼子“一家货色”。

王云五是何等人物,想必游寿先生是知晓的。王乃民国时期出版界的大佬,主持商务印书馆25年,创作了《王云武词典》、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方法,被胡适誉为“活的百科全书”。游寿先生批注《库方二氏藏 甲骨卜辞》书时,没有注明日期,推测应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游先生正值三四十岁,血气方刚。
马叙伦先生所著《读金器刻词》是中华书局根据马先生手稿,于1962年影印出版的。主要论及中国古代金银器刻画图像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文字的构造法,说文解字研究法,六书解例等内容。
马叙伦(1885年4月27月一一1970年5月4日)字彝初,号石翁,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7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游寿先生何时读的《读金器刻词》,批注并末言明日期,推测在1962年至1966年间。《读金器刻词》出版时,马叙伦先生已近八秩。因之游寿赞其“此老好学不倦”,同时从不曲学阿世的游先生也一针见血指出该书“守旧腐儒之说太多了”,并末因为马先生是大人物而笔下留情。至于先生由此发出“可见治学之难”之慨叹,愚以为有两层含意:
一者马先生治学一生,晚岁仍末摆脱“守旧腐儒”之羁绊,本书“做为参考资料可用”,但“必一分为二而读”。可见游寿对马先生这本书评价不高。二者治学必除旧布新,著书必陈言务去,象马先生这等大家都做不到,可见治学之难。
《甲骨卜辞》与《读金器刻词》二书专业性、学术性很强,以我之有限的知识根本读不懂,更无法对游寿先生的批语从学术角度上发表意见,令人慨叹的是二书批注让我们对游先生拳拳爱国之心,严谨治学态度,以及不畏权威的狂狷之气有了新的认知。之前,游寿先生在其1940年起笔的重要著作《李德裕年谱》中关于李德裕卒期的推论,就颠覆了史学大家陈寅恪的定论;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曾公开挑战“尝自负为‘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之西楚霸王”的所长傅斯年的霸道作风,最后愤而出走;1960年代与郭沫若论二王之辩等刚直不阿的故事,则早为世人所称道。其实,二书批注所展现的正是游寿先生从不曲学阿世的高尚品格和治学精神。这在当下,尤其值得倡导。

授权作者简介:陈晓林 坚持业余创作,出版散文集《纸上声》、诗集《心远斋诗摭》等著作六部。《将星之路》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
